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塔吧 关注:143贴子:3,018

【仁者愛人】儒教入门问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20-02-18 17:03回复
    什么是儒教?
    答:儒教是中国的民族宗教,是中华民族的主导性信仰体系,是中华民族绝大多数成员数千年来共同信仰的宗教。
    与其他三大世界性的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不同,儒教是属于原生性宗教,其他三教则属于创生性宗教。原生性宗教没有明确的创教人,是无数先圣先贤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集体创造的成果。
    儒教有自己的神灵系统、神人交通方式;有完善的宗教场所和设施;有自己的宗教礼仪和制度规范;有系统的经典和教义,以及独特的组织形态。数千年来,是儒教而不是别的任何宗教安顿着中国人的身心性命,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生命,是儒教建构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自孔子以后,儒教逐渐传播到日本、韩国、越南以及东南亚各国,影响巨大,在东亚形成了庞大的儒教文化圈。直到今天,儒教在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立的教会组织和广大信众,并对其民族和地区文化传统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2楼2020-02-18 17:04
    回复
      儒教是谁创立的?
      答:儒教并不是某一个人创立的,而是无数先圣先贤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集体创造的成果。
      儒教属于原生性宗教,不是创生性宗教,没有明确的创教人。起始于伏羲划卦,至今已有约6500年的历史。经由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喾、挚、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董子、文中子、朱子、阳明子等先圣先王的一脉相承。其神灵系统、宗教仪式、组织形态、制度规范等等,都是在历史中自发产生并逐步完善的。其中以孔子的创造最为重要。孔子是儒教的集大成者,是儒教的至圣文王。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儒教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更是祖先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和集体记忆!


      3楼2020-02-18 17:05
      回复
        儒教的经典是什么?
        答:儒教的经典主要有“五经”、“四书”、以及《孝经》等。
        “五经”即《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五部经典;
        “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其中,《大学》、《中庸》是选自《礼记》的两篇文章,因其对儒教教义阐发具有特别的重要性,故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
        《孝经》也系孔子所作,虽在五经之外,但也是儒教的重要经典。孔子曾有“志在《春秋》,行在《孝经》”之说,可见《孝经》之重要。


        4楼2020-02-18 17:06
        回复
          儒教信仰哪些神灵?
          答:儒教的神灵简称为“天地君亲师”。
          儒教是多神教,不是一神教,儒教信仰的神灵不止一个,儒教有一个庞大的神灵体系。具体可分为如下几类:
          第一、天神。以昊天上帝为主,日月星辰诸神为辅。
          第二、以社稷为代表的诸物百神。山川河海,井路门灶都各有主管之神。
          第三、以先师孔子为代表的儒教圣贤神灵。
          第四、以黄帝为代表的民族始祖与民族先王神灵。
          第五、百家姓氏的家族祖先神灵。
          第六、历史上殉国殉道的忠烈之士和节义之士也列入祀典,成为儒教神灵。
          其中,昊天上帝是儒教的至上神,是宇宙万物和人间世界的创造者。圣王孔子与祖先神灵(包括民族祖先与家族祖先)是儒教的配天大神,位格仅次于昊天上帝。


          5楼2020-02-18 17:07
          回复
            为什么有人认为儒教不是宗教,只是哲学、教育 或伦理、史学等等?
            答:“儒教”一词古已有之,其既是“宗教”,又不止于“宗教”;儒学、儒家与儒教三者实为一体,含盖了哲学、政治、教育、历史、文学、经济...当然更包括宗教、神(玄)学等。
            中国人把人类文明以及所有的思想知识体系归纳总结后,按层次分类成“经、史、子、集”四部,儒家的经典恰恰就是充当总纲的“经”部,是指导一切事物的大经大本;而西方的思想知识体系是按“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教育、文学、历史、经济...”等功能门类来分科。
            近代以来很多人不清楚这一点,习惯于把西方的一切看成“标准”,造成对自己的文化一知半解、产生了严重的误会、甚至妄自菲薄。
            即便现在的大学,院系专业也是照搬西学的分科体系。但有些学术常识的人都知道:儒学属于国学分类中的“经”部,实际上是“文史哲”不分家。除此以外,儒学更是“宗教、伦理、政治”不分家!


