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地藏经》中说“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是众生等,生时死时,自得大利,终不堕恶道”。而实际上,根据助念现场案例,很多被助念的人堕恶道,即使某些案例判断得不准确,那么是不是所有人,无论什么根机、什么善根的人,只要临终时听闻到佛号,就一定不会堕入三恶道呢?还是说要具足信受之心呢?或是需要具备其它什么样的心态因素?如果要具备,那《地藏经》中为什么不说明呢?
大安法师答:首先你对大乘经典佛说的文句要有信心,虽然现在我们的智慧还到达不了理解到位的情况,但是你不要有那么多的怀疑。
你去探讨这些也是可以,你谈的这个佛的名号的功德,念一佛的名号,功德无量。你首先相信这句话是佛说出来的,佛是一切智人,他知道念佛的功德就是无量。念佛的功德无量,这就特别指出临命终时,这些未来的众生,如果是天,或者人,或者男人,或者女人,他们在出生的时候或者死亡的时候,“自得大利,终不堕恶道”,这句话你不要去怀疑了。
你念佛,这里的念肯定是包括信的,你真正相信了这尊佛号的功德,你用至诚心念了这句佛号,就不会堕到三恶道,他就有这样的化解你三恶道种子的功能。无论是从圆顿的道理来看,还是在现实的例子来看,这一定是千真万确的,你不要去怀疑。
你不能说现场很多被助念的人堕入恶道,你凭什么说被助念的人堕入恶道呢?被助念的人他有种种情况。这里要知道“但念得一佛名”,就是他念佛是具足深信切愿去念佛的,是用信愿来庄严这句佛号的,这是前提。
如果这个被助念的人他不是用信愿来庄严这句名号的,那没有信愿,这句佛号很难进入到他的内心深处去,那就是泛泛悠悠,如油跟水的关系,当然他就该到哪儿去还到哪儿去。
但如果他具足信愿,这句佛号就在他的阿赖耶识深处产生作用的话,就一定不会堕入三恶道。所以你说一定不会堕入三恶道,还确实要具足信受之心,你没有信心,那是入不进心里去的,是这个道理。
那为什么《地藏经》中不说明?佛的经典那是微言大义啊,他不可能一句经文讲一大堆经解,这个解释的工作就留给了这些菩萨和祖师他造论、他注疏,去解决。
南无阿弥陀佛
大安法师答:首先你对大乘经典佛说的文句要有信心,虽然现在我们的智慧还到达不了理解到位的情况,但是你不要有那么多的怀疑。
你去探讨这些也是可以,你谈的这个佛的名号的功德,念一佛的名号,功德无量。你首先相信这句话是佛说出来的,佛是一切智人,他知道念佛的功德就是无量。念佛的功德无量,这就特别指出临命终时,这些未来的众生,如果是天,或者人,或者男人,或者女人,他们在出生的时候或者死亡的时候,“自得大利,终不堕恶道”,这句话你不要去怀疑了。
你念佛,这里的念肯定是包括信的,你真正相信了这尊佛号的功德,你用至诚心念了这句佛号,就不会堕到三恶道,他就有这样的化解你三恶道种子的功能。无论是从圆顿的道理来看,还是在现实的例子来看,这一定是千真万确的,你不要去怀疑。
你不能说现场很多被助念的人堕入恶道,你凭什么说被助念的人堕入恶道呢?被助念的人他有种种情况。这里要知道“但念得一佛名”,就是他念佛是具足深信切愿去念佛的,是用信愿来庄严这句佛号的,这是前提。
如果这个被助念的人他不是用信愿来庄严这句名号的,那没有信愿,这句佛号很难进入到他的内心深处去,那就是泛泛悠悠,如油跟水的关系,当然他就该到哪儿去还到哪儿去。
但如果他具足信愿,这句佛号就在他的阿赖耶识深处产生作用的话,就一定不会堕入三恶道。所以你说一定不会堕入三恶道,还确实要具足信受之心,你没有信心,那是入不进心里去的,是这个道理。
那为什么《地藏经》中不说明?佛的经典那是微言大义啊,他不可能一句经文讲一大堆经解,这个解释的工作就留给了这些菩萨和祖师他造论、他注疏,去解决。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