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学弟学妹好,我是20级刚刚上岸金金的X学长。秉着贸大研er互帮互助的一贯优良传统,以及同为考研人对这一路心酸与不易的理解,来分享一下我在初试815专业课复习这一方面微不足道的经验。分享之前先声明本人口才不好,但得益于遇见贸大一路的帮助,说的不好多多包涵啦!
本文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本人情况
二、一些不太一样的经验
三、专业课复习全过程
一、本人情况
专业课考到了一个还算不拖后腿的126分,也算是一个比较开心的结果了。
取得这个分数一方面得益于自己之前的一些学习和研究经验,另一方面也要感谢遇见贸大针对性的辅导帮助!
我是来自浙江一所双非学校的学子。有点特殊的地方在于我考上贸大之时,已经是自己母校的西方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了。毕业后结合自己的一些原因,毅然决然选择了报考贸大的金融学,攻读第二个学术硕士。
二、专业课复习的小tips
现在说说我这一路专业课复习的一些个人经验吧。首先,关于金融学815考什么?分配什么样的时间给四本书?四本书的复习顺序以及需要看别的什么书等等在考研帮以及各种论坛都有很多,不再赘述啦,大家动动手可以找到很多
非常宝贵的经验。
值得说的一点是,我19年年底在朋友的推荐下加入遇见贸大的815公益群后,发现这些经验在公益群是经常可以看到学姐以及其他小伙伴分享的,这算是我的一个良好的备考开头吧。
那么我能分享的和别人不太一样的经验👉主要是“遇见贸大”一路上的相伴吧。由于当时进群刚好是19级大考在即,群里面各种问题各种分享,给19级上课的学姐也各种最后阶段答疑,以及到了20年初群里关于复试的讨论,让
我觉得找到了一个靠谱的小港湾。之后,在有一定基础和曾经考过研究生的经历之下,我考虑许久决定参加遇见贸大的课程。
也许会有小伙伴有疑问,你都已经考过研究生还研究西方经济学方向,还需要找辅导?我的答案是:对于应试,我应该尽快的找到一条通往终点的道路,并且在道路上尽可能地少走弯路,少碰到荆棘与迷雾。后来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比如在前期复习时我用最快速度复习了两遍高鸿业老师的宏微观之后,入手平狄克时本打算连着平新桥老师的《微观经济学18讲》和尼科尔森的微观一起看,当时觉得考贸大后期要做兄弟院校的真题,必须要建立起一个较为坚实的中级水平以应对后面的数理分析。但是在
6月份第一次上暑期课的时候,被学姐及时叫停。后来发现,贸大关于宏微观计算题的出题方式,并不是类似于北大那种艰深的中高级水平数理分析,更多的是对于经济学原理本身的深刻理解在模型上的应用。也许你不知道怎么计算间接效用,也许你不会证明谢泼德引理,但你却必须通过对指定的四本书的反复思考和
定义的牢牢掌握来将所有基础宏微观知识点数理化、模型化,进一步也可以说是去拥有这些基础经济知识的模型表达思想。
再比如,讲微观课的L学姐和宏观课的W学姐,她们在搭配讲义讲课的时候,经常会做一些必要的提点和补充。上完暑期课后,那本暑期讲义已经被写的满满当当,后期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支出。
小结:少走弯路,节省时间,你才能后期游刃有余。
在得知了只需要看四本指定教材后,也许很多小伙伴会和我一样,总希望多看点什么让自己更安心。刚刚好,课程配套的这些做满笔记的讲义,就是考研路上最宝贵的“教辅”。我当时跟着直播班上到最后,一共有三本做满笔记的讲义、两厚本自己做的宏微观笔记、120张正反面写满的A4纸计算题笔记以及划了重点的四本教材。这些就是我专业课最后冲刺的倚仗啦。
值得说的是,在遇见贸大815课上发的三本讲义,分别对应暑期强化班、国庆提高班和最后的冲刺班,正好对应了三个时期,即暑假、国庆、考前一个月,从而也在这三个关键时期帮助我把课本理解的更加深刻,同时考前也基本上只看讲义不看书了。
小结:看书在精不在多,教材只看四本书,教材不够讲义凑,外加笔记肯
定够。
三、专业课复习全过程
(1)6月之前
6月遇见贸大开课前,高鸿业两本书过了两遍,第二遍主要是以题为主但是没有系统的做笔记。平狄克刷了一遍,多恩布什没来得及看。
这样的进度我觉得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可以的,不算很快但绝对不慢。重点在于细致的理解和框架的梳理。上课的时候尽可能做到听完学姐的课就能达到学姐讲授这些课的水平(后期肯定要再听一遍复习,但是可以二倍速的看)。
(2)6月——10月
上完课到10月的国庆提高班,我重点的把平狄克和多恩布什的书刷完两遍,并且开始做平狄克和多恩布什的课后题笔记。
我做笔记的方法👉除了把重点的知识点,模型和自己的小tips写成笔记(这个和绝大部分人都一样),再就是把所有学姐课上画的书后题,抄在A4纸上,然后自己先想如何做,最后无论会还是不会,看答案理解后再把答案写在题目下(答案就是圣才系列啦)。
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平狄克的课后题非常多,外加多恩布什的一些不错的题,我还找来
了曼昆的书,把一些重点章节(比如长超期的增长理论、最初的国民经济核算)后面的习题也做了,同时高鸿业课后题有些不错的也要做。这部分笔记加一起大约就有100页正反面A4纸了。
这些笔记做完后,国庆的提高班也上完一段时间了。这时我已经把高鸿业两本、平狄克+多恩布什都看了两遍,曼昆个别章节(因
为要做题)看了一遍,两期课程视频也都二倍速复习了,同时还有两本记满笔记的讲义,微观和宏观复习笔记各一本,100张正反面A4纸的计算题。
(3)10月中旬——12月上旬
我除了把真题在11月中旬做了一遍(没记笔记)外,还把名校真题里面的好的计算题也都摘了出来,以及最后的冲刺讲义里面很多很好的计算题也摘了下来,记在A4纸的笔记册里,最后计算题大概能有120页A4纸吧。我认为这对于打好计算题基础是很必要的,而且这个过程中,不在于你算的多么准确,见过的题有多多,而是在于你能否从那些计算题里明白经济学模型的原理。
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例子是当时平狄克做到汽油税退税的问题时,前面的例题,课后练习题
还有后期的一道名校真题(好像是人大的)关于退税方式都各有特点,但之间又有联系。这时如果你没能把退税这个问题完全想明白,就很容易混淆这三个题的问法,也就自然会做错。而想明白之后又因为做了笔记,就可以把问题之间联系的思路记在当时写的这道题的旁边,后面再看就一目了然啦。
(4)12月中旬——临考前
完成所有的书本复习、笔记、课程视频复习、真题后,就是回顾我做的笔记和讲义了。前期你有多努力,在这时你就能收到多少回报。从名词解释、选择、判断、计算、论述这五个题型的角度出发,名词解释、判断和选择不好做笔记,所以遇见贸大的讲义帮我省了很大的功夫;计算题和论述题我自己做了详尽的笔记,则可搭配讲义一起复习;而关于论述题中的热点部分以及流派问题,除了多积累、做笔记,观察近十年真题中热点方向外,课程和讲义也帮助做了补充。
把这些复习好,我相信专业课的成绩会是一个令你满意的水平。
以上就是我专业课复习的个人经验和见解,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小伙伴。在考研的一路上,孤独与困惑、泪水与汗水一定是少不了的,每一位努力过的人,都一定能深深体会到其中的滋味。但我们心中的那一团不算炽热的小火苗总是能让我们砥砺前行。相信各位小伙伴付出了不让自己后悔的努力后,一定会收获令自己满意的成果的。
最后,望我们可以相约金秋,相遇贸大,各位小伙伴加油。
本文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本人情况
二、一些不太一样的经验
三、专业课复习全过程
一、本人情况

