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吧 关注:26,394贴子:986,725

儒家的慧能:扒一扒民国奇人王凤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儒家的慧能:扒一扒民国奇人王凤仪
  王凤仪(1864年-1938年),热河省朝阳(今辽宁省朝阳县)人,农民出身,未曾接受过正规教育,因笃行忠孝,自诚而明,致力于大众教化,提倡女子教育,创办义学700余所,人称“王善人”。他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间教育家、伦理道德宣传家、女子教育的开拓者,被誉为“儒家之慧能”。他没有读过经典,但是就凭着一个朴实农民做人做事的道理,朴实无华的处事方式,看懂了圣贤学问,三省吾身,而且懂得了病理和人情世故,专一为人排忧解难,创造了很多不可思议,近乎神话的人间奇迹……
——算是民国时期的又一个奇人奇事吧,介绍的这个人是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白丁,叫做王凤仪先生,是清末辽西地区的一个农民,常年为别人做长工和苦力为生,老家是现辽宁省朝阳县云蒙山前王家营子村树林子屯,他一生竟然办了700多个女子学校,还为人讲好了疾病,在东北一带,应该有知道的,现在辽西和河北地区还有不少老学校都是他开的。
  他看懂了人情事理,明白了心病还须心药医,其实人的很多的病,都是心病上来的,是可以“讲”好的!又通过自身感应和切身经验,总结出了一套为人调解家庭纠纷,排解心病的办法,鄙人听了也觉得很神奇,但是觉得不论真假,还是很受启发的,借宝地来818吧,就几个故事,事先声明,我也是从公开出版的书上摘录的,有《王凤仪言行录》《化性谈》等书传世……
  王凤仪先生自述:
  我年轻时非常的愤世嫉俗,所以一面做工,一面生气,最恨的就是赌博。因为觉得这个风俗太坏,人们一年千辛万苦的,忙到年尾,好容易盼到秋天,把粮食收到家里,又为过什么年,人们就来赌博,钱输光,人亦变坏。我因为常对此生气,自二十四岁那年起,肚皮上就起了一个泡,起初只肿着,约莫黄豆大小,可以推动,我也不以为意。
  谁知过了几年,日久变成了疮,也出浓,也出头。头几年用宽带子,把腰系上,压住疮口,还能照常工作。长了六、七年,也没有医治,到了第八年三十一岁时,病重了不能起床。
  我内弟白俊卿,听说有位谭喇嘛,以往也长过疮痨,是往北京治好的。谭喇嘛不但把自己的病治好了,还学会了治法。成了有名的外科先生,就雇了一辆小车子,把谭喇嘛请来。
  他一下车,来到王家营子,就说:“哎呀!这么三间小破房,怎请得起喇嘛佛来看病呢?”把他请到屋里,吃完了饭,他叫我把带子解开,看了疮便说:“你这样穷,这病你治不起,药太贵,你想吃什么,就吃点,等着死吧!”我就大声说:“你老不给我治,我也不会死。”谭喇嘛问:“为什么?”我说:“我有爷爷和爹爹需要我扶养,就是我无福会短命,还有俩老有福荫我免死?”他一听便说:“哎呀! 你原来是个孝子啊! 听你说话,气力很壮,还没有伤元气。好罢!我给你治治看吧!”我内弟在一旁说:“我可以替他出药钱!”谭喇嘛便打开药包,结我拿外用药,也有内用的,他给我治完了说:“只能保住命就是了,终久是个残废人了。”
  我自从用过他的药,疮口虽然没封好,可是能起来行动。照料家里的事务。以后应节气出脓,不能做费力的工作,弄得也很痛苦。
  三十五岁那一年正月,有一天家里的人向我说:“牛跑了。”我说!“这只牛不会丢去!它准是又去老白家(因为从老白家买来)。”吃完晚饭,我去找牛。就是到老白家,内弟白俊卿一见就说:“姐夫,您来找牛吗?它跑来了!你放心。”又说:“你来得正好。杨善人柏,正住在我家,领着几位先生,每天宣讲善书,你也听听吧!”我说:“好啊!”。
  清末世道乱,风俗坏了,光绪皇帝下诏要各地的秀才、读书人,到各地村庄去讲经典,都是讲些农民朴实好懂的劝善的书与故事……
  到了晚上,他们开讲了。讲的是通俗劝善的书《宣讲拾遗》故事,由杨善人主讲,还有三、四位年轻人宣讲。讲的都是“忠孝节义”“善恶报应”的故事。劝人学好,我一听很有趣,心里很乐。第二天我内弟派人将牛送回我家,我就住在白家听善书,反正我是个病人,在家里也不能做粗重的工作。
  有一天,他们讲“双受诰封”(三娘教子),讲到小东人在学房里,听同学说三娘并不是他的生身之母,他在放学回家去,晚间照例背书时,就故意的不好好背诵,三娘督促他,他就冷言冷语讥刺三娘说:“你并不是我的生身之母,若是我的亲娘在,我哪能受你的冤枉气呢!”三娘听了这话,一怒之下,就把织布的机头割断。老家奴薛宝,听他母子吵闹,出来问明了原委,就向小东人说:“三娘为了教养你读书,日夜在织布,望你长大成人,光耀祖宗,你万不可恶言相加,赶快头顶家法,请娘亲责罚。”于是小东人,便如老奴所言,跪在三娘面前,认罪说:“孩儿年幼无知,忤逆娘亲,请娘亲教训孩儿,打儿几下!”三娘说:“儿快起来!是我不会做娘,不该和你一般见识,来动肝火气。”遂则母子言归于好!
