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慧能:扒一扒民国奇人王凤仪
王凤仪(1864年-1938年),热河省朝阳(今辽宁省朝阳县)人,农民出身,未曾接受过正规教育,因笃行忠孝,自诚而明,致力于大众教化,提倡女子教育,创办义学700余所,人称“王善人”。他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间教育家、伦理道德宣传家、女子教育的开拓者,被誉为“儒家之慧能”。他没有读过经典,但是就凭着一个朴实农民做人做事的道理,朴实无华的处事方式,看懂了圣贤学问,三省吾身,而且懂得了病理和人情世故,专一为人排忧解难,创造了很多不可思议,近乎神话的人间奇迹……
——算是民国时期的又一个奇人奇事吧,介绍的这个人是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白丁,叫做王凤仪先生,是清末辽西地区的一个农民,常年为别人做长工和苦力为生,老家是现辽宁省朝阳县云蒙山前王家营子村树林子屯,他一生竟然办了700多个女子学校,还为人讲好了疾病,在东北一带,应该有知道的,现在辽西和河北地区还有不少老学校都是他开的。
他看懂了人情事理,明白了心病还须心药医,其实人的很多的病,都是心病上来的,是可以“讲”好的!又通过自身感应和切身经验,总结出了一套为人调解家庭纠纷,排解心病的办法,鄙人听了也觉得很神奇,但是觉得不论真假,还是很受启发的,借宝地来818吧,就几个故事,事先声明,我也是从公开出版的书上摘录的,有《王凤仪言行录》《化性谈》等书传世……
王凤仪先生自述:
我年轻时非常的愤世嫉俗,所以一面做工,一面生气,最恨的就是赌博。因为觉得这个风俗太坏,人们一年千辛万苦的,忙到年尾,好容易盼到秋天,把粮食收到家里,又为过什么年,人们就来赌博,钱输光,人亦变坏。我因为常对此生气,自二十四岁那年起,肚皮上就起了一个泡,起初只肿着,约莫黄豆大小,可以推动,我也不以为意。
谁知过了几年,日久变成了疮,也出浓,也出头。头几年用宽带子,把腰系上,压住疮口,还能照常工作。长了六、七年,也没有医治,到了第八年三十一岁时,病重了不能起床。
我内弟白俊卿,听说有位谭喇嘛,以往也长过疮痨,是往北京治好的。谭喇嘛不但把自己的病治好了,还学会了治法。成了有名的外科先生,就雇了一辆小车子,把谭喇嘛请来。
他一下车,来到王家营子,就说:“哎呀!这么三间小破房,怎请得起喇嘛佛来看病呢?”把他请到屋里,吃完了饭,他叫我把带子解开,看了疮便说:“你这样穷,这病你治不起,药太贵,你想吃什么,就吃点,等着死吧!”我就大声说:“你老不给我治,我也不会死。”谭喇嘛问:“为什么?”我说:“我有爷爷和爹爹需要我扶养,就是我无福会短命,还有俩老有福荫我免死?”他一听便说:“哎呀! 你原来是个孝子啊! 听你说话,气力很壮,还没有伤元气。好罢!我给你治治看吧!”我内弟在一旁说:“我可以替他出药钱!”谭喇嘛便打开药包,结我拿外用药,也有内用的,他给我治完了说:“只能保住命就是了,终久是个残废人了。”
我自从用过他的药,疮口虽然没封好,可是能起来行动。照料家里的事务。以后应节气出脓,不能做费力的工作,弄得也很痛苦。
三十五岁那一年正月,有一天家里的人向我说:“牛跑了。”我说!“这只牛不会丢去!它准是又去老白家(因为从老白家买来)。”吃完晚饭,我去找牛。就是到老白家,内弟白俊卿一见就说:“姐夫,您来找牛吗?它跑来了!你放心。”又说:“你来得正好。杨善人柏,正住在我家,领着几位先生,每天宣讲善书,你也听听吧!”我说:“好啊!”。
清末世道乱,风俗坏了,光绪皇帝下诏要各地的秀才、读书人,到各地村庄去讲经典,都是讲些农民朴实好懂的劝善的书与故事……
到了晚上,他们开讲了。讲的是通俗劝善的书《宣讲拾遗》故事,由杨善人主讲,还有三、四位年轻人宣讲。讲的都是“忠孝节义”“善恶报应”的故事。劝人学好,我一听很有趣,心里很乐。第二天我内弟派人将牛送回我家,我就住在白家听善书,反正我是个病人,在家里也不能做粗重的工作。
有一天,他们讲“双受诰封”(三娘教子),讲到小东人在学房里,听同学说三娘并不是他的生身之母,他在放学回家去,晚间照例背书时,就故意的不好好背诵,三娘督促他,他就冷言冷语讥刺三娘说:“你并不是我的生身之母,若是我的亲娘在,我哪能受你的冤枉气呢!”三娘听了这话,一怒之下,就把织布的机头割断。老家奴薛宝,听他母子吵闹,出来问明了原委,就向小东人说:“三娘为了教养你读书,日夜在织布,望你长大成人,光耀祖宗,你万不可恶言相加,赶快头顶家法,请娘亲责罚。”于是小东人,便如老奴所言,跪在三娘面前,认罪说:“孩儿年幼无知,忤逆娘亲,请娘亲教训孩儿,打儿几下!”三娘说:“儿快起来!是我不会做娘,不该和你一般见识,来动肝火气。”遂则母子言归于好!
