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大学经济学合格心得
本人背景:本科末流211经济学专业,托福84分。其实今年我报考了东大公共政策和京都大学经济学高度专门人才养成,但是东京大学笔试没有过,所以我觉得我还是比较失败的,可能很多地方说的不对,大家对我的心得参考就行了。
虽然本科经济学但是我大学完全没有学习来日本也是相当于零基础。我是先在某塾上了一个学期然后来的李老师这里。我觉得大部分塾,主课讲的东西都相对基础,课上的也比较慢,毕竟要照顾大部分学生。但是如果你要考东京阪一的话上课的内容是绝对不够的,自己还要私下看一些书去补知识点。我来李老师这边上了ere的课和刷过去问的班,刚来的时候我有时候感觉我和李老师班上的同学比有些知识点是不知道的,尽管当时我把小黄书和宏观公务员过去问都刷了两次了,但其实那些东西李老师主课就会讲。李老师的主课还是非常棒的。
关于教材我主要想推荐微观奥野老师的那两本教科书加习题我觉得这两本真的神书我太爱了。不仅能加深对微观的理解,博弈论和情报那两个章节也拓展了很多。小黄书也非常不错而且我并不觉得小黄书是基础,我觉得这两本是互补的都值得反复看。然后就是宏观的二神老师的书,这本书有很多数学推理讲的也比较深如果硬看的话很难看下去(自学能力很强的学霸除外)反正我是没看进去。但是后来刷题的时候比如一桥的题会发现宏观还有许多知识点是你之前不知道的比如国际经济学、年金、ドーマー定理、株価的推导这些一桥都会考,当你发现有不会的东西时去翻二神的书你就有答案了,慢慢的书的大部分就看过了。李老师会经常带我们一起推二神里面的模型,大家一起研究真的很有意思。
还有我想说一下就是学习氛围。我觉得学习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学生怎么样去学习知识,切忌死板,你得有自己的想法和探索的欲望。李老师的课给我一种比较放松的感觉,小班教学,大家有什么自己的想法也疑惑都可以讲出来一起讨论,多思考,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加深你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活学活用。
李老师的ere课帮我补充了一些知识点并且复习了一遍,进步最大的还是过去问。过去问我主要做了东大公共京大一桥的题,顺带做了一些别的学校的相对基础的题。李老师的过去问的班真的是很良心了,拿我来说,带着我刷了几十套卷子,东大京大一桥这三个学校就各十套了。有一段时间几乎是天天都在上课讲题,我都替老师觉得累,那段时间最累但是收获也是非常大的。我们是小班教学了大家有问题都可以直接讨论解决,效率很高。李老师真的是非常耐心又负责任的人,上课从来不是按时间算而是直到把内容讲完讲到大家都没有什么疑问了才会下课。而且在非上课时间自己做题碰到了什么疑问都可以直接微信问他,只要他看到了一定会马上给你解答。
学习方法方面的话我的感受就是学的时候一定不要拘泥于题目以及解题方法,那种第一梯队的学校想考你的一定是你对经济学这个科目的理解。因此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把每个概念的都学得很透,每一个东西他是怎么来的以及他和之前学的还有后面学的之间有什么关系,知识点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就算是宏观和微观也会有联系,一定要融会贯通。多思考问题的的本质意义,做题的时候要能看清这个题的本质是什么,到底想考你什么。
接下来说一下京大这个学校吧。考高度专门人才养成的话不用研究计划书不用面试可以说是很快乐了,本来还不用N1不过从明年开始也要了。如果有同学想考研究者养成我觉得也完全没有问题,就报考人数来看研究者养成竞争反而没有高度专门人才激烈,不过研究计划书这块得好好整一下。托福的话我自己觉得我这次笔试没答好一度以为自己过不了但是还是过了并且我托福也才84所以我觉得可能八十来分就够了,最重要的还是专业知识。京大的题基本都是综合性的计算题几乎不考论述,这点我非常开心,我只擅长计算题,所以备考时我对京大的把握就比东大公共大很多。
