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空山吧 关注:42贴子:5,184
  • 10回复贴,共1

(风景旧曾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20-04-22 20:02回复
    [皇城南|延正大街]---胜春楼面馆
    (春和日,邀阿慈往朝阳门内的千春巷寻上一盆小植,归途逢午,临延正大街,从帘内打外瞧,有小楼一座书匾胜春楼。梅花镂窗棂,一如江南园林式样,与北地形迥异,倒不知是何时修作,回首唤阿慈瞧)
    不知是我久未出门还是怎的,这一处竟落了一座面馆——
    (她探身过来瞧,只说诧异,原不止我一人寡闻,又笑言)
    府中可备你午膳,若是没呀,我且作一回东,不知屈夫人嫌弃不嫌弃?


    3楼2020-04-22 20:24
    回复
      2025-08-09 15:00: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马车内绿植盎然,清香袅袅,乃是初春气味,不便常出阁的女眷,唯有以此法将春色留驻身边,只消绿植永盛,春便不会去。】
      【正摆弄一盆栀子,因由她声声催,探看去,不免也连说稀奇,可见久不出户,连外头变了天地也不知,且既有新去处,又恰路过,于情于理也该逗留一二】
      福晋做东,即便我家里有山珍海味,我也不回了。
      【话音落,便笑吩咐小厮驻车。】


      4楼2020-04-22 21:45
      回复
        (二人并行,往胜春楼外,有小二来迎,不称京中腔调,颇几分南地口吻。我已数余年未归去,王爷福晋,以及平日来往的她,皆以京畿惯为同化,而今再一听乡情,却只剩下几分,入耳的微怔,随后又缓缓垂首。)
        (端上的碗茶,沉浮又旋而浮起的碧叶,轻轻一嗅便识得的明前龙井,又睇楼阁内的陈设)
        洇渍朦雨的水乡风情,放在了京城也称的别具一格,阿慈——
        (殷殷去唤,含情眸目落于台前阁内怀抱琵琶唱词婉转的孤女,是一曲扬州慢)
        这一处主人家颇费了心思,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竟恍觉十年一梦得归。苏杭扬州,多以船点闻名,却是桥畔石板小街,多面馆藏于深巷。


        5楼2020-04-23 21:15
        回复
          【相携入内,先闻伙计一口江南音,再环顾,几乎小桥流水,茶是明前龙井,座也是富家高门,甚至一杯一盏皆用心思,琵琶女吟唱,其音袅袅。】
          【便如置身水乡,也算深巷中觅得趣味,一路行来,且见伙计所呈细面大有不同,不由应她】
          常说南北之风土人情迥异,连面也如此,当初满人入关,把炸酱面从关外带到了京师,几多菜码,拌吃起来热闹,与这儿的一比,可真是一个豪放,一个婉约。


          6楼2020-04-24 20:58
          回复
            我未曾去过扬州,江淮一带,同杭县虽异也大同——
            (这一园风光,伙计言说是面铺老板为扬州商贾,一应布置依照乡情而作。送上的红案,呈素瓷海碗,其中汤汁极澈,细面码的整齐,再列上许多小碗作了浇头,自行择去。)
            (这一席东西,思绪回溯,到数十年前,我入京而今算,当有十几载,而年少时,绕过月桥,往前一二里的巷子口,祖母颤巍领去会的旧友,以及那一碗阳春)
            五六稚龄,祖母说过“一把细面,半碗高汤,一杯清水,五钱猪油,一勺桥头老陈家的酱油”便是如今记得再牢,也做不出那滋味。


            8楼2020-04-26 20:39
            回复


              9楼2020-04-26 20:39
              回复
                【面前一海碗,与街头巷尾百姓家的炸酱面不同,其汤澄如净,面细如丝,倘或今日非她作引,无缘得见江南饮食的精致,更不能懂一碗面中所蕴的情】
                纵不能像十分,也可勉强全你思乡情了。
                【不待等她,先动箸,因初食,依心将各样浇头都添一些,方对她道】
                你莫笑我贪得无厌,我头回吃,自然都想尝一尝。


                10楼2020-04-26 21:27
                回复
                  2025-08-09 14:54: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若是细说,我并不算精庖厨之人,一碗阳春面,还需淮一的巧手方能成。端称不得贤惠之余,可我脑海中那些几乎为岁月渐长击破成碎片的记忆,拼拼凑凑,竟是到了这胜春楼浮现全然)
                  你如此的模样,像我初初来京之时。
                  (阿慈虽生不算钟鸣鼎食,却幼承家训,一向行事十分文雅。纵此时动箸心生好奇,却仍旧把持有度。细面一挑,先品汤汁)
                  江浙偏甜,这小楼厨子竟融合了北地风味,你觉如何?


                  11楼2020-05-02 21:29
                  回复
                    【她道我甚像她当年模样,不由笑了】
                    当年你第一回吃炸酱面,也是这样?
                    【便如好奇孩童,挑起三两细面,未入口,而先赞】
                    这面细如丝,单这一样,已是甚好。
                    【再学她饮汤,南人多嗜甜,却不料连面汤也有丝丝甜味,却不甚腻,反倒教人吃一口,再想第二口,哪怕是土生土长于京师如我,也不觉有异,反而连叹】
                    面汤说甜又不甜,好像鲜更压过两分,实在是从没尝过的好味道。


                    12楼2020-05-02 22:55
                    回复
                      嗯,也是这样
                      (点了点首,而十年前我初次来京,周成府的梁园之中,一日日等着姜扬归来,或无意又不知盼上甚么。这一遭或这一生过的,委实——)
                      你还记得,我们那会儿在穆府的心斋,入京之初,彼时我孤单的很,又无处往来,甚至街上——姜扬那会儿喜欢回府给我带上一包提子酥。
                      (青砖石面激荡起的脚步声,以及亟亟循声而来的自己)好似所有入京的一切,都是由他领着我见识的。


                      13楼2020-05-04 16: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