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和人之手,从中国古典改变为所谓「阿依努传说」
大正13年(1924)青木純二『阿依努传说及人情故事』一书收录的「斩蛇少女」篇:
(图)




是新闻记者青木純二从上述「妖蛇」故事换骨夺胎(复制粘贴)来的故事。此时尚没有「志度内」一名出现。
舞台:小樽手宮西北的低地
贡品:牛羊(据调查者ヤオ@TGFOP_kaeka所说,日本正式引进羊作为牲畜是明治年间,北海道是明治8年/1875年,而引入农家的时间则要更晚)
主人公:六姐妹之一,无名
父亲:Iwanai的酋长(イワナイ/iwa nay/山之河,或イワウナイ/iwaw nay/硫黄之河,一说是岩内町。但和舞台所在地产生了矛盾。NM真不是为了谐「言わない/不能说」的音?)
居住地:Iwanai
同行者:吃蛇的狗
武器:阿依努短刀Makiri(日本人有时写作魔切/間切,但那是沿用读音造的词)
给大蛇的食物:鹿肉
不是「将故事作为参考」这种程度的夺胎换骨,而是只改变了固有名词的完全的复制粘贴。无法用「偶然的一致」搪塞过去,完完全全地一致。如少女杀死大蛇后,向着先前成为贡品的九名少女的骷髅说的「いかに女の身なればとて、気の毒にも大蛇に喰われるとは、弱いにも程があります」这句台词,一字一句都完全相同。(←原文如此。顺便吐槽,搜神记原句「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缩句之后重点是可怜,翻译过去重点就变成吐槽先前九女太弱,怎么说呢,这很岛国。)


(舞台设定也存在问题,假定Iwanai是现今的岩内町的话,那就在積丹半島的另一侧,两地间直线距离60公里,生态圈都不一样了。无论如何也显得太远。)
青木复印的传说又发展了下去。舞台从小樽的手宮,移动到了祝津的赤岩山。从中国传说山寨来的虚假传说,与当地的白龙传说关联了起来。
(山寨者青木純二,在此之外还曾将他人的创作童话当作自己收集的、阿寒湖的「マリモ伝説」收入『阿依努传说及人情故事』书中,可谓是惯犯。而那マリモ伝説,则被当作阿依努传说传播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