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796,094贴子:12,600,655
  • 16回复贴,共1

郑和宝船有多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郑和宝船究竟有多大?


1楼2020-08-02 16:52回复
    南京市博物馆在南京祖堂山社会福利院抢救性考古发掘了明代太监洪保墓,这位太监曾是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副使。让专家们兴奋的是,虽然古墓遭到盗劫,但里面发现了非常完整的墓志,上面刻满了铭文,介绍到了郑和下西洋 。铭文中提到:“永乐纪元,授内承运库副使,蒙赐前名。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赍捧诏敕使西洋各番国、抚谕远人。”经过研读,南京市博物馆研究员王志高发现,短短几句话,不仅有船号的记录,还有船的载重量。王志高说,洪保作为郑和船队的二把手,应该乘坐的就是郑和宝船了。而这艘宝船叫“大福号”,能容下“五千料”。料在古代是一种容量单位。五千料,相当于现在排水量2500多吨。“


    2楼2020-08-02 16:54
    收起回复
      学术界对大号宝船“长44丈4尺,阔18丈”的尺度仍存质疑。有学者认为,郑和宝船的长宽比例不协调。“长44丈4尺,阔18丈”,长宽比大致为 2.4666∶1,比例之小使“宝船”看上去简直就是一个方盒子,现存的中外船舶绝没有腰身如此之“粗”的,这也使人对宝船的形状产生怀疑。根据史料《南船纪》(明·南京工部营缮司主事沈棨著)、《三宝太监下西洋记》(明·罗懋登著)记载以及泉州等地出土的船体实物来看,中国古代海军舰船的长宽比在2.5~2.8之间,多属于宽短型。


      3楼2020-08-02 16:56
      回复
        具体尺寸按照英国学者米尔斯推算,宝船排水量3100吨,可载重2500吨。根据中国学者唐志拔计算(数据载于他的著作《中国舰船史》第七章),宝船排水量应该达到5000~10000吨,而根据1985年集美航专、大连海运学院、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合作,按照造船原理和中国式木帆船营造法式将宝船复原后,核算最大号宝船满载排水量约22848吨,取之方型系数0.43,可载重9824吨(见彭德清等编著的《中国航海史》第四章)。


        4楼2020-08-02 16:56
        回复
          1957年,有村民曾在南京宝船厂遗址发掘出一根长11.07米的舵杆;1965年,又在遗址地捞出了一段长2.21米的绞关木,据专家考证,两米多长的绞关木,需要五六个人一起操作,能够绞起 500公斤左右重的铁锚。2003年到2004年间,物馆在对中保村明代宝船厂遗址第六作塘考古发掘时,又发现两根长度分别为10.1米和11米的木舵杆。但这些尚不足以精确推算出造船厂船只的准确规模,只能印证史料记载的明代海船的巨大规模。


          5楼2020-08-02 16:57
          回复








            7楼2020-08-02 18:44
            回复
              剩余的几种观点也很容易解决:1、南京中保村出土的舵杆无法确定是最大宝船的部件。2、宝船厂的大小也并非某些人所说。虽然南京工部的所有档案已于成化十八年(1482年)十二月初六全部毁于大火,关于宝船的原始资料甚至整个龙江船厂和宝船厂成化十八年以前的资料全部荡然无存了,但很幸运的是**后有学者曾到宝船厂的实地踏勘过。宝船厂自停下西洋后便已废弃达几百年之久,其地早已尽为农田、鱼塘,不过仍有证据存在。如八十年代时还有六个按顺序命名的“作塘”也就是船坞。据说以前还有“七作塘”。现在其地早已尽为住宅,但当年还看得出大致形态。据当年的粗略测量,这些“作塘”长度都在300米以上,当时残留宽度在30-50米,(也有人说有70米)。周围还有一些造船旧物,如一个大石臼,据说是舂击麻丝用。塘中据说还发现过年代久远的石灰块。事实上塘中多次发掘出古木船部件,舵杆便出自“六作塘”。1966年前还有一座小天妃庙,老农称其中原还有一木制船模,长约1.5米、宽约0.5米、方头方尾、中有数桅、且有楼台,毁于土改。这个船模比例和郑和宝船比例差不多。当时残留的遗迹表明此处原来是规模很大的造船厂。


              8楼2020-08-02 18:46
              回复
                3、太仓的浏家港现在确实是一小港,但在数百年淤积之前未必如此。这里可以举出几条史料: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下令“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皆停止。如已在福建太仓等处安泊者,俱回南京。”康熙年间《崇明县志》记载“永乐二十二年八月,诏下西洋诸船悉停。船大难进浏河,复泊崇明。”清严如煜《洋防辑要》记载浏家港“旧时水势深通,海舟高艘,扬帆直上。万历后,港为潮沙壅积,仅存一线矣。”以上几条说明下西洋时期浏家港确实为宝船停泊港,不过永乐二十二年时就已淤积以至大型宝船无法入泊了。但此港到万历年间才荒废。


                9楼2020-08-02 18:47
                回复
                  4、如果说明代无此工力造宝船,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用的是新造和征用的两千料以下中小船舶,此船队共有船只二百四十九艘。如果说一次拿出二百四十九艘海船毫不吃力,那么建造几十艘大船也不应当十分困难。而且正式使用宝船是在永乐七年第三次出使。第一次下西洋则是在永乐三年。五年时间准备应当可以造出一些大船以供使用。并且我们不可低估明代的造船能力。《明实录》记载:永乐元年至十七年间政府下令建造和改造的海船达2718艘之多。其中永乐元年五月“命福建都司造海船百三十七艘。”“永乐二年正月将遣使西洋诸国,命福建造海船五艘。”“永乐五年九月乙卯,命都指挥王浩改造海运船二百四十九艘,备使西洋诸国。”“永乐六年正月丁卯命工部造宝船四十八艘。”“永乐十七年九月乙卯造宝船四十一艘。”等等。都是直接可察为下西洋服务的。更何况宝船队全盛时期不过六十四艘,并且这六十四艘船中还分宝船、马船、粮船、座船、战船。真正的宝船很可能只有几艘。几艘大型船只无论建造还是使用都不应当对明初经济立即产生较大影响。


                  10楼2020-08-02 19:52
                  回复
                    宝船究竟有多大?这还有赖于实物考证。然而宝船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残骇,给学界带来很大的困扰。我认为郑和宝船长130米是可能的,但应该只是郑和的旗舰。其它中小型宝船也只有几艘,剩下的一两百艘都是60米左右的。这样有很大的可能性,既不会建造难度太大,增加社会负担,也和史料相符,更接近实际。就像现在中国建一艘核动力航母和几艘常规动力航母一样。长一百多米的宝船存在的可能性也尚未有定论。我们不能盲目下定论,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的祖先不是在几千年前就建造出了万里长城吗?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郑和下西洋的辉煌延续下去。


                    11楼2020-08-02 20:46
                    回复
                      是欧洲白夷哥伦布旗舰圣玛丽亚号的十倍大小,今天的阴国白夷自己在他们的第4频道(Channel 4)说的
                      Channel.4.Civilization.Is.the.West.History.Ep1.Competition.2011



                      14楼2020-10-04 07:23
                      回复
                        倭国NHK电视台也采用了类似的说法
                        以下为NHK历史节目《永乐帝与郑和的大航海》










                        15楼2020-10-04 07: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