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曹尚书来了山西几日,一直未有机会招待亲近。好不容易等他得了空,便立刻设下洗尘筵,又为了我那不孝子的前途,遂特地带着他共同赴宴。不止是曹大人在,一同连着他的公子、小曹大人也在,使了个眼神给儿子,同两位大人见过。骤听他们提及犬子,颇为尴尬)
(赔了几分笑同他二人,指了指)今日下官以为是私宴,就带犬子来给两位大人请安。
2
(话锋一转,他二人倒是公事公办的模样,反教我同那不争气的儿子,面面相觑。也不好让他继续留在这儿,一拂手让他赶紧出去。眉头稍皱,什么拉偏架的话就直接了当问出,低垂着头思考着对策)
(想必他二人是打听过,也只能冒险一试,先用了话搪塞过去)大人此话差异,下官虽未廉明远播,但也非是好恶部分之人。您,可别听信那些刁民的一面之词。
(心中还是稍有不安,就怕曹尚书突然发难,我一人也难以招架,只能继续装着)
3
(面前的人是身居高位,此次亲临,肯定是要拿点文章说辞的。京城里的官我也应付过,反正就是四两拨千斤,双方能有个交待就是。何况大家就是表面正经的,私底下又是另外一套)
(不过他二人你一句我一句的,显然是在诱供,真当这是刑部大牢?我应付的事不说多了,百十来件还是有的,且看看。再说了如果有什么证据,也不会就这么询问了。客套答了)下官怎么没说实话呢,都是据实相告,而且又不止下官一人所见,您去查也会是这样的。
4
(拉偏架?这又是哪儿的话,还不是按照着流程来的。稍微断了那边的案,就有一方说偏袒。再说了,就连人的心都是偏长的,谁不会偏心?他们的话说是要公允,还不是要医好一边,另一边可又怎么办?)
下官从未听过有拉偏架,反正就请曹尚书明鉴(言下之意明显,还是扯了个笑对着他们,一顿)下官明白了,咱们就改日再叙。
(招来我那不成器的儿子,心不甘情不愿的离开,他们要是想查也查不出什么)
5
(再将之前的事重新想了一遍,好像是没什么疏漏。要知,从前都是这样判的,也没有什么大事。刁民要械斗,惩治便是了,何至于劳师动众惊了万岁?要我说就是他们小题大做,非要拿我们地方立威罢了)
(同儿子站在外边,好端端的请他们吃一回饭,就这样的待遇?还说是京里的高官,在晋边任职过又怎样?现在又不是你们的地盘,这等纠纷琐碎事,哪是三言两语说得清。叹息着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