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吧 关注:24贴子:120
  • 1回复贴,共1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不是陪伴,陪伴越多反而问题越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提到孩子身上的问题,现在的教育专家都倾向于是家庭教育问题,而且给家长们开出了良方,那就是陪伴。
关于陪伴,是自从孩子出生,父母听到最多的专家建议,可家长陪伴真的这么重要吗?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历史上的很多名人,并非在父母的呵护和陪伴下长大的。
比如,梁启超命运多舛,一生漂泊,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伴自己的九个孩子。但却“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而且九个孩子成就的领域各不相同。
再比如,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汉朝开国大将韩信、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等等,都是自幼父母双亡,在没有陪伴的情况下,开创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与今天不同,过去的家庭子女多,父母或老人多数没有时间管孩子,尤其是孩子学习。
很多家长是早出晚归,每周单休,还要做很多积攒的家务,也没有洗衣机、扫地机等来辅助,能够照顾好日常饮食起居就不错了,几乎不辅导孩子作业。而由老人看管的孩子,更是如此。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孩子培养得非常优秀。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很多寒门学子,一面学习,一面帮家里干活,同样可以成状元,上清华、北大。

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孩子不但不需要担心衣食住行,而且还什么都要最好的,可毛病却越来越多。
根据儿童的依恋理论,孩子可以与父母或老人建立依恋。按理说,由老人带大的孩子,即使在没有父母少参与的情况下,孩子并不缺少陪伴,但仍然独立性差,学习能力弱。
而有的孩子在父母身边长大,条件优越,入学后天天车接车前,但却自理能力差,学习成绩落后,还可能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
有的孩子是父母监管下长大的,不仅给孩子最优的生活条件,还要每天盯着孩子完成作业,周末陪孩子上各种课外班,可孩子学习仍旧不理想。
今天的孩子缺少陪伴吗?为什么陪伴下长大的孩子,反而不如过去的孩子?

其实,陪伴的形式并不重要。无论是生活上的陪伴,还是学习上的陪伴,不取决于时间的长短,重要的是陪伴质量。
儿童需要成人的陪伴才能成长。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要发展高级心理功能,家庭成员、教师、同伴,甚至是软件工具等都需要介入,并提供帮助。这种帮助被称为“支架”。
比如,儿童要学会语言、阅读,就需要成人与他经常交流,并进行有效的指导;儿童要从爬行过渡到直立行走,需要成人或一些物品辅助;孩子要理解数学概念、物理原理,就需要老师的教授,因为他们不可能自己发现这些定理定律。
提供支架的过程是这样的:儿童在尚未建立稳固的理解时,利用这种帮助作为支持;而当他们建立起稳固的理解后,他们最终将离开这些支持,独立解决问题。
换句话说:成人陪伴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孩子按我们期待的方式发展,而是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我们的陪伴应该是辅助,而不应该是替代。


1楼2020-06-10 01:31回复
    培养孩子要多注意花时间陪陪孩子,还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等。
    父母因为工作忙,就忽略陪伴孩子,殊不知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不管工作就应酬多忙,都应当抽时间多陪伴孩子玩,多陪伴孩子阅读,不在身边时多打电话给孩子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样做孩子会感觉到爱,爱是激发孩子变成优秀孩子的重要元素,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陪伴孩子把诸如jint速读记忆工具安装于电脑上让孩子玩,里面有许多舒尔特表、记忆图片训练游戏很好玩很有趣味性,还可以提高注意力,孩子会喜欢在玩的过程中学会阅读和记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事物,当每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时,是非常快乐的,但要鼓励孩子喜欢积极向上的事物,如果是不利身心健康的要坚决制止。比如有的孩子喜欢阅运动、搭积木、玩拼图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在烦重的学习任务完成后,家长应让孩子多玩玩自己喜欢的事物,调节紧张的情绪。身体好是优秀的前提条件,比如不要吃垃圾食品,多让孩子吃健康食品。闲暇之余,家长多带孩子到郊外郊游,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参加诸如乒乓球、羽毛球、足球和篮球等体育运动,把孩子的身体锻炼得很强壮。


    2楼2020-07-15 10: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