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想聊一聊刚高考毕业和以后,因为看看看了一个我很喜欢老师发的公众号,我的思绪也汹涌澎湃。他的前言是这样的“每一次类似的转折,都在给我们的人生一个新的选择与可能性,这才是时时让我们期待的事。”对于我来说距离高考结束已经有两年了,现在的我即将大三,突然间你会发现自己该长大了,该想想你的爱情,你的婚姻,你以后的生活来源.....所以现在我也变得越来越喜欢看一些哲学的东西;在晚上也总会和室友聊这些对于人生的思考。
如果你们有兴趣我可以给你们推荐下我最近看的一本书,周国平先生的《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我其实并不是一个看过很多书的学姐,所以对于这些书到底是不是好书我也并不清楚,只是我自己觉得还不错,如果你们也喜欢就最好了。
二.对于建筑的看法。其实在大一我其实是不认真也不努力,而建筑对于我们刚刚毕业的高中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以前都并没有接触过,所以一旦没有花费时间、精力在这就会做不出什么好的设计,然后就给自己找借口,我讨厌这个专业,以后不想从事。可想而知,之后也是水水的对待。或许是因为从小到大,即使自己不是最厉害的学生,也总是处于中等,所以后来看到自己的成绩处于倒数后我开始焦虑,我开始思考自己难道真的就在大学混5年,毕业后草草找一个工作嘛,显然我是做不到的。于是我开始认真对待这门课程,即使我还没有想明白以后是否要从事,可是既然我现在学的是这个专业,那就把精力放在这吧。然后我发现有些东西真的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难,特别是一些软件的吧,只要你花时间去做,肯定会有一个好效果。正是这些东西一次次的给我带来自信,发现自己原来也是可以做的。所以现在的我其实真的没那么讨厌建筑,甚至有点喜欢。现在来讲一讲设计好了,其实要设计好一个建筑真的很难,到现在对于这个流程都还不熟。哎,花的时间还是太少吧。让我偷个懒,再去那个老师的公众号找一下他写的。前言:“为什么遇见设计的时候,就跟喜欢的人一样变得笨拙了起来呢?”这个老师得灵魂好有趣,我真的蛮喜欢他的,只是很可惜从来没被他教过,也没遇上他来给我答辩。不过大三好像有他的课我很开心,一定要好好对待!以下是他的回答1.“永远的将你看到的事物,放在专属的架子上”;“与每个人都无法用简单的标签代表一样,设计的世界里,任何事物都会丰富到可以成为你设计的起点。”我觉得这就是一种选择过多,你反而不知道该怎么选的问题。在购物世界里,我们出现了李佳奇、薇娅这样的专业主播来帮我们挑选,可是在建筑设计的世界,只能靠我们自己,选择的支点当然也由我们自己赋予。
2.“教授眼里我们那些可怜兮兮的概念模型可以有多大的未来潜力,而显然,学生的想法并没有真正跟上他们的思路,即便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把画面描绘的极其丰富了。”建筑本来就不是一个纸上画兵的事,有了概念是很好,可是那些限制会与概念产生矛盾,至于解决这个矛盾的方式或许就是老师与学生的区别了。
3.“大师最好的地方,并不是那些空间与表皮,最容易感受到的内容。而是他们所做场所的精神指导,与思维逻辑,以及他们在自己的道路上付出的一切。所以他们做成什么样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这么做才是最重要的。”既然有这么多的选择,为何他偏偏选择了这一种,我们得弄明白这里面得缘由。
4.“会做设计,首先得会阅读设计”;“找案例是最重要得事,场地分析是第二重要的”;“面对基地的时候,对于你将要设计的功能,你脑子里出现的画面场景,画下来。”第三步,画下来,我确实......大一没打好基础,画画水平真的一言难尽。前两点,通过这学期的幼儿园设计我真的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这些东西是指导你设计的方向,真的很重要!
