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研究吧 关注:17,657贴子:44,993
  • 11回复贴,共1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8章
道家常以水譬喻,因水善利万物,又处卑地,故而几(接近)于道。
修行之途,虽然门派众多,炼法不一,然而百川汇海,万流归宗,最终都归于几道之修。
说几道,而不说证道、悟道、合道,实在是因为学海无涯,道亦无止境。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尔。。。


IP属地:天津1楼2020-04-27 10:37回复
    道无止境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4-28 11:49
    回复
      探索文字之外的东西
        普通人的学习,大多是从书本文字开始,进行知识的获取,逻辑的思辨。 然而在修行的路途上,欲见性悟道,本质上却是探索文字之外的东西。
      就像达摩祖师传中所言“看那看不见的东西,听那听不见的声音,知那不知的事物”,才是问道。


      IP属地:天津3楼2020-04-28 21:33
      回复
        发心
          人的修行,皆有所谓发心。所以有“愿天下人皆有善心”,或者“众生无边誓愿度,无上佛道誓愿成”等说法。初始的发心,关乎于自我对于未来修行程途和角色的约定,就是你在这天地间想要占据一个什么位置?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但凡正宗高级修持,实际上都约定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修行之发心,并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利,而是为了天下众生的福祉而去做些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内心里有一种冲动的利他性的人,更有可能修得比较圆满。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说教,而是“天人合一”“万物同源”的基本原理所约定的客观事实。你既然是想要实现与天下万物相融相合的那样一种状态,势必不能够再执着于一己之私利。所以老子说: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IP属地:天津4楼2020-05-01 20:29
        回复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 以此。”------道德经21章
            “道之为物”这一章,在道德经中有很独特的地位,是极少数的老子描述自己实证体验的话。在这个段落中,老子真确的描述了自己对道的体证。说“道之为物”,就是说呢,道作为一种物质的存在啊,惟恍惟惚,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至于象,物,精,信究竟是什么,这个不太好说,总之呢,是一些非实体型的物质存在,但是从老子的真实感受上来说,却感知到里面有丰富的存在,包含有极为丰富的信息。正因为老子体证到了这个道的存在,所以才可以知“众甫之然”,就是知道天下万事万物究竟是咋样的,靠什么知道的,老子说的很有底气,“以此”,就是靠体证“道”知道的。所以这里面其实也说明了“道”的一个特性,就是道之中,自然包含着宇宙万物的一切信息,故而老子可以说,不出户,知天下;也可以说,以此。


          IP属地:天津5楼2020-05-05 11:13
          回复
            老子发现了什么?
              老子,究竟发现了什么?我们不妨直接从下面这段老子自己的话来体会: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道德经,二十五章)
              老子发现时空当中有那么一种存在,先天地而生,衣养万物, 周流不息。他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只好勉强起个名字叫道。
              所以老子所说的“道”,并不是一个理论概念,或者道路、路径之类的,而是时空之中的客观存在。


            IP属地:天津6楼2020-05-08 09:52
            回复
              打坐中的炁正神清
                在打坐中,大家往往更关注坐的姿势对不对,坐的时间有多长,要不要有意念等等,但往往忽略了更本质的问题,就是你那个身外炁场,是不是处在一种稳定有序的状态(炁正),如果炁不正,那你必定不能静下来,不能神气清朗,而处于一个心念杂乱的状态。
                而炁正和神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炁不正,那你不管形体动作怎么去坐,神不可能清。反过来,你神不清,你的炁也不会正。这很类似于唯物辩证法中,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影响物质的说法。
                怎样去实现一种炁正的状态,或者说实现一种稳定有序的气场分布呢,从师门古道法的传承来看,需要明师以心法引带,将那个有序化的真炁运化机制,整到你的身上,使得你从身外物质场,先实现一种有序化的排布,然后在这个物质基础上,再给你讲如何从化心性,让你的心性水平逐渐提高,从而行成一个物质与意识的良性的促进。
                而单纯的观心念,或者意守等等,虽然也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会慢的多,有很多人修了很久,也没什么效果,慢慢也就疲惫而放弃了。因为你想完全通过心性意识的作用,去改变那个物质组态,其实是很难的。


              IP属地:天津7楼2020-05-09 20:28
              回复
                按自然规律去行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6-02 17:04
                回复
                  死而不亡者寿
                    “死而不亡者寿”,这是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死”这个字,古体字从“歹(残骨)”从“人”,本意是指形体和魂魄元神分离为死。可见,老子认为“死”和“亡”不一样啊。死仅仅指的是形体和魂魄元神的分离。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分离之后,那个魂魄元神很可能也就在时空的运作中离散消亡了,也就是所谓“亡”。而修行至于一定层次的人,能够“死而不亡”,肉身虽然死去,但元神不消亡,即为“寿”。


                  IP属地:天津11楼2021-01-17 21:18
                  回复
                    “我”是谁?
                      禅宗有一个著名的问典,师父在点度徒弟的时候,要问一句“未生之前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对于"我是谁"的参悟,可以说是禅宗修持很重要的一个命题,对这个问题的追索,也引领着很多人走向见性明心之路。
                      禅宗祖师们提出“我是谁”这个问题,本身暗含的涵义其实是想告诉你,这个肉身的你,这个掐一把就疼的你,其实并不是真的你,否则就没必要再去研究“我是谁”了。
                      那“我”究竟是谁呢?


                    IP属地:天津12楼2021-01-17 21:19
                    回复
                      长生之求
                        最近看道家论坛,有很多坛友追求长生。从我的认知来看,长生的前提,是天人合一。世界上有形之物终将损坏,唯有“道”,亘古存在,且周流不息。而个体的生命或者说灵性想要永恒存在,也必须将自我融于大道之中,或者说必须要实现天人合一(古人以天或天道,来指代“道”)才可以。翻过来说,你想保留一个背离于"道",而又长久存在的东西,是不可能且徒劳的。
                        所以也可以说,长生与天人合一其实是一个事情的正反两面,或者说是同一个命题的同义反复。
                        这里面其实会引申出来一个问题,特别需要注意,当你念念执着于个体生命“长生”之时,是为“有私”,也就是有一己之私的意思,而有“私”,必不可以明性入道,因为天地是无私的,当你“有私”之时,也就不可以与天道相合。故而,想要长生的唯一方法,反而是忘掉自己,忘掉长生这回事。“无私”方可与道相合,实现天人合一的状态。
                        在道德经中有一章,专门描述了这个问题: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IP属地:天津13楼2021-01-17 21:19
                      回复
                        契机
                          师门所普传,是一个适合于现代人的古道家修持之正宗心法。弱化了形体动作之苦修,而以师门引带加持心法,涵养学员身心为主,以心性功德为首重。 对强身健体,开智发慧,净化身心,增益命源,及至调未发之疾,避已存之灾,顺化命途不良信息,极有裨益。 更于通幽参玄,几道合真,探自然之奥,究天人之秘,自有不世之功。
                        q3215629730


                        IP属地:天津14楼2021-01-17 21: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