  我听了这段故事,心里想奇怪,他们母子是吵什么嘴?吵了,又各自认不是呢?想来想去,想明白了,怪不得,他俩母子,均是贤人。贤人争不是,愚人才争理呀!
  听完了善书,在家的途中,一面走路,一面想,我从没读过一天的书,不明白道理,怪不得我生疮痨。我一看人家有不合自己的意,就生气,这正是我不明理,所以我是愚人呀!于是就大声审问自己说:“我专找人家的毛病,那怎算对?看人不对我就生气,那怎算对?”一路上嚷这句话,走十里路,一直嘈嚷到家里。夜里还自己问自己,问来问去,问的自己也笑起来,自己把过失悔过了,就顿悟从前皆非。
  第二天早晨,在无意之中,有感肚皮痒,长了十二年的疮痨,一夜的工夫,竟完全好了。所以我在最初给人家讲病的时侯,就告诉人们,若能把自己的过,悔过了就能好病,这种方法,就是从我自身的经验上得来的。正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原来是这么回事?


IP属地:广东1楼2020-03-10 18:10回复
    【给邢先生讲病】:
      宣讲堂的主讲邢九先生害病,叫他儿子到宣讲堂来,求宣讲堂所奉祀的神,给他药方,经过扶鸾,神果然降谕,是派我去给他讲病。我本来是不会治病,但神派了,又不敢违背神佛的命令,只好跟公子坐车前往。
      在路中邢公子问我说:“你会什么医道?”我说:“我是农家人,没有念过书,更没学过医,并不会治病。”他说: “我父亲是秀才,我们兄弟三人也都是读书人,你并没上过学,又没有学过医,你拿什么给我父亲治病呢?”我说:“是神派我来的,又不是我自己愿意来的,你若不信神的话,我就?去好了。”他说:“我父亲最信神,你?是神派来的,我怎敢让你去呢?”我说:“那么我也只得前往,至于怎样治病,我也不知道。”
      到了老邢家,天也黑了,吃完晚饭就去看病人。邢九先生说:“你是奉神命而来,必有神术。就请你用神术给我治,我是诚信无疑,等我病好了,再?宣讲堂,我一定多做善事。”我说:“天太晚了,等到明天再说。”
      第二天早晨,饭后又和邢九先生见面,我忽然想起在哪听到书上说的“四不正”来,便对他说:“你是读书人,书不就能治病吗?”邢九先生说:“医书才能治病,可是我没学医。”我说:“我听说书上有'四不正’,不知是写在什么句?邢九先生也楞住了。我说:“有所忧患则不正,有所......则得不正。我只听人说过,不知道究竟是那本书上说的?”邢九先生说:“这是四书的《大学》上说的。”我说:“能不能讲解给我听?”邢九先生就按字逐句的解释了一遍。
      我说:“邢九先生,您正是犯了这四不正的病了,我看您家中男女老幼,不论是谁,一到你身边,你都厌恶、生气,这不是'有所忿懥么?’你又怕儿子们,不能生活,读书不能成名,这不是 '有所恐惧么?’你?有财产,又有功名,就该知足而常乐,多做善事,听其自然,你偏又求神祈福,这不是'有所好乐么?’你又怕神把你逐出门墙之外,神本聪明正道,那能像人有嫉妒心呢?这不是'有所忧患么?’一不正就能生病,何况你四不正都犯了呢?”我说完,邢九先生磕头说:“我真是枉读诗书,先生真是神啊!从今以后,我要把四不正,一笔勾销,决不敢再犯了。”我说:“是这样,你赶快向祖宗、神位叩头悔过,病就好了。”邢九先生就叫家人把他扶起来,到神位前叩头悔过,磕了很多头,汗流浃背,病就好了。
      嗣后,我俩越说越投缘,邢九先生问我:“你没有读书,怎么懂得书上道理呢?”我告诉他:“自从我儿子上学念书,我就跟他学;我们父子,时常讲学,入宣讲堂以后,又学着讲善书,我这是一点一点学来的,每听人讲古人的故事,我认为好的,遇有机会,我就效法古人的行为,听到那个字好,我实行那个字,我在老张家作工,学会'俭’字,只挣钱,不花钱,所赚全部归家用。在我周姑父家做工,学会'孝’字,就迎接我爷爷?家奉养。我对好的事,是一步一步进行。”
      【给赵品三讲病】
      赵万全,字品三,是朝阳县北四家子村人,害了瘫病,不能行动,已有七年,医治无效。我宣讲善书,走到北四家子村,他烦人请我去讲他的病。
      我到赵品三家里,进屋一看,真是一贫如洗,他的哥哥是为人作工,只有他的老嫂侍侯他。我和他讲话,虽然时间不久,但见他一面讲话,一面向他嫂嫂发恼,要这个,要那个,拿给他的东西,不是嫌快了,就是就慢,一味是搅情。我就知道,他是火瘫痪。
