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工作狗,16年某211化学相关专业毕业之后转行做生物相关的工作,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
19年中决定考研(某985的生工非全专业),8月底开始准备到12月份考试,白天上班晚上复习,确实挺累的,昨天查了分觉得这些辛苦还是值得。

下面谈一下我对非全的看法。首先是要不要考研的问题,我觉得一个是看你自己想不想提升你自己的学历(这个看个人意愿),还有一个是你所从事的行业对人的需求,以我个人为例,像是生化环材这类的专业,当初我毕业的时候企业对研究生学历的要求还没那么高(毕业的研究生人数不多外加企业里面的人才有一大部分还是以本科为主),但是这两年扩招外加很多企业招聘和晋升的门槛高了,从客观上促使更多的人来考研(莫得办法)。当然现阶段,很多应用型专业比如会计、计算机之类的专业有自己的一套评价标准导致对研究生学历的要求还没那么高,很多企业本科学历就可以(除了大多数外资企业和少部分国内的优秀企业)。
第二个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问题,首先我想纠正一下有些人的一些观点,比如非全考了毕业了找不到工作之类的。确实有少部分是歧视非全的情况,这里不谈。大多数研究生毕业,不管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都是靠自己的能力来择业就业,现在早已经不是包分配的时代了,企业对人才的评价不只有学历一个指标,这一点在社会招聘上尤其典型,很多企业招管理者更偏向实际能力而不是仅仅只有学历。打个比方,很多情况下企业招聘一个管理者宁愿会选择一个本科学历却深耕行业数年对行业十分了解的人,而不是初出茅庐的一般的博士生。在我身边,也有面试的时候本科的把研究生干掉的情况,也有博士在企业工作做不好走人的情况。
再回到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这里列一下各自的特点(可能写的不全):全日制难考,竞争大,专业选择面广,对学术研究更深入(更偏向研究,可以继续读博深造),可以享受研究生的补贴之类,无歧视情况发生;非全日制较为简单,竞争小,专业选择面窄,学费贵,可以边积累工作经验/边赚钱边学习(也可能是无暇复习或无暇工作),有少量的歧视情况发生。权衡利弊之后就可以进行合理的选择。
最后谈一下非全专业选择的问题,这一部分主要是针对在职人员。由于很大一部分非全日制的专业是管理类专业,所以管理类也成为了很多在职人员的目标。首先说优势,一个是能提升学历/文凭,第二个是考试内容较为简单(难度低),第三个学习内容比较通用化,能适用于很多不同的专业,第四个是对综合能力的提高有比较大的作用,便于晋升和发展。劣势一个是花的费用比较高,还有一个是如果你是本科文凭打底考了管理类,在一些技术型的企业竞争优势没有那么大(很多都是硕士/博士毕业再学管理)。
第二个说普通类型的专业,非全对比全日制有几个优势,第一个是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不想丢掉这个饭碗,想要转行但可能怕失败,亦或是在本专业上要提升自己,非全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第二个是你工作后晋升或跳槽对学历有要求,想进一步提升学历,非全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劣势主要是如果你的工作单位不支持你考研或者不给你提供复习或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不给你提供完成毕业课题的机会,非全毕业也是很困难的。
现在来看我觉得非全日制专业大多数情况下是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就能收获多少,考研和读研也给了普通人一个公平竞争改变自己的机会,与其抱怨非全坑还不如花时间想想如何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优势,如何真正的提高自己来的要好。
我这两天曾经想过,如果我当初本科毕业花同样的时间复习来考一样的卷子是否能考到类似的分数,答案是考不到。部分可能是因为工作当中的锻炼使自己的专业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更多的我想是因为想法不同了,现在回想当时本科毕业时候真的是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对自己没有很好的规划,如果去考研了也会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为什么要考,也会纠结也会迷茫(我想很多现在的应届毕业生也有这方面的困惑)。但你想的越多其实越纠结越不知所措,反过来你把利弊权衡清晰之后想明白自己往哪里发展,并愿意承担失败的风险之后专注于这个目标努力才是关键。以上仅是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19年中决定考研(某985的生工非全专业),8月底开始准备到12月份考试,白天上班晚上复习,确实挺累的,昨天查了分觉得这些辛苦还是值得。

