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对红楼没有什么研究,仅仅是一个普通读者。这个《吴氏石头记》后28回,读了几遍,谈点个人的看法,不喜勿喷。
(一)从文笔看,绝对不是真本。前80回,语言非常精炼,特别是如很多人都讲的,作者喜欢四字写景描情,读之朗朗上口,身心愉悦。其遣词造句绝对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上上之作,甚至可以作为一本提高写作水平的教材,这才是“四大名著”的水准。
但《吴氏石头记》后28回,四字写景描情基本上没有,很多地方甚至写得跟小学生水平差不多,比如,“看你父亲知道了不捶你”,等等。也有人说,这是未增删的版本,本来就粗糙。但无论怎么粗糙,也不至于写成这样,这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作者和小学生的差距。并且,经常写作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写作习惯特别是惯用词语,就在作者的脑袋里面装着,写作时会自然流露出来,多数时候并不需要刻意去思考。由此可以看出,后28回这个水平,绝对不是作者的原笔,因为再差也不至于差成这样。
(二)从故事看,可能曾有底本。说《吴氏石头记》后28回的故事是伪造的人,个人认为,可能(只是可能)没有看过带批注的版本。其实,红楼梦后面有流寇,是末世,结局会大反转,前80回很多地方都有暗示,比如,“明年流寇走山东,强吞虎豹势如蜂;王率天兵思剿灭,一战再战不成功;腥风吹折陇中麦,日照旌旗虎帐空;青山寂寂水澌澌,正是恒王战死时;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黄昏鬼守尸”“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凡鸟偏从末世来”,“可知咱们这样大族人家,若被人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等等,以及诸多的批语,都说明结局是乱世。《吴氏石头记》后28回也确实是这样写的,并且在细节上和前面的暗示基本都对得上,对不上的是绝少数,这绝对只有作者才能搭出的构架。有人说,几百年来,在批语、暗示一直都存在的情况下,也没有人能续出一个各方面相对吻合的版本,个人赞同。是缺少文学大家吗?显然不是。
但尽管如此,《吴氏石头记》后28回看起来还是很雷人,有人说象水浒传,这都是抬举了。依我说,这写得就象香港的“古惑仔”。什么原因?还是文字水平低造成的,《吴氏石头记》后28回对末世、乱世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现象和个人行为的描写太口水化,人物语言风格也与前80回大相径庭,让读者感觉这根本就不是同一部作品。
(三)从藏家看,可能没有真本。《吴氏石头记》后28回是非常矛盾的东西,说它是真本吧,很多地方文笔又烂得一团糟,而且还有大量的现代语;说它不是真本吧,它又是几百年来最象真本的版本(不能说就是真本)。其原因,个人认为有两种可能:
一是藏家此前有过底本,也曾经抄录过。但现在底本肯定已经丢了(或者,就算不丢,这么些年了,如果保管不好,烂也烂得差不多了,反正是不在了);
二是底本不是藏家的,是别人的,藏家或亲友曾借阅,在借阅时抄录过。但是现在原收藏人也找不到了底本了。
总之,底本90%以上的概率已经不在了,如果有,肯定能拍个照,拿出来秀一秀。正因为没有底本或底本不见了,面对质疑,只好闲烁其辞、敷衍搪塞。
并且,由于原抄录人文化水平有限,可能有的字不认识,有的诗词、语句理解不了,加之篇幅又长,为了方便自己或亲友阅读,抄录人就把有的地方简化了,有的地方按自己的理解改文字了,导致现在这种面目全非的情况。
说了这么多,对于《吴氏石头记》后28回,还是非常感谢发布这个抄录本的人,从故事上来说,个人认为也应该是这个样子。这样的结局,喜欢历史、政治、管理的可以从中看到教训,作为普通人可以从中看到人性,其价值总比一部不平不淡的纯粹爱情小说好得多。
最后,建议
(一)还是求同存异,如果喜欢这个版本,也不要鄙视别人不懂红楼;不喜欢这个版本的,也要容得下别人喜欢它。因为有不喜欢它的理由,自然也有喜欢它的理由。
(二)抄录人(藏家)还是要实事求是,没有底本就是没有底本,只有抄录本就说只有抄录本,哪怕就是抄录本,免费发在网上给大家看,这本身就是在为文化繁荣作贡献,不但不可耻,反而很光荣。如果一味的遮遮掩掩,反而是对喜欢它的读者不负责。
(三)如果真找不到底本了(实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建议下次公开出版的时候,还是找个古文修养好的、文字功底强的人,模仿参照前80回,对一些现代语适当进行仿古修复(雪芹不也增删了几次吗),让它真正能作为与程高续本并存的版本,让读者在读红楼梦时也多一种选择,倘若如此,就造福大众了。