      我问他家里几个人?是些什么人?又问他说:“你嫂子待你有什么好处?”他说:“别提了,她可把我气死!还谈好处!”我说:“你愿意病治好么?”他说:“我愿意。”我说:“你信我么?”他说:“我信你,所以请你来治病。”我说:“你要?信,马上病就好。”他说:“不容易呀,我瘫痪了七年,药吃得太多,家产为我吃药吃光了,还未好。”我说:“你这话不是还不信我么?我说能好!你还说不能好!这样怎么好呢?”他眼睛向上一翻,想一想说:“我信、我信、我?信。”我说:“你若是真信,就要听话,你若能找着你嫂嫂的好处,病就能好!”
      他想了半天。说:“我找不到她的好处,若叫我说她不好,可是有的。”我问他:“你天天吃饭,是谁煮的?”他说:“是我嫂子。”我说:“这不是好处么?”他不能答。我又说:“你穿的衣服是谁做的呢?”他说:“是我嫂子。”我又问:“你病了这些年,若是没有你嫂子,你能活到今天么?”他说:“那样,我早死了!”我说:“这不是你嫂子的好处么?”
      他想了很久才说:“嗳呀!不是我嫂子不好,是我自己没有良心!我嫂子像我妈!不分昼夜,给我拿屎送尿,我还嫌他无用。吵她、闹她、恨她,嫂子对我,都没有生过气,还劝我好好养病。嗳呀!老天爷呀!我太没良心了!我?对不起我老嫂子。”又向嫂嫂说:“嫂子啊!我有罪了!我亏天理,你饶恕我吧!”说完,他爬起来,就给他嫂嫂磕头。我说:“好了,上天不罪悔过人。”他反倒一楞,然后才说:“可不是病好了么?”便哈哈大笑说:“想不到我赵品三果然好了。”说完就自己走到院子里去,拉架子,踢腿唱起歌来。唱完了就痛哭,他一是哭自己瘫痪了七八年,人不人鬼不鬼的,二是哭自己因病致贫,家里一贫如洗,哭完又笑,折腾了半天……
      他病好以后,跟着我宣讲善书,也学会了讲病,成了我得力的帮手。


    IP属地:广东2楼2020-03-10 18:15
    收起回复
      讲病方法
        我给王恕忱讲好病,张雅轩送我回腾鳌堡时,问我说:“王恕忱的病,医生都治不好,怎么经您一讲就好了呢?您究竟有什么方法呢?”我说:“我会看人的性,并没有什么妙法。人做什么事,就变成什么性。做好事就变成善性,做坏事就变成恶性。现今的人,都被物欲迷住了本性,一味的“争”“贪”搅扰,稍不如意,就生气上火,那能不病呢?因为人一有贪心,便生烦恼,这是病根。我讲病,是用三种方法,就是收心法、顺心法,和养心法。人在病重时,心神无主,所以心慌意乱,精神恍惚,要先用收心法,唤起病人的信心。
        说你要是信,我有法救你,你若不信,另请高明。病人求生心切,盼望病好,就能生出信心。然后再用顺心法,对病人说,你心里有难过的事和过不去的事(不满的事)向我说说吧!诱他说出内心的话,他越说心里越痛快,精神就振作起来了。最后用养心法,问他信什么教?他说信那一种教,就说那教的教祖?灵,劝他向教主悔过,如无宗教信仰,就劝他向祖先或父母悔过,坚定他的信心,除去他的疑感。悔过?了,翻出良心来,病就好了。最要紧的,是要按照伦理讲,因为本分是人的命,什么本分(本责任)不会,当什么人?就是自己不要命了,并不是天不给人活。
        例如,对儿子,叫他说出老人(父母)的好处,他若是说不出来,就知道他亏孝道,是丢命的人(无良心的);你若不信,你叫他说老人的短处,他定说得出来。这种人心里怨恨老人,是'生气上火’才生病的,若?能悔过,立志尽孝,找命本分(做人的良心)就得?命来,病也就能好。可惜一般人都不知道,天理管人的性、道理管人的命,不信你看?吧!越是不尽伦常道的人,如做父母不慈、子女不孝、兄弟不友、弟妹不恭、朋友不信,将来越吃受罪苦,没有福享,定是苦恼无边呀!不过给人讲病的人,必须立住志,发大慈大悲救人的心,心越?是越灵,千万不可贪人财物,一起贪心就不灵了。


      IP属地:广东3楼2020-03-10 18:16
      回复
        孔圣人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忠恕而已
         给刘玉成讲病
          我讨饭访道时,在吉林省德惠县青山口村,给刘玉成讲好病。
