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吧 关注:1,590贴子:4,075

BMJ百万女性数据:有过妊娠糖尿病,将来2型糖尿病风险高10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妊娠糖尿病是一种相对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有过妊娠糖尿病的病史,是将来患有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然而,一些报告提示,妊娠糖尿病人群在产后的筛查率并不理想,人们对相关风险的认识可能还很不足。
考虑到近年来孕期女性年龄更大,肥胖率也在上升,更进一步推动了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来自英国莱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Leicester)糖尿病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更新了最新证据,近日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
这是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全面检索了2000年1月-2019年12月、产后至少随访12个月的,有关妊娠糖尿病和后续2型糖尿病的人类研究证据(以英文发表),最终纳入20项研究,覆盖133.2万女性,包括近6.8万名有过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和126.4万名对照组女性。
统计分析发现,有过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在随访10年后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几乎是妊娠期血糖正常女性的10倍!相对来说,这些女性的短期发病风险就急剧升高,随访5年内发病风险是健康对照组的17倍。
有过妊娠糖尿病的女性,产后约11.5年内2型糖尿病的累积发病率为16.46%,而健康对照组中,这一数字仅为1.91%。不同人种、族裔之间的差异不显着。女性的年龄、体重指数和研究年份也对这一相关趋势没有显着影响。
研究团队认为,这些数字凸显了具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更应注重预防2型糖尿病,包括饮食、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干预,尤其是在产后前几年。


1楼2020-06-01 11:28回复
    有哪些症状说明得了糖尿病?
    1、口干口渴:
      提示血糖升高,血液黏度增大。有些糖友由于口渴中枢不敏感,尽管血糖增高,但无口渴症状。
    2、极度乏力:
      懒言少语、走路嫌累;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细胞内代谢产物堆积,故容易出现疲乏无力。
    3、全身肿胀:
      眼皮肿胀、下肢或双足浮肿。这提示一可能是肾脏病变;二可能是血糖降低速度过快,造成细胞内水肿。
    4、腹胀便秘:
      糖尿病患者易出现胃肠蠕动减慢,可能与胃肠平滑肌无力、自主神经受损、双胍类药物服用过多有关。
    5、头疼头晕:
      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上升,则血容量增多,出现血压高。低血糖时也容易出现头疼头晕。
    6、皮肤脱屑:
      皮肤干燥、脱屑、奇痒,提示有皮肤病变,可能是皮肤微循环病变。
    7、双足麻木:
      双足刺痛,继之麻木,似袜套样知觉缺失,提示有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发生。
    8、皮肤变色:
      双足苍白、发凉,不久变为暗紫色,提示足部缺血。严重足部缺血是足部发生肢端坏疽的信号。
    9、视物不清:
      出现近视物体不清,远视物体尚好,提示眼调节功能降低,可能出现轻度白内障。
    10、牙齿松动:
      多为牙槽骨质疏松或牙周炎感染所致。
    11、视野变红:
      突然出现视野变红或视物红染所致,提示有眼底出血。
    12、男性勃起障碍:
      男性性功能低下,女性性欲低、阴道干涩、疼痛;提示有自主神经受损。
    13、口齿不清:
      突然感到头晕头疼,口角流涎,脸面一侧发紧,对侧麻木,手握筷落地,周身难以维持,为脑血管意外先兆或脑梗死指征。
    14、出汗异常:
      如皮肤某些部位不排汗,汗量过少或过多,提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
    15、发热、咳嗽、恶心、呕吐:
      马上查血糖、严重者及早送医院,可能是急性并发症;低血糖症、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等。
    16、四肢麻木、感觉异常:
      患者有如针刺感、蚂蚁在皮肤上爬行感、烧灼感等,如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可是神经病变。
    17、胸闷、胸痛、心慌:
      一侧肢体无力、走路后下肢疼痛加重等异常。可能是冠心病,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可根据具体病情做心电图、心脏超声、血管B超、冠状动脉造影等,以进一步明确病情。


    3楼2020-06-03 09:29
    收起回复
      “三多一少”测血糖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病人出现的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主要是指多尿、多饮、多食、消瘦。而这种诊断手段是确定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进行静脉抽血,以此来测随机血糖,若是检测出来葡萄糖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11.1mmol/L,就可以确定病人已经患上了为糖尿病。