            6楼2020-02-18 17:08
            回复
              儒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答:儒教的基本教义是“天人合一”,即通过“敬天、尊祖、崇圣”来认识天命,完善人格,最终通达天道。
              简单地说,儒教就是教人们学做君子,学做圣贤。学做君子,学做圣贤,就是完善自己的生命人格。在提升自己生命境界,完善道德人格的同时,积极投入到社会生活当中,为国家民族的利益,为天下百姓的利益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从而实现完善社会的使命。这就是《大学》所讲的“三纲领”、“八条目”的教义。
              “三纲领”就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明德”的意思,是要让自己生命中的光明德性和善性良知彰显出来。“亲民”,就是亲亲而仁民,推己及人把天下人都视为自己的亲人,要为天下人谋福利。能做到“明明德”与“亲民”,就能实现“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这就是“至善”,即通达天道。
              “八条目”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内圣外王人格得以落实和实现的具体途径。


              7楼2020-02-18 17:09
              回复
                宇宙和生命是从哪里来的?
                答:根据《易经》中的相关阐述,宇宙是先由无极状态而到混沌的太极,由太极然后产生两仪,即阴阳、乾坤、幽明等等,进而通过四象、八卦产生宇宙的万事万物以及化育而来的各种生命和人类。
                儒教认为宇宙和生命既不是由某个人格神全盘直接创造,也并非偶然或孤立的几率发生。而是由万事万物的相互感应、化育以及遵行《易经》所揭示的天人规律来运行产生,这种规律即是天人合一。
                这种天人规律和天道是昊天上帝(乾元,太一)的意志,即《易经》中所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因为上帝有生生之心,所以才有宇宙万物。生生之心,是仁。生生之行,是义。所以上帝是一大仁义。昊天上帝是一切存在的源头,而祖先是一切生命的源头。所以儒教重视敬拜天地和祖先。


                8楼2020-02-18 17:10
                回复
                  什么是天道与天命?
                  答:天道就是天意,是昊天上帝的意志。天命是昊天上帝的安排与命令。昊天上帝是宇宙万物与人间世界的创造者,昊天上帝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化生万物,创造世界和安排宇宙秩序的。万物都是承天意而生,循天命而序。所以,天道与天命就是天地万物的化生之道和养长之道,是宇宙世界的创造之道和有序运行之道,是宇宙间万世不变千古不易的根本法则。
                  天意本“仁”,昊天上帝的意志就是无穷无尽的“仁”。昊天上帝以仁爱之心化生万物,以仁爱之心创造世界,以仁爱之心安排宇宙秩序。“仁”就是贯通宇宙万物与人间世界的常理常道。
                  人是昊天上帝的杰作,也是昊天上帝特别眷顾的对象。人禀天性而生,人性就天性,人都具有上天赋予的神圣的善的本性。这就是良知,是“明德”,是光明的德性。天道、天命落实于人间世界就是“人道”,即人间世界及人类社会赖以形成和维系的根本之道。身心性命之道,纲常人伦之道,治世为政之道都统称“人道”。
                  天意本“仁”,天道天命发于人心,就是良知;发于人际就是“五伦”;发于政事就是仁政、德治和美好的制度。


                  10楼2020-02-18 17:12
                  回复
                    善恶有没有报应?如果有,是怎样报应的?
                    答:善恶肯定是有报应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昊天上帝大仁大义,至善至德,至公至正,罚无道而赏有德。为善的人,上帝报之以天赐;为恶的人,上帝报之以天罚。为善者,有德者,上帝赐其福;为恶者,害德者,上帝致其灾祸。“福善祸淫”,“善恶报应”,这是天则。昊天上帝仁爱有加,为善积德者,受天恩天德,福泽延及子孙;为恶败德者,则天罚祸及本身,且无福于子孙。
                    善恶报应,或报于本身,或报于子孙;或报于身前,或报于身后。为善积德者,上天赐其福禄,赐其健康长寿,家庭和睦,子孙兴旺。为恶者,上天绝其天禄,致其灾祸,折其阳寿。这是身前的报应。
                    为善积德者,清气上扬,死后其气散归太虚,升伸而为神,“在帝左右”,可沐天恩“再造”,重新参与宇宙大化,获得永生。为恶者,浊气下沉,死后其气散归太虚,屈附而为鬼。为恶者,逆天命,背天道,弃人道,害天理,上天绝而弃之,沦为“弃魂”,不能重新参与宇宙大化,万劫不复“再造”,不能得到永生。这是昊天上帝对善恶的最大赏罚,也是善恶的最大报应。这是身后的报应。


                    11楼2020-02-18 17:13
                    回复
                      儒教有“彼岸世界”吗?
                      答:儒教有“彼岸世界”。依儒教,宇宙世界分为“明界”与“幽界”。明界就是人的耳目可以闻见的世界,是人身前可以感知的世界,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世界;幽界则是人的耳目不能闻见的世界,儒教也称之为“太虚之境”。幽界,或曰太虚之境,是无形而实有的世界,就是儒教的“彼岸世界”。
                      明界是人间世界,幽界是神鬼的世界。依儒教,人之生是自幽至明,从幽界来到明界;人之死,是自明返幽,从明界返回幽界。我们来自幽界,来自太虚之境,死后“形溃返原”,返回幽界,返回太虚之境。太虚之境是昊天上帝化生万物,创造人类的源头,也是人类及万物散归之所和最终归宿。人死后,或成神,或变鬼。肉体虽亡,而灵魂不灭。所以,儒教把死亡称为“归天”。归天,就是返回太虚,返回幽界。