京大的出题的话我这次考完以后觉得京大这个学校出题还是比较传统的,就是你做完他的过去问就能发现有些东西他就很爱考有的就基本不考,还是挺有规律的。他的过去问是很有参考性的。建议考京大的话过去问一定要吃透。京大的微观我一直觉得挺简单的,基本都能做,很少考博弈论拍卖模型那些很难的东西,今年也是,非常简单。不过话是这么说该准备的还是得准备。宏观的话京大出的会相对难过去问有几套宏观真的是很难。宏观很爱考索罗模型和两期消费模型,去年考的是索罗模型,所以这次考前我就想可能今年宏观要考两期模型了,果不其然,并且今年的宏观题和以前的过去问的一道题很像不过加入了政府部门稍微变难了一点,这就是为啥我上面说一定要吃透过去问了。虽然京大有他爱考的考点但是也不能抱侥幸心理,准备的时候还是要每个知识点都要学的非常好才行。宏观大题会有很多小问,这些小问都是按照逻辑顺序循序渐进的,前面几个小问都是给后面做铺垫的不会很难,做前面几问的时候一定不要把问题想得太复杂,坐后面的小问的时候要把前面几问的结论给用起来。京大的过去问也不多而且一套卷子题量也不大,所以光刷这几套肯定不够的,前面说了我没考一桥但是还是刷了一桥的题,因为大家都说一桥的题出得很好就算不考也要做一下,确实是这样,选择题可以帮你很好的复习之前的知识,大题一桥的宏观还是挺难也爱考两期模型这些,多做做一桥大题对做京大的宏观题还是很有帮助的。
接下来是考试,考试紧张一定是难免的,我是先考京大的,非常紧张,导致我第一题就没算对,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刚开始也没进入状态人是懵的,然后我就一直对自己说没关系现在太紧张了先不要死磕等做一会题手感来了再来看为啥算不对。然后我慢慢做到后面人冷静了回来就把那题改对了。京大这次题量比过去问要大,我一直以为我时间肯定够结果最后一道大题有两三问来不及算了只能列个式子,出来以后觉得很遗憾,想到自己平时做题的时候确实没有要求过速度,在这里也是一个教训。
最后说一下报考的学校的问题,在这方面我真的是个反面教材,我只报了这俩学校,真的太傻了,起码也得再报个一桥毕竟我把一桥题都给做了顺带考一下也没什么的。所以我觉得就算你觉得你学的再好对自己再有把握也一定要多报几个学校保底,我主要还是太懒了,当初有想过报一桥什么的,但是一想到又要改研究计划书又要准备一堆材料什么的就没有报。考完以后东大笔试放榜没过,紧接着我突然发现京大的卷子有道题我做错了,心态血崩觉得自己京大应该也过不了了,心里特别难过同时也很后悔没有考别的学校又得等到冬天考了。结果煎熬了这么多天发现自己还是过了。这真的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
以上就是我这段时间备考以及考试的心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祝大家都能考上自己想考的学校,要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用心学一定会有回报的。
本人背景:本科末流211经济学专业,托福84分。其实今年我报考了东大公共政策和京都大学经济学高度专门人才养成,但是东京大学笔试没有过,所以我觉得我还是比较失败的,可能很多地方说的不对,大家对我的心得参考就行了。
虽然本科经济学但是我大学完全没有学习来日本也是相当于零基础。我是先在某塾上了一个学期然后来的李老师这里。我觉得大部分塾,主课讲的东西都相对基础,课上的也比较慢,毕竟要照顾大部分学生。但是如果你要考东京阪一的话上课的内容是绝对不够的,自己还要私下看一些书去补知识点。我来李老师这边上了ere的课和刷过去问的班,刚来的时候我有时候感觉我和李老师班上的同学比有些知识点是不知道的,尽管当时我把小黄书和宏观公务员过去问都刷了两次了,但其实那些东西李老师主课就会讲。李老师的主课还是非常棒的。
关于教材我主要想推荐微观奥野老师的那两本教科书加习题我觉得这两本真的神书我太爱了。不仅能加深对微观的理解,博弈论和情报那两个章节也拓展了很多。小黄书也非常不错而且我并不觉得小黄书是基础,我觉得这两本是互补的都值得反复看。然后就是宏观的二神老师的书,这本书有很多数学推理讲的也比较深如果硬看的话很难看下去(自学能力很强的学霸除外)反正我是没看进去。但是后来刷题的时候比如一桥的题会发现宏观还有许多知识点是你之前不知道的比如国际经济学、年金、ドーマー定理、株価的推导这些一桥都会考,当你发现有不会的东西时去翻二神的书你就有答案了,慢慢的书的大部分就看过了。李老师会经常带我们一起推二神里面的模型,大家一起研究真的很有意思。
还有我想说一下就是学习氛围。我觉得学习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学生怎么样去学习知识,切忌死板,你得有自己的想法和探索的欲望。李老师的课给我一种比较放松的感觉,小班教学,大家有什么自己的想法也疑惑都可以讲出来一起讨论,多思考,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加深你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活学活用。
