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论学习吧 关注:79贴子:1,780
  • 11回复贴,共1

三大体系,支持中西融通发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医学理论三大体系
1.建立在近现代生物物理化学知识基础上的西医学;
2.建立在古典自然科学哲学以及长期生活实践基础上的中医学;
3.建立在生物--社会--心理基础上,吸收融合中西医优点的第三医学。


1楼2020-06-24 10:56回复
    中医西医正名
    .严格来说,将建立在,古典自然哲学及长期经验实践基础上的中国古典医学与建立在近现代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知识基础上的医学定义为中医,西医,并不符合科学的分类原则。较为合理的分类是将中医西医定义为中国古典医学与现当代物理化学生物医学。


    2楼2020-06-24 11:00
    回复
      2025-09-22 03:47: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两大医学体系,各有其哲学,理论,方法渊源,其成长过程中,都有吸收借鉴其他科学发展的成果。两大医学体系,各有优劣,各有短长。


      3楼2020-06-24 11:00
      回复
        科学无国界,中西可汇通,既然西医可以吸收借助各门科学的成果来发展,中医应该同样可以。


        4楼2020-06-24 11:01
        回复
          中医的核心要素是一元气论,属于物质,能量,信息,时空,心智,多维整合医学体系,其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升降出入,六经,六淫,七情,,八法,三部,九候。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有核心科学合理成分,具很强的实践生命力。


          5楼2020-06-24 11:04
          回复
            .望闻问切加设备辅助检查---五诊
            望闻问切是传统中医主要的诊断手段,可靠性如何,误诊率高否?这取决于医生的经验与水平。四诊,不但中医用,西医也在用,结合现当代科学的发展,四诊手段会不断延伸,传统中医强调的是个人经验,但不排除,将来可以结合使用舌象仪,脉象仪,智能可穿戴检测设备等等。由四诊增加为五诊,(望,闻,问,切,查),可借助大数据,专家智能系统提升诊断准确率。


            6楼2020-06-24 11:09
            回复
              当下,西医发展快,中医有复苏加速发展趋势,支持中西互补,并行前进,共同创立未来第三医学。


              7楼2020-06-24 11:10
              回复
                从当代几位诺奖科学家的观点,看中西医理论的可通约性。


                8楼2020-06-24 11:13
                回复
                  2025-09-22 03:41: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玻尔(丹麦大物理学家,互补理论创始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看法:
                  我不是互补理论的创立者,我只是个得道者……我们在这里面临着人类地位所固有的和令人难忘的,表现在中国古代道家哲学中的一些互补关系。


                  10楼2020-06-24 11:14
                  回复
                    普里高津(著名物理学家,诺奖得主)看法:
                    西方科学和中国文化对整体性,协同性理解的很好结合,将导致新的自然哲学与自然观。


                    11楼2020-06-24 11:14
                    回复
                      现代科学是建立在数学体系之上的,现代科学的发展很大程度是来源于其内核数学的运算推演,中医核心理论亦然,也有着一套不同于现代西式数学表述的中式数学推演运算模式。那就是与太极阴阳河图洛书相关联的数学推演运算模式。


                      12楼2020-06-24 11:15
                      回复
                        例如,当代物理学提到的,存在,质点,大爆炸,旋转星云,物质与反物质,对称映射,波粒两象性,测不准原理,量子纠缠。。。。。都有着其内在的由0到一到无穷大的数理推演运算法则。


                        13楼2020-06-24 11: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