      5楼2020-06-05 09:12
      回复
        熬夜对身体的所有气胀都有损伤,因为晚上正常情况下,人应该是睡眠的状态,所有器脏都得到休息,但是熬夜的话,他就会连续工作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6-06 16:16
        回复
          据日本京都糖尿病专家梶山静夫表示,改变进食顺序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对食材的进食先后顺序进行调整。首先吃含蔬菜、菌类、海藻类的小菜,吃5分钟后开始吃肉、鱼、大豆及其制品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最后才吃米饭、面食等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首先,即使患者吃下同样热量的食物,但先吃蔬菜能够比先吃碳水化合物更有利于抑制血糖值上升,胰岛素只需要少量分泌即可轻松控制血糖。这是因为,蔬菜中含有的膳食纤维能够抑制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使小肠缓缓吸收糖类物质。其次,这种方法更简易可行,临床中发现,以限制热量摄入为主要做法的饮食疗法难以坚持,持续一年以上的患者不超过三成,而改变进食顺序疗法的患者有98%能坚持一年以上,94%的患者坚持两年,并且93%的人通过这种方式良好地改善了血糖状况。


          7楼2020-06-08 09:20
          回复
            要想实现个体化的医学营养治疗(MNT)却不容易。因为一方面,人体营养需要往往随着年龄、身高、体重、运动与劳动强度、环境、心情、生活状态、伴随疾病、所使用的降糖药物品种等不同而不同。另一方面,食物在自然状态下,所含营养成分多不合理与不稳定。例如:肉蛋奶等高蛋白食物往往伴有高脂肪,全谷等高膳食纤维食物往往伴有高淀粉等食物糖类,蛋白却量少质差。同时随品种、产地、土壤、气候、加工处理方法等不同,所含食物营养也会不断发生变化。这一状态不仅导致医务人员学习、讲解、示范非常困难,同时患者学习、操作、质量控制、改变生活习惯等更加困难,进而导致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医嘱与对因治疗原则无法有效落实,或无法保障质量。因此自然就会出现2型糖尿病预防失败,病后无法治愈,并且叠加其它一切病因,导致所有类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全部无法有效阻止。同时导致降糖药无法避免被动过量与不足问题交替出现,无法有效控制血糖至不导致并发症的范围。因为质量是一切技术的生命,质量失控,必然失败。


            8楼2020-06-09 08:59
            回复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典型的临床表现有“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疲乏无力以及视物模糊等。
              其诊断主要依据是血糖。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6.5%也可诊断为糖尿病。
              就说空腹吧,有9点多,有12点多,还有20多的。
              有急性血糖高(其他因素引起),临时性的,也有假性的(虽然高,但不是糖尿病)。
              剩下的就是真·糖尿病


              9楼2020-06-10 17:52
              回复
                糖尿病还能活100年?
                2012年世界糖友长寿排行榜
                鲍勃·克劳斯,年龄91岁,糖龄86年,健在
                罗伯特·克里夫兰,年龄90岁,糖龄85年
                格拉蒂斯·道,年龄92岁,糖龄84年
                我们不拿宋美龄、张学良来举例,他们的生活非普通人可及。而这个排行榜里面,许多是普通人。
                其中前50位糖龄都超过75年,而且前50名,几乎都是1型糖尿病人。
                理查德·伯恩斯汀,年龄77岁,糖龄66年,健在,日均工作10小时


                10楼2020-06-11 17:46
                回复
                  “我就是一个倔强的老头,谁也别想叫我低头”
                  2011年,美国老翁克劳斯欢度90大寿,他就是冠军得主,已与糖尿病相伴了85年。
                  老先生每天早上吃一小碗坚果,和五粒蜜枣,午餐通常不吃,晚上则是色拉加上少许瘦肉。他每天要测十几次血糖,制作曲线图,而且仔细记录每天吃的东西和用药,他现在的医生还记得他第一次就诊的时候,从公文包里掏出厚厚的一迭自己制作的纪录。
                  他坚韧、他顽固、他永远不放弃。他知道糖尿病会伴随他的一生,他把糖尿病的护理看作是自己生活的自然组成部分,而不是怨天尤人,向疾病屈服。