李老师的ere课帮我补充了一些知识点并且复习了一遍,进步最大的还是过去问。过去问我主要做了东大公共京大一桥的题,顺带做了一些别的学校的相对基础的题。李老师的过去问的班真的是很良心了,拿我来说,带着我刷了几十套卷子,东大京大一桥这三个学校就各十套了。有一段时间几乎是天天都在上课讲题,我都替老师觉得累,那段时间最累但是收获也是非常大的。我们是小班教学了大家有问题都可以直接讨论解决,效率很高。李老师真的是非常耐心又负责任的人,上课从来不是按时间算而是直到把内容讲完讲到大家都没有什么疑问了才会下课。而且在非上课时间自己做题碰到了什么疑问都可以直接微信问他,只要他看到了一定会马上给你解答。
学习方法方面的话我的感受就是学的时候一定不要拘泥于题目以及解题方法,那种第一梯队的学校想考你的一定是你对经济学这个科目的理解。因此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把每个概念的都学得很透,每一个东西他是怎么来的以及他和之前学的还有后面学的之间有什么关系,知识点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就算是宏观和微观也会有联系,一定要融会贯通。多思考问题的的本质意义,做题的时候要能看清这个题的本质是什么,到底想考你什么。
接下来说一下京大这个学校吧。考高度专门人才养成的话不用研究计划书不用面试可以说是很快乐了,本来还不用N1不过从明年开始也要了。如果有同学想考研究者养成我觉得也完全没有问题,就报考人数来看研究者养成竞争反而没有高度专门人才激烈,不过研究计划书这块得好好整一下。托福的话我自己觉得我这次笔试没答好一度以为自己过不了但是还是过了并且我托福也才84所以我觉得可能八十来分就够了,最重要的还是专业知识。京大的题基本都是综合性的计算题几乎不考论述,这点我非常开心,我只擅长计算题,所以备考时我对京大的把握就比东大公共大很多。
京大的出题的话我这次考完以后觉得京大这个学校出题还是比较传统的,就是你做完他的过去问就能发现有些东西他就很爱考有的就基本不考,还是挺有规律的。他的过去问是很有参考性的。建议考京大的话过去问一定要吃透。京大的微观我一直觉得挺简单的,基本都能做,很少考博弈论拍卖模型那些很难的东西,今年也是,非常简单。不过话是这么说该准备的还是得准备。宏观的话京大出的会相对难过去问有几套宏观真的是很难。宏观很爱考索罗模型和两期消费模型,去年考的是索罗模型,所以这次考前我就想可能今年宏观要考两期模型了,果不其然,并且今年的宏观题和以前的过去问的一道题很像不过加入了政府部门稍微变难了一点,这就是为啥我上面说一定要吃透过去问了。虽然京大有他爱考的考点但是也不能抱侥幸心理,准备的时候还是要每个知识点都要学的非常好才行。宏观大题会有很多小问,这些小问都是按照逻辑顺序循序渐进的,前面几个小问都是给后面做铺垫的不会很难,做前面几问的时候一定不要把问题想得太复杂,坐后面的小问的时候要把前面几问的结论给用起来。京大的过去问也不多而且一套卷子题量也不大,所以光刷这几套肯定不够的,前面说了我没考一桥但是还是刷了一桥的题,因为大家都说一桥的题出得很好就算不考也要做一下,确实是这样,选择题可以帮你很好的复习之前的知识,大题一桥的宏观还是挺难也爱考两期模型这些,多做做一桥大题对做京大的宏观题还是很有帮助的。
接下来是考试,考试紧张一定是难免的,我是先考京大的,非常紧张,导致我第一题就没算对,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刚开始也没进入状态人是懵的,然后我就一直对自己说没关系现在太紧张了先不要死磕等做一会题手感来了再来看为啥算不对。然后我慢慢做到后面人冷静了回来就把那题改对了。京大这次题量比过去问要大,我一直以为我时间肯定够结果最后一道大题有两三问来不及算了只能列个式子,出来以后觉得很遗憾,想到自己平时做题的时候确实没有要求过速度,在这里也是一个教训。
最后说一下报考的学校的问题,在这方面我真的是个反面教材,我只报了这俩学校,真的太傻了,起码也得再报个一桥毕竟我把一桥题都给做了顺带考一下也没什么的。所以我觉得就算你觉得你学的再好对自己再有把握也一定要多报几个学校保底,我主要还是太懒了,当初有想过报一桥什么的,但是一想到又要改研究计划书又要准备一堆材料什么的就没有报。考完以后东大笔试放榜没过,紧接着我突然发现京大的卷子有道题我做错了,心态血崩觉得自己京大应该也过不了了,心里特别难过同时也很后悔没有考别的学校又得等到冬天考了。结果煎熬了这么多天发现自己还是过了。这真的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
以上就是我这段时间备考以及考试的心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祝大家都能考上自己想考的学校,要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用心学一定会有回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