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2贴子:3
  • 0回复贴,共1

“布目象嵌”和鋄金工艺錽金工艺在日本被称作“布目象嵌”,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布目象嵌”和鋄金工艺
錽金工艺在日本被称作“布目象嵌”,因“发路”所形成的网格齿纹视觉上接近于布纹纵横交织的效果故得名。“布目象嵌”在日本划归在雕金工艺当中,它随着日本与中国、韩国等地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流而传入,根据地区的不同又分为“京象嵌”和“肥后象嵌”。其中“京象嵌”中的“京”是指京都,肥后象嵌“”中的“肥后”则是熊本县的古称。“肥后象嵌”的技法是由“京象嵌”传入,两种技法在操作上几乎无异,只是在本体器物和风格上有所不同。“肥后象嵌”初始服务群体为日本的武士阶层,多现于刀具的刀镡等部分;而京都长期作为日本的首都,“京象嵌”早期的服务对象则多为贵族阶层,常见于鼻烟壶等日常生活用品之中 日本的“布目象嵌”相较于我国藏族地区的鋄金工艺,在基材的使用上也更加多元:除铁以外,还常见用四分一(或称“胧银”,一种铜基银合金)、真鍮(黄铜)等,这些基材的硬度越高,抓持就越牢固。 另外,“布目象嵌”也更加注重自身的工艺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发路”所形成的布目纹理更为细密,在 1 平方厘米的区域当中可达 500 余目,因而所形成的纹饰和图案也更为精致。其二,鋄罩所用的金、银片厚度更薄,为 0.03 ~ 0.04 毫米,厚度仅为我们的三分之一,花瓣等常用的图样则直接用对应的形錾在铅锭上冲出,可以此作为批量的标准化制作。其三,使用的工具略有区别,藏族地区鋄罩金银丝线直接使用紫铜锤,鋄罩金银薄片则借助树皮作为隔垫物,从而间接使用紫铜锤,而“布目象嵌”则用动物的牙、角等骨质物作为錾具,借助小铁锤的击打传递作用力。树皮和骨质物虽为不同材质,但二者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避免了锤子与铁器表面的刚性接触。其四,砑光处理的程度更为深入,除了鋄金表面砑光以外,图案周边露出的铁质部分也常用砑光处理,有的用球面錾打上锤目纹。其五,避免使用强酸溶液进行表面发黑处理,操作和使用更为安全。“布目象嵌”物在着色处理前会先进行烘烤,并热浸氧化剂溶液,使铁质表面产生出均匀的红色氧化层。随后会在茶叶中继续沸煮片刻,茶中的单宁成分与表面氧化层中的铁离子结合,形成墨绿色或黑紫色的络合物。日本“布目象嵌”工艺也曾经险些因为明治时期的“禁刀令”而灭迹,不过该工艺借由其他铁器为载体得以保留至今。目前,“布目象嵌”工艺制作的钢笔、首饰等物品早已走入日本大众生活当中,这也为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多元的物质载体。整体而言,作为一种传统金属工艺,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布目象嵌”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相对于中国、韩国及中南半岛诸国而言,日本的“布目象嵌”工艺品还是有着较为宽泛的市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3-07 13:1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