          刘玉成火气太盛,能言善辩,是火克金性,人过六十走水运,火又克水,所以患了瘫痪病,医治无效。我给他讲病,一见面他就说了一天话,句句争理。我一味静听,一声不响。第二天,我问他:“你昨天说的是理呢?还是道呢?”他说:“我说的是理,没有理那能随便瞎说呢?”我说:“理有四种,有天理、道理、义理和情理,你只是说争理,那能不病呢?你若想病好,非认不是不可,若把争理的心,改为争不是,你的病就好了啦!”他为了病好,愿意听从。我说:“等一会儿,我们宣讲善书,你家有一百来口人,一定有许多人来听讲,你伏在床上等着看,进来一个人,你就磕头认不是,说:'我有罪啦!’譬如你妈进来,你就说:'妈!我做您儿子太不孝了。’你哥哥进来,你就说:'我不会做弟弟,不尽礼义。’就是对雇用的人进来,你也要磕头说':我不会做东家,有逆待你们。’你肯这样做吗?”刘玉成满口应允。饭后,我们宣讲善书,一面讲,一面宣唱,他家的人果然陆续进来,他就伏在床边,磕头认罪,一边磕头,一边笑,逗的?人也都跟?笑,笑能聚神,神聚气壮。他这样一活动,浑身流汗,休息一会儿,等听完善书,人要?时,他又磕头相送。白天由人扶下地,在屋内练习走路,到第三天,就能送客人到大门口,第四天,已经能自己走八里路。
          他的对面村,有位老太太也患瘫痪病,听说刘玉成的病好了,便叫他四个儿子用筐把她抬来。她说她会念伏魔宝卷,我就给她讲伏魔宝卷的内容,讲不到两页,她就大声说:“我病好了!”傍晚,她就自己走回去。
          他们二人的病,都是由气火所生,若肯自认不是,气火一消,自然就好了。


        IP属地:广东4楼2020-03-10 18:17
        回复
          节选《王凤仪言行录》第三十节 立志
            ○我在年轻的时候,常听亲友谈论说,我爹和我爷爷都是读书人,我太爷更有“善书”的美名,我一天书也没念过,可说是目不识丁啦!将来有何面目见祖先于地下呢?想到这里,非常惭愧!因此我便立志,不论我怎么穷,也非供我儿子念书不可!后来我儿子八岁读书,很聪明,先生非常夸奖。我见先人、后人都能读书,我可怎么办呢?我便自誓说,我也非读书不可!自从三十八岁起,便学讲善书,后来也能认识几个字,还能讲善书,现在又能和大家研究道德,想起来真是可乐!这都是由立志上得来的。
            ○人常说要有大根大器,什么是“大根”呢?我年轻的时候,给人家扛活,听人讲《三国演义》说,“关公寸功未立,不出曹营。”我就立个志——不论给谁家扛活,我也是“寸功未立不出曹营”。立志就是“大根”。什么是“大器”呢?做一件事要想想,能不能推行天下,天下的人要都这样做,能不能好呢?若是能好,一定行得通,这就是“大器”。现在的人都看到势力上去了,未免大错。
            ○我三十五岁时,就知道后天世界已到了末运,将来要变成先天世界啦!究竟先后天怎样分别呢?人人只顾妻子儿女就是后天,不顾身家只谋公共福利的就是先天。我二十一岁那年,给人扛活,看见有的兄弟们分家,为争产业拿刀动枪,都有闹出人命的。我暗自寻思,他们是为谁争呢?想了一天,忽然明白了,他们是为老婆儿子争啊!那时我正在抬粪,便把粪筐向粪堆上一丢,大声说:“我非当个特别人不可!”伙伴们瞅瞅我,也不知我说的是哪里的话?等到我三十八岁那年守坟,就对女人说:“今后我不能再为你们过家了”,守坟期满,我就以劝善立学为天职,直到现在。
            ○锦西县孟家屯修孟母庙,工程浩大,竣工时我去参观,遇着孟母庙管事的孟老峰,我深深地给他作个揖,他不理我,向他讲话,他不答言。走出孟母庙我便立志说:“可见你们老孟家出圣人,你就那么自大!我们老王家就不许出圣人吗?我非立志学圣人不可!”旁边有人讥笑我说:“你能赶上吗?”我说:“赶不上也追他几步!”
            ○我听人讲《中庸》上说:“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那是照自己先人说的话,我看也可以推开来讲,我听人讲“羊角哀舍命全交”的故事,我就继羊角哀的志,去救杨柏善人,我也就述了羊角哀的事。我这样做,也就由愚变明了。圣贤的志,谁不可以继呢?继哪位圣贤的志,不是“孝子”呢?