下面谈一下我对非全的看法。首先是要不要考研的问题,我觉得一个是看你自己想不想提升你自己的学历(这个看个人意愿),还有一个是你所从事的行业对人的需求,以我个人为例,像是生化环材这类的专业,当初我毕业的时候企业对研究生学历的要求还没那么高(毕业的研究生人数不多外加企业里面的人才有一大部分还是以本科为主),但是这两年扩招外加很多企业招聘和晋升的门槛高了,从客观上促使更多的人来考研(莫得办法)。当然现阶段,很多应用型专业比如会计、计算机之类的专业有自己的一套评价标准导致对研究生学历的要求还没那么高,很多企业本科学历就可以(除了大多数外资企业和少部分国内的优秀企业)。
第二个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问题,首先我想纠正一下有些人的一些观点,比如非全考了毕业了找不到工作之类的。确实有少部分是歧视非全的情况,这里不谈。大多数研究生毕业,不管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都是靠自己的能力来择业就业,现在早已经不是包分配的时代了,企业对人才的评价不只有学历一个指标,这一点在社会招聘上尤其典型,很多企业招管理者更偏向实际能力而不是仅仅只有学历。打个比方,很多情况下企业招聘一个管理者宁愿会选择一个本科学历却深耕行业数年对行业十分了解的人,而不是初出茅庐的一般的博士生。在我身边,也有面试的时候本科的把研究生干掉的情况,也有博士在企业工作做不好走人的情况。
再回到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这里列一下各自的特点(可能写的不全):全日制难考,竞争大,专业选择面广,对学术研究更深入(更偏向研究,可以继续读博深造),可以享受研究生的补贴之类,无歧视情况发生;非全日制较为简单,竞争小,专业选择面窄,学费贵,可以边积累工作经验/边赚钱边学习(也可能是无暇复习或无暇工作),有少量的歧视情况发生。权衡利弊之后就可以进行合理的选择。
最后谈一下非全专业选择的问题,这一部分主要是针对在职人员。由于很大一部分非全日制的专业是管理类专业,所以管理类也成为了很多在职人员的目标。首先说优势,一个是能提升学历/文凭,第二个是考试内容较为简单(难度低),第三个学习内容比较通用化,能适用于很多不同的专业,第四个是对综合能力的提高有比较大的作用,便于晋升和发展。劣势一个是花的费用比较高,还有一个是如果你是本科文凭打底考了管理类,在一些技术型的企业竞争优势没有那么大(很多都是硕士/博士毕业再学管理)。
第二个说普通类型的专业,非全对比全日制有几个优势,第一个是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不想丢掉这个饭碗,想要转行但可能怕失败,亦或是在本专业上要提升自己,非全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第二个是你工作后晋升或跳槽对学历有要求,想进一步提升学历,非全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劣势主要是如果你的工作单位不支持你考研或者不给你提供复习或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不给你提供完成毕业课题的机会,非全毕业也是很困难的。
现在来看我觉得非全日制专业大多数情况下是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就能收获多少,考研和读研也给了普通人一个公平竞争改变自己的机会,与其抱怨非全坑还不如花时间想想如何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优势,如何真正的提高自己来的要好。
我这两天曾经想过,如果我当初本科毕业花同样的时间复习来考一样的卷子是否能考到类似的分数,答案是考不到。部分可能是因为工作当中的锻炼使自己的专业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更多的我想是因为想法不同了,现在回想当时本科毕业时候真的是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对自己没有很好的规划,如果去考研了也会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为什么要考,也会纠结也会迷茫(我想很多现在的应届毕业生也有这方面的困惑)。但你想的越多其实越纠结越不知所措,反过来你把利弊权衡清晰之后想明白自己往哪里发展,并愿意承担失败的风险之后专注于这个目标努力才是关键。以上仅是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