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考研经验分享
✨✨每个人的个人情况不同,我的经验可能不完全适用于你,但考研早就不是一个只拼学习能力的考试了,学习能力和自律固然重要,但也要看你的搜集信息能力、情商、意志力、抗压能力等等。
✨✨复习重要的是时间的有效利用率和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效率大于时长,效率大于学习遍数。我当时会把每天该做什么列出来(用的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计划表,需要的同学可以找我要)每天都完成该做的事情,不建议大家速效记忆,最好早早开始准备,前期还是要多多积累专业相关知识,涉猎要广。
各科复习经验
‼️政治:九月份的时候看了徐涛老师的强化课,强推,听他的课像追剧一样停不下来。徐涛老师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老师,风趣幽默,课讲的很好,也为我缓解了一下考研的压力。政治选择题主要靠平时积累,一千题刷了三遍,每次用不同颜色标记出,中午午睡前看一部分错题,徐涛老师的习题册也刷了两遍。肖四肖八基本上都是38左右吧,最后选择得了43还是45我不太记不得了,但总归是得益于平时积累。大题说实话最后没有花很多时间背,不是不重要,而是备考到最后有点烂尾,但其实准备了这么久,基本的答题思路还是有的,后期紧跟肖四,大概只背了前面三套,徐涛老师的小黄书我也有买,但还是肖四为重。
‼️英语考的很烂,只能告诉一下大家我走过的弯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句尤其适用于英语。我单词背得不好,平时做阅读很不稳定,最后考的不理想也确实是情理之中。但还好过了线,也十分幸运英语校线没有提。阅读是重头戏,翻译一定要早早准备,我的翻译都是临时抱佛脚,最后分数应该也不高。作文是整理的模板,对我来说比背作文效率高一些。知乎微博大神太多了,英一的经验贴比我受用的多,我在这就只能说一些失败经验,建议大家吸取我的教训。
‼️‼️专业课就一句话,早复习多复习考高分,专业课是最能拉开差距的科目了。虽然之前有粗略翻过书,但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因为根本没记住,就像看热闹似的看了遍书,并且知识也没成体系。直到用了资料才开始知道重点是什么,专业课的复习不能盲目,一定要有所侧重。
由于时间紧凑所以我没有刻意分成一轮二轮三轮,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已经没有时间再从熟悉课本一步一步的来,所以我的专业课备考简单粗暴。
‼️艺术概论有点像政治里的哲学部分,所以看起来比较抽象。放大一点,不要局限,不要计较一字不差,掌握大体意思,理解背诵,会发现很多概念都有联系的,到最后整本书都在你脑子里。不过人大去年的名词解释考得比较偏,所以平时多积累多阅读相关书籍也很重要!再怎么考也不会离开整个艺术大系统。
我是在九月底到十月初把艺术概论每一章单独拎出来,两天背一章,在脑海里建立大框架,第一遍是非常痛苦的,因为概念比较多且晦涩,一定要动脑子,带着脑子去看这些概念与概念间的关系。第一遍背完了后我就去学美术史了,大概到十月中旬才回来看艺术概论,这个时候再翻开看艺术概论发现自己全忘光,但一定要沉下心来从头再来。这一遍再看就要快一些,把不熟的地方重点标记,往后的几天都反复加强记忆。到考前一两个月就越背越快,一开始两天背一章,后来可以一天背一章,再到后来一天背完六章,到快考试的时候大概几个小时就能背一遍,每一章有哪些点,这些点又衍生哪些点,无比精简。
‼️中外美术史内容就比较多了,但学起来还蛮有意思的,带着热情和好奇去学习,一个个艺术家深入了解真的会觉得很有意思。掌握大的框架,细填小框架,运用发散思维,就像读故事一样去了解艺术家生平、每一个画种的发展脉络、每一幅画背后的故事、艺术家之间的联系,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八卦,都可以当作学习之余的补充。
背个三四遍没背过真的是太正常了,像“四僧”除了八大山人,剩下的三位我都背了二十多遍才背过。反反复复的记,又零零散散的忘,没关系,忘了就再背嘛,按照人的遗忘规律,本来就不可能做到和参考书、和笔记上完全一样。要做的不是字句不差,要做的不是企图背三四遍就能达到100%的保留率。
今天再重复一次,能记住50%,明天又重复一次,能记住60%。
要做的,是无限接近100%。
只有这样想,才会让“重在参与”的念头变成“我一定可以”。
