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吧 关注:51,099贴子:354,055
  • 3回复贴,共1

个人理解: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等。备注:俗人一个,没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个人理解: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等。
备注:俗人一个,没看过1本完整的古书,都是断章取义,仅交流。
首先,古人的语句是精炼,高度概括的,要充分讲清楚含义,是需要很多文字的。其中包含了大量思考、观察和实践的总结。以下为简略的,个人认为贴近生活的一些见解,有不妥,望指正。
1.认命,并尽力的,坚持的,细致的做好该做的事。
认命:不是妥协,是静“心”,因为“心”即理。举例:当前干任何工作,做任何事,只有两个方式,干或不干。显然,不干是不对的。原因,请自悟。
好处:可以让你全力干好当前的事,即使扫地,干好也不容易。一直干得好,结果无所谓,但必然不是最差结果。即使最差,还是得认命,不认命还能如何?
2,致良知,知行合一
良知,大家已清楚,就是本“心”,比如: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仁,义,礼,智。
提醒:一个人生下来的那一刻,带有“恨”这个字吗?
除此之外,都不是良知。不是良知的,都可以不干不想,并且不会影响你生命。
致良知,就是让人保持这种状态。如果不保持,则必来贴吧发问。每个人都可以达到不来贴吧发问的境界。
简单说致良知的具体表现,比如:做好工作,孝敬父母,关爱家庭,锻炼身体。
知行合一,就是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并且坚持在执行,执行的过程还在思考。
3,心即理
个人理解,一切生活实践和大脑思考,最终会在“心”汇集,并反馈。因此,这不是唯心。一切动力源,都在“心”,能达到什么层级,也在于“心”的能力。举例:想去三亚旅游,但没钱。结果:1不去,没钱2去,有钱3没钱,借钱去4不去,去健身5去,抢钱去6不去,在家看娃,看书,陪家人。等等,很多可能的结果,这一刻,不止有一人有此旅游想法,并处于6中结果的一种,那么,最终结果的选择在于“心”。大家根据结果,去判断该如何?
以上,简单的例子,就有那么多可能,何况生活中充满了无数的选择。古人也是类似。
举例:100000+人想成为马云,谁实践了,谁没实践,实践与不实践都对,都不会影响你成为圣人,因为马云不是圣人。但马云也可以成为圣人。可以去努力成为马云,但必须致良知,因为马云之所以成为马云,不是偷的抢的送的,做不成马云,就得认命。
引申,但想成为马云这个过程,可以让你变得比原来更优秀,即使赔了钱。不成功,就是做的不够好,得认命。
因此,要想活得洒脱,就得做个通透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怎么做,并实践。通透的人说白了,就是简单人,保持本心的人,致良知的人,这样的人,最容易幸福。
道理,解释越多最终会绕回去,绕来绕去,圣人总结的厉害的地方就是,他不会绕弯子,就这几句,悟吧。最后感谢写书的讲课的老师。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07-31 17:33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8-01 22:32
    回复
      偷摸来比划一下
      心即理 也就是心外无物
      偷个例子 非洲有一种 可以飞天的猴子 他一直在 但如果 我不知道 那他就是不存在
      现在我知道了 他就是存在的
      关于知行合一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他们是相互影响的 根据现在的一些观念 他影响的是人的心态 改变的是你对世界的感觉
      打比方说 你做新工作 开始不懂 你努力了 工作好做了 领导表扬了 你越来越熟练 得心应手了 就是说你对于这个工作的感觉 从最开始的新工作很茫然 到了后期 庖丁解牛的游刃有余 这是你心理的感觉 你对这个事务的感觉 跟你们之间的互动 是一直相互影响的 阳明先生体会到 并且说出来了 这才是知行合一的部分精髓
      您说的 知行合一,就是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并且坚持在执行,执行的过程还在思考。 这话没错 但是对于心学 个人理解为 真的只是字面意思而已
      知行合一升华 后 才是良知 说白了 就是越来越优秀的衍变 是上一个循环的结束 也是下一个的开始
      对于心学我也是一知半解 只能这么东拼西凑的说到说到了
      套用现代人的思维 去看古人的故事 很容易出现 望文生义式的顿悟 其实只能算是一种错觉
      倘若心学这么简简单单 阳明先生就愧对了五百年一出的圣人旗号了
      另外一个小建议 这类东西还是去知乎吧。。。 心血来潮 来了贴吧
      连续翻了几个帖子 讲道理都把自己看的太高了
      做学问 学古文化 需要点真功夫 再就是有点谦卑之心 不要太小看古人留下的东西了
      临末还是说一句 最想说的话 心学 是一门真正可以学以致用的真功夫(包括孔孟他们也都是的,只是后来为了维护统治,被曲解了太多太多了) 中国的古文化 心学 道德经他们 其实都是彻彻底底的唯物主义的思想 如果连这点基石都丢掉的话 实在不能说了解了这一门学问 纵观您的全篇 可曾感受到半点 唯物主义的意境吗?
      可能用词多余粗鄙之处多多谅解,我也只是初学者。不过学东西,就要去踏踏实实的学,做事情就认认真真的做。如果是一知半解式的了解琢磨,反倒是多了一些不必要的烦恼,还无助于自身,又有何益呢?共勉!


      IP属地:山东3楼2020-08-10 00:51
      回复
        感谢,共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0-08-11 09: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