            ○当今之世,诸天神明,全在人间,可并没有投生落凡。夺谁的志,谁的灵光就来;学哪位神明,哪位神明的灵就到;学哪位圣贤,哪位圣贤的灵就来。遇着什么事,就学什么人,象摘花似的,搞一个做一个。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就是叫人夺志。平常人要不夺古人的志,终久是个平常人。


          IP属地:广东9楼2020-03-22 18:43
          回复
            有人夫妻恩爱、月入数十万,却是有严重的不孕症;
              有人才貌双全、能干多财,情字路上却是坎坷难行;
              有人家财万贯,却是子孙不孝,虚耗无尽;
              有人看似好命,却是一辈子脑袋空空,智慧不开。
              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划上了一道缺口,你不想要它,它却如影随形。
              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但现在我却能宽心接受,因为我体认到生命中的缺口,彷若我们背上的一根刺,时时提醒我们谦卑,要懂得怜恤。
              若没有苦难,我们会骄傲,没有沧桑,我们不会以同理心去安慰不幸的人。
              我也相信,人生不要太圆满,有个缺口让福气流向别人是很美的一件事,你不需拥有全部的东西,若你样样俱全,管别人吃什么呢?
              也体认到每个生命都有欠缺,我也不会再去与人作无谓的比较了,反而更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IP属地:广东11楼2020-04-27 21:23
            回复
              7、夫妻吵架 ---- 男的腰疼,女的妇科有问题,肚子乳腺皆为妇科,吵架但不生气的一方没病,谁生气谁有病。
              8、怒气伤肝 ---- 恨人伤心,怨人伤脾,恼人(不服人、好争理,挑毛病、争强好胜)伤肺,烦人(烦恼,对人不耐烦)伤肾脏。
              9、后背 ---- 代表自己做过不光彩的、见不得人的事情,如邪淫,贪污、偷盗(变相偷盗)等。
              10、脖子疼 ---- 包括肿瘤,淋巴等病,因为常生闷气以及杀生(吃众生肉)。
              11、左边股骨 ---- 代表姐夫,妹夫,右边代表嫂子,弟妹,跟这些人生气,闹矛盾导致股骨有病。
              12、小孩子得病 ---- 一般12岁以内的(个别情况下会到很老),因七自己本身不发脾气作恶,故,多因家长发脾气导致,原因见以上各条。一般女孩子得病是因为孩子的母亲或父亲对各自亲生父母发脾气,男孩是因为孩子的父母对非血缘关系的父母发脾气,如母亲对其公婆,父亲对其岳父母发脾气。地藏经讲因果自受。但孩子的父母现在过分溺爱孩子,导致把本应该孝敬老人的爱转移到孩子身上,那作为子女不孝顺的罪,也要由孩子来代受。所以,奉劝小孩子的家长们,要尽好孝道,多关心、孝敬老人,引领一家的好风气,这样,你们的孩子将来就会学你们孝敬你们,否则,孩子不仅仅生病,还要不孝敬你们,你们怎么不孝敬你们的老人,孩子就怎么不孝敬你们,天理循环,一报还一报。)


              IP属地:广东12楼2020-04-27 21:25
              回复
                过节
                比过月子更大的天文历法周期是过节。在周天上面的关键历法节点,称之为节气。度过这个节气,也就是过节。比如元旦,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都是关键的节点。
                华夏文化,和其他文化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文化体系的根基,都锚定在天文和历法之上。不仅春节,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是和天文历法有关的。最直观的来说,年,岁,季,时,节,气,候,这些字都是历法术语。