✨✨每个人的个人情况不同,我的经验可能不完全适用于你,但考研早就不是一个只拼学习能力的考试了,学习能力和自律固然重要,但也要看你的搜集信息能力、情商、意志力、抗压能力等等。
✨✨复习重要的是时间的有效利用率和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效率大于时长,效率大于学习遍数。我当时会把每天该做什么列出来(用的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计划表,需要的同学可以找我要)每天都完成该做的事情,不建议大家速效记忆,最好早早开始准备,前期还是要多多积累专业相关知识,涉猎要广。
各科复习经验
‼️政治:九月份的时候看了徐涛老师的强化课,强推,听他的课像追剧一样停不下来。徐涛老师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老师,风趣幽默,课讲的很好,也为我缓解了一下考研的压力。政治选择题主要靠平时积累,一千题刷了三遍,每次用不同颜色标记出,中午午睡前看一部分错题,徐涛老师的习题册也刷了两遍。肖四肖八基本上都是38左右吧,最后选择得了43还是45我不太记不得了,但总归是得益于平时积累。大题说实话最后没有花很多时间背,不是不重要,而是备考到最后有点烂尾,但其实准备了这么久,基本的答题思路还是有的,后期紧跟肖四,大概只背了前面三套,徐涛老师的小黄书我也有买,但还是肖四为重。
‼️英语考的很烂,只能告诉一下大家我走过的弯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句尤其适用于英语。我单词背得不好,平时做阅读很不稳定,最后考的不理想也确实是情理之中。但还好过了线,也十分幸运英语校线没有提。阅读是重头戏,翻译一定要早早准备,我的翻译都是临时抱佛脚,最后分数应该也不高。作文是整理的模板,对我来说比背作文效率高一些。知乎微博大神太多了,英一的经验贴比我受用的多,我在这就只能说一些失败经验,建议大家吸取我的教训。
‼️‼️专业课就一句话,早复习多复习考高分,专业课是最能拉开差距的科目了。虽然之前有粗略翻过书,但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因为根本没记住,就像看热闹似的看了遍书,并且知识也没成体系。直到用了资料才开始知道重点是什么,专业课的复习不能盲目,一定要有所侧重。
由于时间紧凑所以我没有刻意分成一轮二轮三轮,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已经没有时间再从熟悉课本一步一步的来,所以我的专业课备考简单粗暴。
‼️艺术概论有点像政治里的哲学部分,所以看起来比较抽象。放大一点,不要局限,不要计较一字不差,掌握大体意思,理解背诵,会发现很多概念都有联系的,到最后整本书都在你脑子里。不过人大去年的名词解释考得比较偏,所以平时多积累多阅读相关书籍也很重要!再怎么考也不会离开整个艺术大系统。
我是在九月底到十月初把艺术概论每一章单独拎出来,两天背一章,在脑海里建立大框架,第一遍是非常痛苦的,因为概念比较多且晦涩,一定要动脑子,带着脑子去看这些概念与概念间的关系。第一遍背完了后我就去学美术史了,大概到十月中旬才回来看艺术概论,这个时候再翻开看艺术概论发现自己全忘光,但一定要沉下心来从头再来。这一遍再看就要快一些,把不熟的地方重点标记,往后的几天都反复加强记忆。到考前一两个月就越背越快,一开始两天背一章,后来可以一天背一章,再到后来一天背完六章,到快考试的时候大概几个小时就能背一遍,每一章有哪些点,这些点又衍生哪些点,无比精简。
‼️中外美术史内容就比较多了,但学起来还蛮有意思的,带着热情和好奇去学习,一个个艺术家深入了解真的会觉得很有意思。掌握大的框架,细填小框架,运用发散思维,就像读故事一样去了解艺术家生平、每一个画种的发展脉络、每一幅画背后的故事、艺术家之间的联系,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八卦,都可以当作学习之余的补充。
背个三四遍没背过真的是太正常了,像“四僧”除了八大山人,剩下的三位我都背了二十多遍才背过。反反复复的记,又零零散散的忘,没关系,忘了就再背嘛,按照人的遗忘规律,本来就不可能做到和参考书、和笔记上完全一样。要做的不是字句不差,要做的不是企图背三四遍就能达到100%的保留率。
今天再重复一次,能记住50%,明天又重复一次,能记住60%。
要做的,是无限接近100%。
只有这样想,才会让“重在参与”的念头变成“我一定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