我听了这段故事,心里想奇怪,他们母子是吵什么嘴?吵了,又各自认不是呢?想来想去,想明白了,怪不得,他俩母子,均是贤人。贤人争不是,愚人才争理呀!
听完了善书,在家的途中,一面走路,一面想,我从没读过一天的书,不明白道理,怪不得我生疮痨。我一看人家有不合自己的意,就生气,这正是我不明理,所以我是愚人呀!于是就大声审问自己说:“我专找人家的毛病,那怎算对?看人不对我就生气,那怎算对?”一路上嚷这句话,走十里路,一直嘈嚷到家里。夜里还自己问自己,问来问去,问的自己也笑起来,自己把过失悔过了,就顿悟从前皆非。
第二天早晨,在无意之中,有感肚皮痒,长了十二年的疮痨,一夜的工夫,竟完全好了。所以我在最初给人家讲病的时侯,就告诉人们,若能把自己的过,悔过了就能好病,这种方法,就是从我自身的经验上得来的。正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原来是这么回事?
王凤仪(1864年-1938年),热河省朝阳(今辽宁省朝阳县)人,农民出身,未曾接受过正规教育,因笃行忠孝,自诚而明,致力于大众教化,提倡女子教育,创办义学700余所,人称“王善人”。他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间教育家、伦理道德宣传家、女子教育的开拓者,被誉为“儒家之慧能”。他没有读过经典,但是就凭着一个朴实农民做人做事的道理,朴实无华的处事方式,看懂了圣贤学问,三省吾身,而且懂得了病理和人情世故,专一为人排忧解难,创造了很多不可思议,近乎神话的人间奇迹……
——算是民国时期的又一个奇人奇事吧,介绍的这个人是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白丁,叫做王凤仪先生,是清末辽西地区的一个农民,常年为别人做长工和苦力为生,老家是现辽宁省朝阳县云蒙山前王家营子村树林子屯,他一生竟然办了700多个女子学校,还为人讲好了疾病,在东北一带,应该有知道的,现在辽西和河北地区还有不少老学校都是他开的。
他看懂了人情事理,明白了心病还须心药医,其实人的很多的病,都是心病上来的,是可以“讲”好的!又通过自身感应和切身经验,总结出了一套为人调解家庭纠纷,排解心病的办法,鄙人听了也觉得很神奇,但是觉得不论真假,还是很受启发的,借宝地来818吧,就几个故事,事先声明,我也是从公开出版的书上摘录的,有《王凤仪言行录》《化性谈》等书传世……
王凤仪先生自述:
我年轻时非常的愤世嫉俗,所以一面做工,一面生气,最恨的就是赌博。因为觉得这个风俗太坏,人们一年千辛万苦的,忙到年尾,好容易盼到秋天,把粮食收到家里,又为过什么年,人们就来赌博,钱输光,人亦变坏。我因为常对此生气,自二十四岁那年起,肚皮上就起了一个泡,起初只肿着,约莫黄豆大小,可以推动,我也不以为意。
谁知过了几年,日久变成了疮,也出浓,也出头。头几年用宽带子,把腰系上,压住疮口,还能照常工作。长了六、七年,也没有医治,到了第八年三十一岁时,病重了不能起床。
我内弟白俊卿,听说有位谭喇嘛,以往也长过疮痨,是往北京治好的。谭喇嘛不但把自己的病治好了,还学会了治法。成了有名的外科先生,就雇了一辆小车子,把谭喇嘛请来。