                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三气为一节,二节为一时,四时为一岁。节气,季节,气候等等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词,就是这么来的。
                那些脱离了天地节气而制定的节日,尤其是洋节,按照古人话来说,就是淫辟之举,是淫祀的一种。都是邪恶不正的做法。上不应天,下不正气。人过多了这样的节日,气机越来越乱,心神越来越邪,也就会越来越倒霉。


                IP属地:广东13楼2020-05-01 21:36
                回复
                  2.
                  王凤仪《诚明录》节选:之发蒙
                  某日在奉天,张太太请我去,向我说:《修齐宝禄》书上,载有嫡庶之道、三从之说,这是不合现代潮流的,你应当删去。
                  我说我在先就要打破旧日三从之说,我的主张,三从就是性从天理、心从道理、身从情理,这才算真三从呢!(在家从父、出嫁从夫、无亡从子,这是旧三从之说。正是女子不自主的表征。今日男女平权,此种谬说,当然加以改正,使女子有自立人格,男子也就去了无限苦累。)
                  我少年与人庸工(俗名做活的),我时常思索谁起名叫“做活”呢?后来自己觉悟道,这是天命啊,意思是要做得活了才是。因此我便常找自己的不对。人如向对方去寻是非,就算不落底,如找老人的过错,就算是犯上,最好是找自己的错处,寻他人的好处,未有不得好的。(古人说:顾名思义。又说:君子思不出其位。正是此意。)
                  我们人在世界上,第一不要迷信。大家恭敬我,信仰我,并且说是我的道,这也是迷信的话。道固然是一个,分开说则散为万殊了,人各有本分,按照个人本分行道,就可以了。比如女子要学孟母,孟母是能自立,能教子,能为万世女子师,你们女界,如能立定志向,去学她,不也就是第二孟母吗?孟母的道,岂不就是你们的道吗?(凡不明其理而盲从者,俱是迷信。所以人要明理)
                  人是心灵的,必有所思,但是思要不出其位。如当父亲的,常思父亲的道。当儿子的,常思儿子的道。还有不成父慈子孝的家庭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高使不研究自己的道,哪能达到那个目的呢?)
                  讲佛经的人,常说人死之后,要入六道轮回。我说六道轮回,都在我们身上呢!人之持身行事,用志的,便是佛道。用意的,便是神道。用心的,便是人道。贪取外物、不顾情理的,便是物道。专好上火的,便是妖道。专好生气的,便是鬼道。这六道每日轮回在人间,何必说死后呢!(此种说法,最为实际)佛经常说达彼岸,究竟怎叫达彼岸呢?我以为人能明白对面人的道,才算达彼岸。如为夫的,必须明白妻的道。为妻的,又必须明白夫的道。推开说,父子、兄弟、君臣、朋友、无不如是,这真是人人达彼岸了。(《大学》上恝矩之道,颇与此说相类。)
                  我常听人家说过,混元一气化三清,我以为人必须三界清了,才算化三清。一个人,正是混元一气。性中没有脾气,为性清。心中没有私欲,为心清。身上没有嗜好,为身清。不然,哪能化三清呢?(有此三清,便是一个完全人格。生为完人,死为上鬼。)
                  我常听人说过“大丈夫能屈能伸”这句话,怎叫能屈能伸呢?我以为遇着愚人,要低在愚人之下,把他托起来,这叫做能屈。遇着高明人,心志更要超乎他以上,不被他欺住,这叫做能伸。(孟子说: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我听说曾子有三省,我说人应当常常省察。有人拂逆我的时候,我性中是发生什么样的滋味,这叫做省性。我心中常思我会当几个人,明白几个人的道,这叫做省心。我身子行为正当不正当,确实会做哪样的工作,这叫做省身。如能这样自省,便可入于道了。(从性、心、身三方面加省察,焉能不达到完全人格!)
