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学院传媒学院围绕“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聚焦“传媒+艺术+技术”专业融合特色,通过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多元化等形式,力求培养一批专业素养高、技术能力精、综合实力强、有创新视野的新人才,探索出一条适应新时代传媒人才成长之路。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不是让教师生搬硬套地做到“课程+思政”,是要在尊重课程规律的前提下,在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挖掘课程价值引领功能,如《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将“课程思政”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三秦学生记者”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走进泾河新城开展“不忘初心”主题采访活动、《融合报道实训》课程赴陕西蓝田焦岱镇4个村进行陕商文化、魅力陕西、“乡村振兴”建设、新农村建设、数字乡村、古镇文化、乡村教育、精准扶贫等让学生们围绕等多个选题入手讲好陕西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学生在采访实践中潜移默化中深刻学习了行业与职业与专业的不同,培养实践精神与团队精神。学生在实践中历练脚力,强化眼力、提高笔力、开阔脑力。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去,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
——校企(媒)深度合作,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打造特色课堂。学院通过业界、学界来校座谈、讲座等形式,让业界高级编辑、记者、学界教授等参与到学科建设、专业规划、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及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本着“行业企业指导教学、共建标准”的原则,为做到职业标准对接课程标准,与合作单位在人才培养最为倚重的课程建设上“一拍即合”,共同探讨和构建“校企一体化”课程。如在学院内开展“一院一品”《影像艺术鉴赏》课程,让学生通过选片、看片、评片的形式从选题、深入、电视文稿写作、拍摄、剪辑中走出去,培养专业意识,鼓励指导学生多做短片,从短片中找到学习专业兴趣点引导学生对专业的正确理解。《社会化媒体营销》课程与阿里巴巴合作,通过校园主播培训、主播营销、品牌联营等形式使学院学生“左边教室右边公司,走出课堂走进市场”的景象在校园内成常态。《融媒体新闻编辑》与优酷陕西媒资安审中心共建,通过业务技能与综合素养培养,承担相关策划、视频制作、舆情监测分析、市场调研等工作。在教学实施中,从强调讲课能力的提升转向侧重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目标上,从重视理论知识内容的传递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匠心精神+艺术素养”真正落地。据悉学院的2019年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大赛上获得国家级优秀奖1项,省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4项。占全校获奖60%以上并获陕西赛区优秀组织单位。
——“工作室项目化教学”,练就新闻学子十八般武艺。学院在开展理论教学外,以企业真实项目为依托,对接企业(媒体)特定需求,选拔优秀学生,开展个性化、定制化、定向式培养,实施“人才培优”计划。针对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根据专业对应课程模块、对应不同发展能力成立了项目工作室6个,优化整合专业实验室,打造“策、采、写、编、评、播、传、运”一条链的融媒体实验实践中心,校企(媒)协同,实施基于工作室的项目化教学,形成对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保障。如:网络与新媒体课程《非线性编辑》授课教师通过央视新闻频道后期包装项目为引线,运用了“角色扮演法”让每个学生走进剧组,承担制片人、后期剪辑等工作身份,承担具体项目任务。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传媒学院将持续课程思政全覆盖,守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秉持为传媒发展、为社会服务的使命,密切关注人的发展和成长,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