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吧 关注:10,871贴子:3,867,910

回忆当年的公社干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5-07 11:49回复
    人民公社离我们已经远去。但对那时的一些人和事,却是记忆犹新。对于50后60后这些年纪大的人而言,人民公社大家庭的生活伴随我们度过整个青少年时期。
    我们这里公社所在地在镇子的东头,一个大大的院子,里头几排不大的瓦房。
    总当家的是党委书记,第二把手叫主任,有时大家也叫他乡长。书记下面有组织和宣传两个部门,大家叫他们宣传科长和组织科长。主任下面人多一些,有民政,水利,治安,文教等部门,负责人叫股长,青年书记,妇女主任,人武部长。等等。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5-07 11:50
    回复
      这些部门,大多就一个人。水利股人多,股长之外还有一个技术员(技术员不在编)。水利股的事多,一年两季大河工。还有数不清的小河工。那时乡下还是千百万年来自然形成的原始地貌,要把这些土地改造成水流通畅,没有水患的良田,是一个巨大工程。这个工程持续了几十年。直到人民公社解体才算基本完成。
      人武部的事也多。一年一次征兵,还有民兵训练,那时候青壮年男女基本上人人都是民兵,每个生产大队都有民兵营,还有二十多人组成的武干排,常年训练,还发了枪,都是战争年代留下来的杂牌枪,没有子弹,但那感觉还是有的。
      民政股的事也多,一个公社几万人,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邻里纠纷,婆媳不和,总有一些事要处理。股长一个人,一间房就把这些事办了。这些事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在大队处理了,上交到公社来处理的是极少。所以民政股也不是想象中那样忙。
      最不可思议的是治安股,就一个人,能把几万人口上百平方公里的治安搞好。现在可是有一个派出所的,有好几个民警再加上一些辅警,十几个人,几辆警车,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5-07 11:50
      回复
        这就说明,那时是基本上没有治安案件的。足以证明那时的治安情况有多么好。
        这样算下来,那时的公社干部一共也就十几个人。大约是现在干部数量的十分之一。我都一直想不通,现在这么多干部,整天忙得晕头转向,到底在忙些什么?
        说起来,那时的干部比起现在的干部那是真的忙。一个公社几万人,吃喝拉撒,生产生活,都要管。大河工下来,就有一半干部扑倒大河工上。一年两季农忙,所有干部都泡在田间地头,有的还和老百姓一起干活。就是农闲时,也有很多事情要忙,比如农田小水利,民兵训练,政治学习,扫盲夜校,下一年的生产规划。等等。
        那些干部整年就呆在乡下,条件好的有一辆自行车,没有自行车的就靠两条腿步行,戏称“11号”车。
        那时的公社干部老百姓都认识。知道他的名字、职务,甚至知道他的家乡住址,家里几口人等等。
        相比之下,现在的干部才叫真正的没事,首先农业生产的事不需要管,大小河工没有了。民兵训练没有了。更没有政治学习了。有一些私营小企业没有一家是干部支持搞起来的。四十年,能够看得见的业绩,就是镇上的街道被折腾了几次。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5-07 11:51
        回复
          街道上原来有一些树,来了一位乡书记,把这些树挖走,修上水泥台,供大家停车。又来一位书记,把水泥台扒掉,种上花木草坪。又来一位书记,把花木草坪铲除,种上女贞紫叶李。最近这位书记又把原来的树种铲除,换上法国梧桐。
          四十年来,我从来不知道乡里的书记是谁,更别说见过了,据说想见乡书记需要预约。乡里早已盖起来一幢办公大楼。有几部车,乡长书记都有专车,每天回县城过宿。
          还说公社干部。我那时十几岁,便认识公社一个姓王的老书记,他是一个游击大队长转到地方工作的。他的厉害让你难以想象。全公社140个生产队,他能说出每个田块的名字,如茅草路,后大地,南大洼等等,还知道每块地是什么土质,适合种什么庄稼。知道每块地的地势,下了什么样的雨就会被淹。
          夏天下了暴雨,各大队生产队干部没有敢待在家里的,都得冒雨下田察看水情,安排排涝。因为它们知道王书记这时候也在地里转悠,让他知道你这时候还呆在家里,是免不了一顿臭骂的。
          我就亲眼看到过王书记在雨天提着鞋从庄稼地里走出来。那时没有柏油路、水泥路,连砂石路都没有,乡间就是土路,雨天是没法穿鞋子的。
          现在老一辈人偶尔想起这位公社书记,都会叹息说:“那样的干部永远也不会有了。”
          那时公社大院里只留下一个秘书和民政股长处理日常事务,其他干部全部下乡,全公社十几个大队,正好每人包一个大队。
          包我们大队的干部姓黄,是公社的农业技术辅导员,叼着一杆小烟袋,看不出和普通社员有什么两样。大家都叫他老黄。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5-07 11:52
          回复
            老黄和我们一起干活。包队干部可以不干活的,但是他干活,不是那种做做样子,而是真干,一干就是一个工时。
            他有技术,教我们队里办养猪场,教我们青储饲料技术,在地上挖一些圆洞,把山芋藤藏到里面发酵。还教我们种桑养蚕。在沭河岸边栽上芦苇,水面放养莲藕菱角,这些都是可以卖钱的。
            老黄还为我们大队争取到一个打井项目,县里派来打井队,为我们大队打了十几口深井,每口井都配备了机泵,每块地都修了水泥灌溉渠,我们大队每块地都达到旱能灌,涝能排。
            可惜分地之后,水渠遭到彻底破坏,机泵也不知去向。十几口深井也迷失了。
            那时我们生产队算是搞得比较好的,每个劳动日可以分到一块钱。队里小青年说媳妇特别容易。
            现在大家还会提起老黄,都说:“那人可!”
            人民公社虽然失败了,但那时的干部很贴心,使我们忘不了他们。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不应该被遗忘的。我们这些老年人死了以后,就再也没有人记起他们了,所以我写了这篇小文章,算是为这些当年的公社干部留一点痕迹。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5-07 11:53
            回复
              此文转发的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5-07 11:55
              回复
                当官的大多是肚大臀圆,吃饭“叭吱,叭吱"的有响声,讲话打着官腔:这个嘛…哈…,看到下级或平民,总是扳着脸,让别人恭维是一种优越感,遇到上级或官比他大的,就点头哈腰,又是支烟又是点火,三步不离的跟在后面,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5-07 14:23
                回复
                  哈哈,大锅饭。


                  IP属地:天津9楼2020-05-07 14:41
                  回复
                    好久不见,楼主好!


                    IP属地:湖北10楼2020-05-07 17:55
                    收起回复
                      人民公社好!


                      15楼2020-05-08 12: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