                  官府对于人民,则用治化,治化是有权势的,善者赏之,恶者罚之。子女对于父母,则用感化,不许责备。师长对于弟子,则用教化,只可使之为善,他若不善,则不管了。朋友对于朋友,则用劝化,劝之不听,则远之而已。(四字各有意义,用之者须玩味焉)
                  《大学》上的四不正,在我看来,任何疾病,都能治的。有所忧患,志不正。有所恐惧,意不正。有所好乐,心不正。有所忿恨,身不正。心不正,不能享人的福。身不正,不能享物的福。车夫赶车,对于牛马,不是打,就是骂,可以说无有人性,对待它了,究竟伤了自己,哪能享它的福呢?(佛以普渡众生大愿力。人用物而不能爱物,于心何安!)


                  IP属地:广东14楼2020-05-05 21:56
                  回复
                    父母就是活佛。我们该如何对待活佛呢?不孝父母双亲,你拜佛也白拜了。南朝拜、北烧香,不孝父母是白忙!这样的人很多,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忘本。世上孝子也报不完父母的恩。因为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的分体,是用母亲的血、气投生的,母亲的血和气你怎么还?我看到一本古书上说:从怀孕开始,一直到断奶那天,一个人要吸取母亲1407斤的血。你看看,母亲多么伟大!可是有一些忘恩负义的人把母亲看得特别**,嫌老太太又脏又懒散。应该吗?
                      在日常生活中,夫妻之间就像舌头和牙一样,老碰到啊!所以要像舌头一样柔和,你往这边碰,我就往那边躲;你往那边碰,我又往这边躲。舌头可是磨不坏的,牙就不行了,谁硬谁先坏。我们看是不是牙先坏啊?没听说舌头会坏。
                      那么婆媳之间该如何相处呢?婆媳之间的道,现在更不好行了。有人说婆婆不行,有人说是媳妇不好,要我说是俩人都不行:当婆婆的不会当,做媳妇的也没做好。你要是会当婆婆呢,就退下来。性如灰(老太太性格得像灰一样),灰就不能让它有火。你别一天到晚叨叨叨叨,没完没了,嘴里沫子起多高,年轻人能愿意听吗?人到了这时候(晚年),就别管闲事了,吃饱拉倒。
                      “老太太性如灰,家政一旁推,保养性天魁。”年迈交冬季,年纪大了的人已经到了生命的冬天,还管什么呀,也管不了啦!现在无论是城里还是农村,婆婆跟儿媳妇一起生活的不多,嫌弃老人。农村的一个是嫌她没钱,再一个是嫌她事儿多。用得着她干活了接过来,干完了活再送回走。这真是养儿养儿,无论多大也得养啊!
                      “媳妇要性如水,多干活,不撅嘴。”现在的媳妇干点儿活就撅嘴,甚至把伦常道都行颠倒了:老婆婆是儿媳妇,媳妇是老婆婆。现在是不是这种情况啊?保证是老人做饭伺候她。这不颠倒了吗?媳妇是持家圆满为己任,是一家的喜神。善人讲:“娶媳妇是接神呢!”现在真是接神了:多少礼钱啊?多少辆车去接啊?过去是送,现在是接。接来的是什么神呢?接进门喜容满面的,这是喜神,大家都高兴。你干不干活没关系,只要不生气、不挑理就行了,老人现在都这样想了。可是有的人家接来的是什么神呢?丧门神,进门就吵吵闹闹,能把一个家搅得一塌糊涂;撅嘴神,干活就撅嘴,谁不离她远点啊!
                      有一个听过我讲道的女孩和男朋友结婚时,既不要娘家的陪嫁,也不要婆家的彩礼,只要同心同德,这叫财神;到婆家能把家务完全担起来,大家都享她的福,她又是福神;大家都尊重她,她还是个贵神。这种人现在少啦!
