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与有12位合格的元帅候选人一样,合格的大将候选人是22位。
有人说,大将、元帅都是论资排辈,或者论功行赏,那么就看看19655年时期,22位合乎资格的大将人选,在红军时期的最高职务吧。要知道,红军时期,可是真金白银的时期,来不得半点虚假,是真本事------职位越高或者担任时间越长,真的是本事越大的:
时间点截至时间是196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为止:
粟裕,时任总参谋长,红军时期最高职务是挺进师师长;
黄克诚,时任军委秘书长兼总后部长,红军时期最高职务是红一方面军右路军4师政委
谭政,仅次于罗某、时任主持工作的总政副主任,红军时期最高职务是红一方面军1军团1师政之部主任
罗瑞卿,时任工安部队司令员,红一方面军保卫分局局长
许光达,时任装甲兵司令员,红2军团第17师师长
王树声,时任总军械部部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
陈赓,时任哈尔滨军工大学校长兼政委,红一方面军右路军1师师长
肖劲光,时任海军司令员,29军军长
许世友,时任副总参谋长兼南京司令员,红四方面军红四军军长
刘亚楼,时任空军司令员,红一方面军右路军2师师长
邓华,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红一方面军红1军团第2师政之部主任
陈再道,时任武汉军区司令员,接替担任骑兵纵队司令员许世友,担任红四方面军4军军长
彭绍辉,时任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红二方面军6军团参谋长
杨得志,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红一方面军1军团2师师长
王宏坤,时任海军副司令员,红四方面军4军政委
萧克,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
周纯全,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红四方面军31军政委
张宗逊,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与萧克平级),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参谋长
王震,时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红二方面军6军团政委
宋任穷,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罗某桓为部长),红一方面军28军政委
张云逸(红军时期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并任军长)与徐海东(红一方面军15军团军团长)因为年龄大、多病,而以大将军衔进行适当安置
里面的正军级职务着(含红一的军团级)或以上者,计有王树声、肖劲光、许世友、陈再道、王宏坤、萧克、周纯全、张宗逊、王震、宋任穷、张云逸、徐海东等十二位,而其中担任军事指挥员(军事主官)的,是王树声、许世友、陈再道、萧克、张云逸、徐海东等六位。
当然,名噪演义小说的粟裕,不在其列!
很显然,大将军衔不是论功行赏,更不是什么论资排辈,就是1955年的时任职务决定的,不牵扯什么历史事迹的!
有人说,大将、元帅都是论资排辈,或者论功行赏,那么就看看19655年时期,22位合乎资格的大将人选,在红军时期的最高职务吧。要知道,红军时期,可是真金白银的时期,来不得半点虚假,是真本事------职位越高或者担任时间越长,真的是本事越大的:
时间点截至时间是196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为止:
粟裕,时任总参谋长,红军时期最高职务是挺进师师长;
黄克诚,时任军委秘书长兼总后部长,红军时期最高职务是红一方面军右路军4师政委
谭政,仅次于罗某、时任主持工作的总政副主任,红军时期最高职务是红一方面军1军团1师政之部主任
罗瑞卿,时任工安部队司令员,红一方面军保卫分局局长
许光达,时任装甲兵司令员,红2军团第17师师长
王树声,时任总军械部部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
陈赓,时任哈尔滨军工大学校长兼政委,红一方面军右路军1师师长
肖劲光,时任海军司令员,29军军长
许世友,时任副总参谋长兼南京司令员,红四方面军红四军军长
刘亚楼,时任空军司令员,红一方面军右路军2师师长
邓华,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红一方面军红1军团第2师政之部主任
陈再道,时任武汉军区司令员,接替担任骑兵纵队司令员许世友,担任红四方面军4军军长
彭绍辉,时任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红二方面军6军团参谋长
杨得志,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红一方面军1军团2师师长
王宏坤,时任海军副司令员,红四方面军4军政委
萧克,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
周纯全,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红四方面军31军政委
张宗逊,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与萧克平级),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参谋长
王震,时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红二方面军6军团政委
宋任穷,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罗某桓为部长),红一方面军28军政委
张云逸(红军时期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并任军长)与徐海东(红一方面军15军团军团长)因为年龄大、多病,而以大将军衔进行适当安置
里面的正军级职务着(含红一的军团级)或以上者,计有王树声、肖劲光、许世友、陈再道、王宏坤、萧克、周纯全、张宗逊、王震、宋任穷、张云逸、徐海东等十二位,而其中担任军事指挥员(军事主官)的,是王树声、许世友、陈再道、萧克、张云逸、徐海东等六位。
当然,名噪演义小说的粟裕,不在其列!
很显然,大将军衔不是论功行赏,更不是什么论资排辈,就是1955年的时任职务决定的,不牵扯什么历史事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