5.最后老师回答了开头的问题“为什么遇见设计的时候,就跟见到喜欢的人一样变得笨拙了起来呢?” “因为,你的笨拙是过去的套路没有练熟;诚心诚意的套路,也是赢得爱情的好办法。”
就这样吧,感觉真的说了好多,在以前我应该不会想把自己这些这么有血有肉的想法分享出来,但今天,可能脑子太满了,它溢了出来.......









如果你们有兴趣我可以给你们推荐下我最近看的一本书,周国平先生的《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我其实并不是一个看过很多书的学姐,所以对于这些书到底是不是好书我也并不清楚,只是我自己觉得还不错,如果你们也喜欢就最好了。
二.对于建筑的看法。其实在大一我其实是不认真也不努力,而建筑对于我们刚刚毕业的高中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以前都并没有接触过,所以一旦没有花费时间、精力在这就会做不出什么好的设计,然后就给自己找借口,我讨厌这个专业,以后不想从事。可想而知,之后也是水水的对待。或许是因为从小到大,即使自己不是最厉害的学生,也总是处于中等,所以后来看到自己的成绩处于倒数后我开始焦虑,我开始思考自己难道真的就在大学混5年,毕业后草草找一个工作嘛,显然我是做不到的。于是我开始认真对待这门课程,即使我还没有想明白以后是否要从事,可是既然我现在学的是这个专业,那就把精力放在这吧。然后我发现有些东西真的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难,特别是一些软件的吧,只要你花时间去做,肯定会有一个好效果。正是这些东西一次次的给我带来自信,发现自己原来也是可以做的。所以现在的我其实真的没那么讨厌建筑,甚至有点喜欢。现在来讲一讲设计好了,其实要设计好一个建筑真的很难,到现在对于这个流程都还不熟。哎,花的时间还是太少吧。让我偷个懒,再去那个老师的公众号找一下他写的。前言:“为什么遇见设计的时候,就跟喜欢的人一样变得笨拙了起来呢?”这个老师得灵魂好有趣,我真的蛮喜欢他的,只是很可惜从来没被他教过,也没遇上他来给我答辩。不过大三好像有他的课我很开心,一定要好好对待!以下是他的回答1.“永远的将你看到的事物,放在专属的架子上”;“与每个人都无法用简单的标签代表一样,设计的世界里,任何事物都会丰富到可以成为你设计的起点。”我觉得这就是一种选择过多,你反而不知道该怎么选的问题。在购物世界里,我们出现了李佳奇、薇娅这样的专业主播来帮我们挑选,可是在建筑设计的世界,只能靠我们自己,选择的支点当然也由我们自己赋予。
2.“教授眼里我们那些可怜兮兮的概念模型可以有多大的未来潜力,而显然,学生的想法并没有真正跟上他们的思路,即便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把画面描绘的极其丰富了。”建筑本来就不是一个纸上画兵的事,有了概念是很好,可是那些限制会与概念产生矛盾,至于解决这个矛盾的方式或许就是老师与学生的区别了。
3.“大师最好的地方,并不是那些空间与表皮,最容易感受到的内容。而是他们所做场所的精神指导,与思维逻辑,以及他们在自己的道路上付出的一切。所以他们做成什么样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这么做才是最重要的。”既然有这么多的选择,为何他偏偏选择了这一种,我们得弄明白这里面得缘由。
4.“会做设计,首先得会阅读设计”;“找案例是最重要得事,场地分析是第二重要的”;“面对基地的时候,对于你将要设计的功能,你脑子里出现的画面场景,画下来。”第三步,画下来,我确实......大一没打好基础,画画水平真的一言难尽。前两点,通过这学期的幼儿园设计我真的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这些东西是指导你设计的方向,真的很重要!
5.最后老师回答了开头的问题“为什么遇见设计的时候,就跟见到喜欢的人一样变得笨拙了起来呢?” “因为,你的笨拙是过去的套路没有练熟;诚心诚意的套路,也是赢得爱情的好办法。”
就这样吧,感觉真的说了好多,在以前我应该不会想把自己这些这么有血有肉的想法分享出来,但今天,可能脑子太满了,它溢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