                      我还碰到过这样一个女孩子,她母亲和她都听过我讲道,后来她找了个男朋友,这个男朋友也是大学生,只是有些残疾,罗锅。母亲就有点儿不同意了,这个姑娘说了:“妈妈,您听道都听哪去了?刘姥爷不说了嘛,没人嫁的咱就成全他,我一分钱不要。”她母亲一听,也就不再多管了。他们结婚时邻居都不知道。我对她说:“你这叫真正的崇俭结婚,不铺张浪费。”结婚后,夫妻俩去了上海打工,一个月挣3000多元,她们每天只留30元,够俩人吃饭就行了。两年后,她大伯哥(丈夫的哥哥)的儿子结婚缺钱用,她寄去15000元,并交代大伯哥不用还了。这个女孩子多么高尚!后来又把婆母接来一起生活。她生下的孩子真是叫好,既聪明又端正。她跟我这么讲:“我不是为钱,也不是为物,我就是为了给众人做个好样子。”
                      想改变这种不好的社会风气很难,因为现在是金钱世界,只有我们自己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了。


                    IP属地:广东15楼2020-05-11 20:40
                    回复
                      人在遇到挫折时,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所以有钱要做没钱想,你就不会浪费。祖师大德都很珍惜福报,经过你的手,消耗的都是你的福报。所以包括用水用电,吃的粮食,都要特别珍惜。
                        许多人经济好了,就会忽略掉这些。而浪费最常见的,像粮食,水,尤其是损福报。
                        有句话说,一两黄金四两福,你要用一百万的钱,需要有四百万的福报才可以。但人在赚钱时,往往会迷失掉,总觉得靠自己的本事就可以了。这样子就徒增了傲慢,而且容易做出损福报的事情。
                        大家都想着要达到最高,最圆满。像一棵树,慢慢长大,就离他原来的种子的面貌越来越远,最后还是慢慢的回归,还给泥土。
                        一个东西,达到极致,最好时,就意味着他要开始衰败。一个王朝是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人一旦到最年轻饱满时,意味着就开始老了。
                        所以世人的苦,都苦在追求一个好上。什么都要好,却不知道。佛法讲的,要善用其心。任何境界都是修行的好境界,都可以用来成就自己。
                        一个人做事情,太顺利了,也不好。太顺了,容易让人起骄慢心。做生意,钱来得太快了,就把钱不当钱,那损失的还是自己的福报。


                      IP属地:广东16楼2020-05-17 21:51
                      收起回复
                        身若无端错行,不如正心安守本份。
                          口说闲言杂语,不如读诵圣贤经典。
                          意为精明算计,不如老实积德行善。
                          害人谋取利益,不如勤劳俭朴致富。
                          结交邪朋恶友,不如孤身无伴独行。
                          埋怨亲友无助,不如努力成才助人。
                          情迷意乱外人,不如夫妻同心同德。
                          溺爱袒护子孙,不如教孝教贤教技。
                          为利淡忘父母,不如常回关心陪伴。
                          奢侈挥霍浪费,不如自俭扶贫救苦。


                        IP属地:广东17楼2020-06-04 18:28
                        回复
                           张监理给冯涵清讲病
                            冯涵清患眼疾,住医院半年多,经名医会诊,均无效果,请张监理雅轩讲病。张监理对他说:“你的性是木生火,火生上,土生金四步顺运。目前你对事失去了信心,心生急火,才得的病。譬喻说,你预定会六位客人,每人谈话十分钟,如果客人谈过了时间,你心里就着急,心急意火上升,眼睛疼痛。没有信心,生怨气,心神不稳,不爱吃饭。”冯涵清听他说对了病症,很欢喜的说:“你又没把脉,怎么知道我的心病呢?”张监理说:“人的内五脏,心肝脾肺肾五经,与自己的面色相表里。那一经有病,一看气色就可知道。”冯氏又问:“我的病你是说对了,要怎样治呢?”张监理说:“人是吃饭活的,病是吃怒、恨、怨、恼、烦五种毒气生的,你今后如能信人不疑,不急不怨,就把病给饿死啦!”又问有药方没有?张监理说:“不用服药,你常问'柔和’病就好了。”他便专心问“柔和”,写字也写“柔和”,三天后果然爱吃饭了,眼睛也日渐清爽。以后天天到总会听道,研究五行性理,病果然好了。王善人由长春真沈阳时,冯涵清亲送王善人到火车站,买头等车票,并赠名贵手表,亲自送善人上车,向善人说:“你老告诉我点成道的秘方。”善人说:“没有秘密,不怨人就好了。”冯涵清当时内心很不高兴,真家后反覆寻思善人的话,后来领悟了,乃作打油诗一首:
                            “善人叫我不怨人,就是成佛大道根,从今以后天天问,你还怨人不怨人?”


                          IP属地:广东18楼2020-06-08 11:2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