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帖子实在让人很无语。
那位楼主有许多概念性错误。
1. 既然讨论的是江苏,那么范围就要限定在江苏。
2. 讲普通百姓收入,要包括各个阶层(暂不讨论高收入群体),不能只讲刚工作的年轻人,难道其它工作已经有年头的人,不用考虑嘛。如果是问当时普通人刚参加工作时的起薪,那就不是这个话题了。
3. 那个年代,薪资结构很多不合理之处,一名普通中学教师实际到手月薪一般只有1000-2000,而一名五星级酒店的服务员,月收入能达到3000。各个部门的公务员收入都不高,以南京为例,平均10年工龄的也就是2000-3000这个区间最多。民工的话,那种散工,确实只有50元一天,但是有正规建筑单位的,还是可以挣到2000元以上的。至于工人,年轻人起薪确实也就1000出头。很多人说那时最低工资标准才5-600,不错,但那是基本工资,算上计时或者计件,2000不一定都能达到,1500是没什么问题的。
4. 不要总拿学徒甚至散装的黑工来举例,如果说中学就辍学进工厂当学徒的,也许每个月老板就只给你发几百块(当然要包吃住),也是有的。但这个不反应绝大部分老百姓真实的收入水平。
5. 再来回忆一下当时的物价。当时手机已经普及,BP已经基本淘汰,普通直板手机价格大多在800-2000之间,基本人手都有。盒饭,以南京为例,基本在5-8元区间,绝对没有2元的盒饭(哪怕你只吃一个素菜),大部分单位的中餐伙食补贴,是每天5元为标准。街边吃一碗面,价格大多在3-5元区间,当时南京最受大众喜爱的中华面馆,一碗大肉面是4元。水饺锅贴,大多1-1.5元一两。普通人买件外套,大多100-200元,衬衫大多几十元上下。
6. 当时的南京,商品房还不多,大部分人靠分房,市区商品房价格,大多在4000元左右,今天的河西在当时还是一片农田,龙江的房价只有3000,浦口和江宁,即便有少量商品房,也就1000元这个级别。
7. 03年非典,南京去上海主要靠大巴,已经有动车,但车次没现在这么多,大巴票价大约60-80元,火车票价最便宜有20几元的(无座过夜那种不算)。
8. 当时最热的网站叫西祠胡同,QQ已经很普及,QQ群聊天就从那时开始流行。手机是有月租费的,充值卡的话,最低是10元每张,固定电话有固话费,市内通话按分钟计费,打去别的城市算长途。普通人每月手机费大多在50元上下,固定电话大多每月50-80元。
9. 那个时候,去小饭馆吃顿饭,四个人的话大约100元,如果饭店上点档次,没有300也是下不来的。
10. 普通百姓月收入,中位数大约2000元,这个和当时江苏统计的全省在职平均工资15000多元也基本吻合。
11. 不到1000元的低收入,有个别,但绝对不是多数。
12. 苏南各市情况差不多,无锡苏州当时收入最高,苏北略低,但也只是略低,并不是人均几百那种差距。
13. 综上,03年江苏各地全部综合起来,平均月收入1500元是靠谱的,绝对不可能人均才4-500,太夸张了。
14. 最后,希望当时已经参加工作的中年人们,来一道回忆。小孩子们是没有发言权的。
顺便,当时我的儿子刚满1岁,那个时候每个月家里伙食开支加上生活必须,三口之家差不多2000-2500,不含住房部分和大件开支,医疗健康和旅游更是比较少的。
那位楼主有许多概念性错误。
1. 既然讨论的是江苏,那么范围就要限定在江苏。
2. 讲普通百姓收入,要包括各个阶层(暂不讨论高收入群体),不能只讲刚工作的年轻人,难道其它工作已经有年头的人,不用考虑嘛。如果是问当时普通人刚参加工作时的起薪,那就不是这个话题了。
3. 那个年代,薪资结构很多不合理之处,一名普通中学教师实际到手月薪一般只有1000-2000,而一名五星级酒店的服务员,月收入能达到3000。各个部门的公务员收入都不高,以南京为例,平均10年工龄的也就是2000-3000这个区间最多。民工的话,那种散工,确实只有50元一天,但是有正规建筑单位的,还是可以挣到2000元以上的。至于工人,年轻人起薪确实也就1000出头。很多人说那时最低工资标准才5-600,不错,但那是基本工资,算上计时或者计件,2000不一定都能达到,1500是没什么问题的。
4. 不要总拿学徒甚至散装的黑工来举例,如果说中学就辍学进工厂当学徒的,也许每个月老板就只给你发几百块(当然要包吃住),也是有的。但这个不反应绝大部分老百姓真实的收入水平。
5. 再来回忆一下当时的物价。当时手机已经普及,BP已经基本淘汰,普通直板手机价格大多在800-2000之间,基本人手都有。盒饭,以南京为例,基本在5-8元区间,绝对没有2元的盒饭(哪怕你只吃一个素菜),大部分单位的中餐伙食补贴,是每天5元为标准。街边吃一碗面,价格大多在3-5元区间,当时南京最受大众喜爱的中华面馆,一碗大肉面是4元。水饺锅贴,大多1-1.5元一两。普通人买件外套,大多100-200元,衬衫大多几十元上下。
6. 当时的南京,商品房还不多,大部分人靠分房,市区商品房价格,大多在4000元左右,今天的河西在当时还是一片农田,龙江的房价只有3000,浦口和江宁,即便有少量商品房,也就1000元这个级别。
7. 03年非典,南京去上海主要靠大巴,已经有动车,但车次没现在这么多,大巴票价大约60-80元,火车票价最便宜有20几元的(无座过夜那种不算)。
8. 当时最热的网站叫西祠胡同,QQ已经很普及,QQ群聊天就从那时开始流行。手机是有月租费的,充值卡的话,最低是10元每张,固定电话有固话费,市内通话按分钟计费,打去别的城市算长途。普通人每月手机费大多在50元上下,固定电话大多每月50-80元。
9. 那个时候,去小饭馆吃顿饭,四个人的话大约100元,如果饭店上点档次,没有300也是下不来的。
10. 普通百姓月收入,中位数大约2000元,这个和当时江苏统计的全省在职平均工资15000多元也基本吻合。
11. 不到1000元的低收入,有个别,但绝对不是多数。
12. 苏南各市情况差不多,无锡苏州当时收入最高,苏北略低,但也只是略低,并不是人均几百那种差距。
13. 综上,03年江苏各地全部综合起来,平均月收入1500元是靠谱的,绝对不可能人均才4-500,太夸张了。
14. 最后,希望当时已经参加工作的中年人们,来一道回忆。小孩子们是没有发言权的。
顺便,当时我的儿子刚满1岁,那个时候每个月家里伙食开支加上生活必须,三口之家差不多2000-2500,不含住房部分和大件开支,医疗健康和旅游更是比较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