                  11楼2020-06-12 10:37
                  回复
                    鲍勃•克劳斯退休前是华盛顿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教授。他以汽车为例来具体介绍他的成功经验:
                    “我的身体就像是一部车,它需要多少能量,我就提供多少能量;
                    如果它只能烧汽油,我不给他加柴油。
                    要想控制糖尿病,你必须在身体需要的时候才吃东西,不需要的时候就别吃东西。
                    对我来说,饮食的唯一目的是维持生命,而不是像大多数人一样,为了追求感官上的愉悦而不停的吃。
                    我现在已经老了,活动少了,所以我不需要太多的能量。
                    我早餐吃一碗坚果(杏仁、核桃等),5个去核西梅,没有午餐,没有零食,晚餐吃一些拌蔬菜和瘦肉。
                    由于我一日两餐都是固定的,所以我闭上眼睛也知道我应该注射多少胰岛素,什么时候注射。”


                    12楼2020-06-14 20:58
                    回复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Rawlings及其研究团队与贝纳罗亚研究所主席Jane Buckner博士着重关注T细胞,即免疫系统中抗击疾病的白细胞。
                      健康的免疫系统需要Treg细胞来平衡效应T细胞的攻击。Treg细胞告诉效应T细胞冷静下来,从而限制对胰腺等组织的损害。”
                      一旦遭受不受控制的效应T细胞的破坏,这些胰岛细胞就无法释放胰岛素。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就会有增无减,从而导致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如尿频、不解渴、无法满足的饥饿感和极度疲劳。
                      为了阻止这种攻击,Rawlings实验室设计了一种方法:对患者自身的T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使得它们像正常的Treg细胞一样发挥作用。他们希望当移植回患者体内时,这些经过基因改造或者说基因编辑的调节样T细胞(edited regulatory-like T cell, edTreg)进入胰腺,在那里它们可以帮助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从而维持和保护这些胰岛细胞的功能。
                      Buckner说,“我们希望鉴定T细胞受体,以构建经过基因改造的Treg细胞来保护胰腺。这种类型的疗法就可能用来阻止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受到破坏,从而减缓病情进展,最终阻止1型糖尿病。


                      13楼2020-06-15 10:07
                      回复
                        关于糖尿病,女士要注意:
                        1、及早发现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通过筛查和糖尿病风险评估判断是否已患有糖尿病或是否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
                        2、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合理膳食,天天运动,不吸烟、不过量饮酒。
                        3、保持适宜体重。
                        4、定期测量血糖。
                        5、准备生育的女性,要监测孕期的血糖,及时发现、治疗和管理孕期糖尿病。


                        14楼2020-06-16 10:01
                        回复
                          【四种运动燃脂强心肺】①大步走:可增强耐力、携氧能力,还能燃烧脂肪,让心跳加快,显著降低心血管的阻力;②跑步:可锻炼踝关节、臀部和膝盖、腿窝、臀屈肌和足部肌肉;③游泳:能够增强心脏的力量,显著降低得糖尿病、中风和心脏病的风险;④力量瑜伽:可改善人体循环系统,使全身肌肉得到锻炼。


                          15楼2020-06-17 09:09
                          回复
                            实际上,在人体中,一种称为治疗性血浆置换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变患者的血浆成分,并且这种方法目前已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前,研究小组正在进行最后的临床试验,以确定一种改良的人体血浆交换剂是否可以用于改善老年人的整体健康,以及治疗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包括肌肉萎缩、神经退化、Ⅱ型糖尿病以及免疫失调等。
                            论文主要作者之一Dobri Kiprov表示,人们需要一些时间才能真正放弃年轻的血浆中含有返老还童分子或者说是治疗衰老的灵丹妙药的想法,这项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血浆置换打开新的大门——不仅仅局限于衰老,而且还能应用于免疫调节。


                            16楼2020-06-18 09:43
                            回复
                              【能治糖尿病的胰岛素,也能用来害命】胰岛素作为调节血糖的激素,在人体里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它在自然界当中,却可能是一种“毒药”。
                              杀手芋螺又叫“地纹芋螺”(图1),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贝类生物。在捕鱼过程中,它们会先张开“血盆大口”,将毒液释放到周边的水域里,等鱼**之后,再一口吞下(图2)。
                              杀手芋螺释放的毒液中,除了用于**猎物的神经类毒素,还有一种与鱼类体内的胰岛素高度相似的胰岛素。这种胰岛素在毒液中浓度很高,可以降低鱼类的血糖,从而让它们活活饿晕过去。
                              科学家最近发现,杀手芋螺的胰岛素在改造之后,可以成为效果更好的降血糖药物。


                              图源:1.Youtube/Cone Snail 2.University of Utah Health


                              17楼2020-06-19 09: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