                      12楼2020-02-18 17:14
                      回复
                        人能够获得永生吗?
                        答:人是能够获得永生的。所谓永生,就是指生命的永恒。
                        依儒教,人的生死只是气的聚散。生则气聚,成形成象;死则气散,形溃返原。死亡,对人而言,只是改变了存的形态,并非寂灭和消亡。人死气散,返归太虚,气清者升伸上扬而成神,气浊者下沉屈附而为鬼。成神者,“在帝左右”,可沐上帝天恩,得以“再造”,重新参与宇宙大化。成鬼者,被上帝所绝,沦为“弃魂”,不得重新参与宇宙大化,不能得再造。重新参与宇宙大化,沐上帝天恩得以“再造”,就是获得永生。
                        要获得永生,就须死后返太虚成神,成鬼则不能获得永生。而要死后成神,则必须于身前修身成德,完善自己的生命人格,成为君子与圣贤。生,有君子小人之别;死,也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死曰“息”,即暂时歇息,以俟天命再造,重新参与宇宙大化;小人之死曰“休”,即永远停息,永远停止,天恩断,天命绝,不能获上帝再造而重新参与宇宙大化。所以,君子死后成神,能获得永生;小人死后成鬼,不能获得永生。


                        13楼2020-02-18 17:15
                        回复
                          为什么儒教也有“上帝”,和基督教的“上帝”是一样吗?
                          答:“上帝”是“昊天上帝”的简称。自古以来民间多称“上天”、“苍天”、“皇天”、“老天”或“天帝”、“上帝”,是儒教的至上神,而不是基督教的神。明朝末年,利马窦等传教士来华传教,为了让中国人容易了解基督教,在翻译的时候大量借用儒教的名词,如把基督教的神(耶和华)GOD直接翻译为儒教的至上神“上帝”,把《新旧约全书》(BIBLE)称为“圣经”,把基督教称为“圣教”。 其实,“上帝”、“圣经”、“圣教”都是儒教的专用名词和概念,被借用后的意思和内涵也大为不同。
                          早在几千年前,儒教经典《书经•尧典》中就有了关于“上帝”的记载:“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这是儒教经典关于“上帝”的最早记载。而此后两千多年,才有了基督教的创教。
                          其他被基督教所借用的名词有:圣诞、圣母、圣物、圣迹、天父、天主、天使、圣父、圣子、圣灵、圣徒、祈祷、祷告、保佑、天谴、忏悔、赎罪、博爱、创世、灵魂、天堂、地狱、礼拜、祭司、福音、修道...


                          14楼2020-02-18 17:16
                          回复
                            儒教有哪些道德条目?
                            答:儒教有着强烈的道德关怀,非常重视和推崇道德。所以,儒教是道德之教。在儒教看来,理想的人格是道德完善的人格,理想的社会是道德的社会,美好的政治是道德的政治。
                            儒教对道德有独特的理解,依儒教教义,“德”就是“得”,是“得天道”、“得天理”的意思。得之于“道”,所以,“德”才称为“道德”。儒教的道德有一个神圣的价值源头,那就是天道天理。天道天理就是昊天上帝的意志,天意本于“仁”,所以儒教的道德也本于“仁”。
                            儒教的道德条目有:仁、义、礼、智、信、忠、孝、恕、悌、慈、温、良、恭、俭、让、诚、勇、宽、敏、惠等等。其中,“仁”是最重要的德目,其他德目都统于“仁”,都是“仁”德的具体表现。


                            15楼2020-02-18 17:17
                            回复
                              儒教的理想人格是什么?
                              答:理想人格的塑造,是儒教道德教化的目标。儒教非常重视人格问题,所以儒教又是人格之教。
                              在儒教看来,人的品格是有等差之分的,是有贵贱之别的。人的贵贱等级划分主要是以道德人格为标准,有德者贵,无德者贱;德高者贵,德不及者贱。按照道德品格的高低,儒教把人分成若干等级,由低至高分别为:恶人、小人、常人、君子、贤人、圣人。常人以下为小人、恶人;常人以上为君子,为圣贤。
                              圣贤人格是儒教的理想人格,普通人难以达到。君子人格是理想型的现实人格,是常人可以成就的美好人格。使常人进德为君子,这是儒教教化的主要目标。君子积善崇德,好学上进,虔信上帝,笃信力行,自觉接受圣人教化,修身向道,是现实社会中的人格典范。
                              儒教的最高人格是圣人,贤人次之。成圣成贤,是儒教修身的最高目标。圣贤也称“大人”。所谓“大人”,就是大德之人,至善之人。大人与天地合德,以万物为一体,视天下犹一家,无人我之异,无物我之别。涵融万物,吞吐宇宙。圣人,仁智合一,参通天人,无方无体,至于神化的境界,周万物而知,知无不尽,德无不全。


                              16楼2020-02-18 17: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