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商吧 关注:14贴子:520
  • 2回复贴,共1

撒贝宁、蒙曼讲解走西口、蹚古道历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视频来自:百度贴吧


IP属地:陕西1楼2020-04-17 12:03回复
    走西口时最早的西口在哪里?陕西府谷人依靠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走西口”的“先头军”。山西西北部的河曲、保德、偏关三县人看到府谷人“走西口”得到实惠,三县民众从山西河曲黄河渡口“西口”坐船来到府谷,与陕西人在麻镇汇合,经过麻镇的长城口,进入“禁留地”,共同走口外。后来,晋西北之外的山西人通过“杀胡口”走出了一条适合山西人的陆路西口。咸丰年间流行于陕西、山西、内蒙的《走西口》中有这样的台词: 头一天住古城,走了七十里整,虽然那个路不远,我跨了它三个省; 第二天住纳林,碰了个蒙古人,说了两句蒙古话,甚也没听懂;这里的古城是府谷县古城乡。1994年,陕西作家任升在陕北调研时,陕北老乡说,清朝、民国时,山西人通过黄河渡口的河曲西口来到陕北,陕北人称他们是“走西口过来的”,这应该是最早的“走西口”称呼。当时,山西人不叫“走西口”,称“跑口外”“走口外”,“走西口”是陕西人的叫法。后来狭义的“西口”指长城口,广义的西口指长城以外的内蒙古草原。
    最早走西口的是陕北人。“走西口”以耕地为主,商人在人群聚集的地方经商,陕西人还在河套平原发展农业经济,有的走向新疆发展。


    2楼2020-04-20 15:09
    回复
      2025-08-03 22:23: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陕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始于汉代,陕商到达康定后,用石头垒起锅做饭,藏族同胞商人、外地商人来买茶叶,逐渐在有锅的地方成了市场,陕商修建了避风的围墙,在四周建了房屋,中间空地成了茶马等交换的地方,我们把有人居住的地方叫村庄,陕商思念家乡,就称之为锅庄。后来藏族同胞为了交易方便,自己建起了锅庄,男人在外进货,由女人在锅庄打理,还兴起了锅庄舞。
      康定古称打箭炉,康定本地人将外地商人称为炉客,而且以前妇女地位低,陕商中有的男人比较弱,老婆也跟了出来,女人在外不叫名字,而是在姓后带一个“家”字,比如姓刘的女人叫刘家,姓胡的女人被叫做胡家,这种称呼从古代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因为这个称呼和锅庄,藏族同胞称陕西商人为庄家,因为善于经营,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庄家逐渐成了有钱有势、说话一言九鼎、左右局势等的代名词。
      藏族同胞学习陕商,也建起了锅庄,让自己的妻子打理生意,在康定的藏族同胞将锅庄女主人称为阿佳(家),阿佳是指妻子,也指妇女、女性。值得注意的是,阿佳在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表达意思。
      任升


      3楼2020-04-20 15: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