个人之言,肯定有欠妥当之处,请理性看待。
(一)从文笔看,绝对不是真本。前80回,语言非常精炼,特别是如很多人都讲的,作者喜欢四字写景描情,读之朗朗上口,身心愉悦。其遣词造句绝对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上上之作,甚至可以作为一本提高写作水平的教材,这才是“四大名著”的水准。
但《吴氏石头记》后28回,四字写景描情基本上没有,很多地方甚至写得跟小学生水平差不多,比如,“看你父亲知道了不捶你”,等等。也有人说,这是未增删的版本,本来就粗糙。但无论怎么粗糙,也不至于写成这样,这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作者和小学生的差距。并且,经常写作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写作习惯特别是惯用词语,就在作者的脑袋里面装着,写作时会自然流露出来,多数时候并不需要刻意去思考。由此可以看出,后28回这个水平,绝对不是作者的原笔,因为再差也不至于差成这样。
(二)从故事看,可能曾有底本。说《吴氏石头记》后28回的故事是伪造的人,个人认为,可能(只是可能)没有看过带批注的版本。其实,红楼梦后面有流寇,是末世,结局会大反转,前80回很多地方都有暗示,比如,“明年流寇走山东,强吞虎豹势如蜂;王率天兵思剿灭,一战再战不成功;腥风吹折陇中麦,日照旌旗虎帐空;青山寂寂水澌澌,正是恒王战死时;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黄昏鬼守尸”“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凡鸟偏从末世来”,“可知咱们这样大族人家,若被人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等等,以及诸多的批语,都说明结局是乱世。《吴氏石头记》后28回也确实是这样写的,并且在细节上和前面的暗示基本都对得上,对不上的是绝少数,这绝对只有作者才能搭出的构架。有人说,几百年来,在批语、暗示一直都存在的情况下,也没有人能续出一个各方面相对吻合的版本,个人赞同。是缺少文学大家吗?显然不是。
但尽管如此,《吴氏石头记》后28回看起来还是很雷人,有人说象水浒传,这都是抬举了。依我说,这写得就象香港的“古惑仔”。什么原因?还是文字水平低造成的,《吴氏石头记》后28回对末世、乱世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现象和个人行为的描写太口水化,人物语言风格也与前80回大相径庭,让读者感觉这根本就不是同一部作品。
(三)从藏家看,可能没有真本。《吴氏石头记》后28回是非常矛盾的东西,说它是真本吧,很多地方文笔又烂得一团糟,而且还有大量的现代语;说它不是真本吧,它又是几百年来最象真本的版本(不能说就是真本)。其原因,个人认为有两种可能:
一是藏家此前有过底本,也曾经抄录过。但现在底本肯定已经丢了(或者,就算不丢,这么些年了,如果保管不好,烂也烂得差不多了,反正是不在了);
二是底本不是藏家的,是别人的,藏家或亲友曾借阅,在借阅时抄录过。但是现在原收藏人也找不到了底本了。
总之,底本90%以上的概率已经不在了,如果有,肯定能拍个照,拿出来秀一秀。正因为没有底本或底本不见了,面对质疑,只好闲烁其辞、敷衍搪塞。
并且,由于原抄录人文化水平有限,可能有的字不认识,有的诗词、语句理解不了,加之篇幅又长,为了方便自己或亲友阅读,抄录人就把有的地方简化了,有的地方按自己的理解改文字了,导致现在这种面目全非的情况。
说了这么多,对于《吴氏石头记》后28回,还是非常感谢发布这个抄录本的人,从故事上来说,个人认为也应该是这个样子。这样的结局,喜欢历史、政治、管理的可以从中看到教训,作为普通人可以从中看到人性,其价值总比一部不平不淡的纯粹爱情小说好得多。
最后,建议
(一)还是求同存异,如果喜欢这个版本,也不要鄙视别人不懂红楼;不喜欢这个版本的,也要容得下别人喜欢它。因为有不喜欢它的理由,自然也有喜欢它的理由。
(二)抄录人(藏家)还是要实事求是,没有底本就是没有底本,只有抄录本就说只有抄录本,哪怕就是抄录本,免费发在网上给大家看,这本身就是在为文化繁荣作贡献,不但不可耻,反而很光荣。如果一味的遮遮掩掩,反而是对喜欢它的读者不负责。
(三)如果真找不到底本了(实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建议下次公开出版的时候,还是找个古文修养好的、文字功底强的人,模仿参照前80回,对一些现代语适当进行仿古修复(雪芹不也增删了几次吗),让它真正能作为与程高续本并存的版本,让读者在读红楼梦时也多一种选择,倘若如此,就造福大众了。
个人之言,肯定有欠妥当之处,请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