螳螂吧 关注:42,412贴子:1,722,798

【浴桶出品】斯氏叶背螳的羽化与随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浙江1楼2020-02-13 12:06回复
    我第一次见到斯氏叶背螳Choeradodis stalii,是2017年的9月于亚马逊的Pastaza区域,Bobonaza河流域海拔400米的丛林中。发现其中4只均在野外的蔓绿绒Philodendron pastazanum上。而后来多次回到当地,也发现几乎80%的叶背螳螂都对大型的蔓绿绒,花烛(Anthurium)青睐不小。只有一些小型的个体,会在各种随机的植被上出现。
    亚马逊流域中的蔓绿绒海洋Philodendron pastazanum,也是笔者采集到叶背螳的地方

    而我疑惑的原因则在此。叶背螳螂流入到螳螂爱好者的市场已经有几年。而与其他螳螂不同的是,蜕皮羽化却是一直是一个难题。在市面上,无论是枯叶背螳Deroplatys,还是兰花螳螂Hymenopus,只要提供网箱,树枝,便基本能保证羽化不会掉落。
    人工环境下勾背枯叶螳羽化Deroplatys dessicata


    IP属地:浙江2楼2020-02-13 12:07
    回复
      2025-08-01 13:19: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但是与世界各地的叶背螳爱好者交流后发现,尽管在网箱,树枝等人工环境中依旧有大量蜕皮,羽化成功的案例,但是失败率却也一直居高不下,导致很多叶背爱好者感叹这个种类,看似很容易养(进食积极,前期蜕皮顺畅),但是却在最终羽化过程中翻车。
      而在野外,钟爱大型蔓绿绒叶面的叶背螳螂,又是如何选择自己的羽化场所呢?
      在野外发现的斯氏叶背螳成体雌性,站在蔓绿绒上


      IP属地:浙江3楼2020-02-13 12:08
      回复
        与很多别的螳螂不一样,大多数螳螂终生基本都在倒挂的姿势中度过,所以它们所栖息的位置,本身就是完美的羽化地点。
        但是叶背螳螂是一种喜欢站在叶面的大型螳螂,尽管体型很大,但是它们的附节与抓钩却不是为了倒挂所准备。甚至很多人工环境下的叶背螳,由于空间狭小导致经常长时间倒挂,最后脆弱的抓钩承受不住过高的体重而坏死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它们只有在需要靠着自重羽化的时候,才会选择倒挂的姿势。
        这就让选择羽化地点变得很有趣了。
        因为在野外,蔓绿绒的生长往往是大片大片的,中间很少有别的植物,许多发现叶背螳螂的蔓绿绒,也距离树木较远。所以它们蜕皮的时候,应该是就近原则。
        为了能探究叶背螳螂到底是如何羽化的,我在家里为它们打造了一个2.5x1x2.5米的大型雨林缸,里面选择的主体植物,全部都是南美的蔓绿绒与花烛,达30多种50余株。观察叶背螳螂蜕皮势在必行。
        为了叶背螳螂打造的雨林缸,有幸获得了IVLC2019的大缸组冠军


        IP属地:浙江4楼2020-02-13 12:09
        收起回复
          尽管我打造了它们的生活环境,但是我并没有把叶背螳放在缸中,依旧是用小型的宽型容器进行打理。只有到成体之后,再移到30x30x45的小缸中。不过,为了保证大龄的蜕皮成功,在打理螳螂的时候,我会把快要蜕皮的螳螂放入缸内,让其选择自己的环境蜕皮
          但是由于雨林缸的光照设置是稳定的,我设定为每日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所以我所有的螳螂似乎有了完美的生物钟,每次都是在凌晨两三点蜕皮。不复当年年轻时分的我,也自然没有经历和以前一样总是熬夜观察。所以几乎错过了所有螳螂的蜕皮。
          通过之前的观察来看,小叶背们的蜕皮并不特别在乎植物,只要是足够支撑重量的植物,无论是棕榈,蔓绿绒,花烛,它们都可以轻松蜕皮并且毫无瑕疵。不过依旧是蔓绿绒为多,通过观察发现,叶背螳会直接就在自己站着的叶子底下蜕皮,它们在蜕皮前30分钟到1个小时,会爬到叶子底面,倒挂在上面。
          兰花叶子也会成为它们的选择

          让我惊讶的是,它们原来,是靠着蔓绿绒背面突起的叶脉作为支撑点牢牢地抓在上面!
          蜕皮结束身体稍微硬化之后,叶背螳会马上爬回叶子正面,果然还是爱惜自己的抓钩呀。
          在体重较轻的时候,蕨类也会成为它们的选择


          IP属地:浙江5楼2020-02-13 12:13
          回复
            尽管大量的第二天观察发现叶背螳螂的皮都在蔓绿绒的背面,但是我依旧怀疑羽化时,这样看似危险的举动是否能够承受得住雌性叶背螳那巨大的体重。
            不过今天,我再次得到了证明,蔓绿绒(主要是P.pastazanum)和叶背螳是绝配并不是没有原因。旧皮在上面抓得之牢固,并不亚于大型斧螳倒挂在树枝上的抓力。
            当然,我接触斯氏叶背的第三年,我也终于有幸能够畅快的对其进行一次摄影。尽管缸中摄影收到诸多角度的不便,但是依旧让我非常满意。关键是,这根据叶背螳原产地打造的雨林缸中,我也能有幸观察参考它们到底是如何在野外进行蜕皮的。










            IP属地:浙江6楼2020-02-13 12:14
            回复
              爆膜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0-02-13 12:15
              回复
                贺电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0-02-13 12:16
                回复
                  2025-08-01 13:13: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从倒挂到开始羽化,经历了差不多半个小时
                  而从开始羽化到收翅完成,需要4个小时
                  最后,叶背螳会在背面继续倒挂4-5个小时候,才回到叶面上。
                  观察并且能详细记录了斯氏叶背螳的羽化过程,就像是上天的恩宠一般。
                  由于疫情肆虐被困家中,不过美丽的叶背螳和雨林缸,让我的每天并不乏精彩!
                  关于更多螳螂饲养方面的知识,请关注我的个人微信GhostYeahX


                  IP属地:浙江9楼2020-02-13 12:16
                  回复
                    前排


                    10楼2020-02-13 12:18
                    回复
                      膜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2-13 12:30
                      回复
                        插眼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2-13 12:31
                        回复
                          前排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2-13 12:36
                          回复
                            前排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2-13 13: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