他一下车,来到王家营子,就说:“哎呀!这么三间小破房,怎请得起喇嘛佛来看病呢?”把他请到屋里,吃完了饭,他叫我把带子解开,看了疮便说:“你这样穷,这病你治不起,药太贵,你想吃什么,就吃点,等着死吧!”我就大声说:“你老不给我治,我也不会死。”谭喇嘛问:“为什么?”我说:“我有爷爷和爹爹需要我扶养,就是我无福会短命,还有俩老有福荫我免死?”他一听便说:“哎呀! 你原来是个孝子啊! 听你说话,气力很壮,还没有伤元气。好罢!我给你治治看吧!”我内弟在一旁说:“我可以替他出药钱!”谭喇嘛便打开药包,结我拿外用药,也有内用的,他给我治完了说:“只能保住命就是了,终久是个残废人了。”
我自从用过他的药,疮口虽然没封好,可是能起来行动。照料家里的事务。以后应节气出脓,不能做费力的工作,弄得也很痛苦。
三十五岁那一年正月,有一天家里的人向我说:“牛跑了。”我说!“这只牛不会丢去!它准是又去老白家(因为从老白家买来)。”吃完晚饭,我去找牛。就是到老白家,内弟白俊卿一见就说:“姐夫,您来找牛吗?它跑来了!你放心。”又说:“你来得正好。杨善人柏,正住在我家,领着几位先生,每天宣讲善书,你也听听吧!”我说:“好啊!”。
清末世道乱,风俗坏了,光绪皇帝下诏要各地的秀才、读书人,到各地村庄去讲经典,都是讲些农民朴实好懂的劝善的书与故事……
到了晚上,他们开讲了。讲的是通俗劝善的书《宣讲拾遗》故事,由杨善人主讲,还有三、四位年轻人宣讲。讲的都是“忠孝节义”“善恶报应”的故事。劝人学好,我一听很有趣,心里很乐。第二天我内弟派人将牛送回我家,我就住在白家听善书,反正我是个病人,在家里也不能做粗重的工作。
有一天,他们讲“双受诰封”(三娘教子),讲到小东人在学房里,听同学说三娘并不是他的生身之母,他在放学回家去,晚间照例背书时,就故意的不好好背诵,三娘督促他,他就冷言冷语讥刺三娘说:“你并不是我的生身之母,若是我的亲娘在,我哪能受你的冤枉气呢!”三娘听了这话,一怒之下,就把织布的机头割断。老家奴薛宝,听他母子吵闹,出来问明了原委,就向小东人说:“三娘为了教养你读书,日夜在织布,望你长大成人,光耀祖宗,你万不可恶言相加,赶快头顶家法,请娘亲责罚。”于是小东人,便如老奴所言,跪在三娘面前,认罪说:“孩儿年幼无知,忤逆娘亲,请娘亲教训孩儿,打儿几下!”三娘说:“儿快起来!是我不会做娘,不该和你一般见识,来动肝火气。”遂则母子言归于好!
我听了这段故事,心里想奇怪,他们母子是吵什么嘴?吵了,又各自认不是呢?想来想去,想明白了,怪不得,他俩母子,均是贤人。贤人争不是,愚人才争理呀!
听完了善书,在家的途中,一面走路,一面想,我从没读过一天的书,不明白道理,怪不得我生疮痨。我一看人家有不合自己的意,就生气,这正是我不明理,所以我是愚人呀!于是就大声审问自己说:“我专找人家的毛病,那怎算对?看人不对我就生气,那怎算对?”一路上嚷这句话,走十里路,一直嘈嚷到家里。夜里还自己问自己,问来问去,问的自己也笑起来,自己把过失悔过了,就顿悟从前皆非。
第二天早晨,在无意之中,有感肚皮痒,长了十二年的疮痨,一夜的工夫,竟完全好了。所以我在最初给人家讲病的时侯,就告诉人们,若能把自己的过,悔过了就能好病,这种方法,就是从我自身的经验上得来的。正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原来是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