专业课考到了一个还算不拖后腿的126分,也算是一个比较开心的结果了。
取得这个分数一方面得益于自己之前的一些学习和研究经验,另一方面也要感谢遇见贸大针对性的辅导帮助!
我是来自浙江一所双非学校的学子。有点特殊的地方在于我考上贸大之时,已经是自己母校的西方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了。毕业后结合自己的一些原因,毅然决然选择了报考贸大的金融学,攻读第二个学术硕士。
二、专业课复习的小tips

现在说说我这一路专业课复习的一些个人经验吧。首先,关于金融学815考什么?分配什么样的时间给四本书?四本书的复习顺序以及需要看别的什么书等等在考研帮以及各种论坛都有很多,不再赘述啦,大家动动手可以找到很多
非常宝贵的经验。
值得说的一点是,我19年年底在朋友的推荐下加入遇见贸大的815公益群后,发现这些经验在公益群是经常可以看到学姐以及其他小伙伴分享的,这算是我的一个良好的备考开头吧。
那么我能分享的和别人不太一样的经验👉主要是“遇见贸大”一路上的相伴吧。由于当时进群刚好是19级大考在即,群里面各种问题各种分享,给19级上课的学姐也各种最后阶段答疑,以及到了20年初群里关于复试的讨论,让
我觉得找到了一个靠谱的小港湾。之后,在有一定基础和曾经考过研究生的经历之下,我考虑许久决定参加遇见贸大的课程。

比如在前期复习时我用最快速度复习了两遍高鸿业老师的宏微观之后,入手平狄克时本打算连着平新桥老师的《微观经济学18讲》和尼科尔森的微观一起看,当时觉得考贸大后期要做兄弟院校的真题,必须要建立起一个较为坚实的中级水平以应对后面的数理分析。但是在
6月份第一次上暑期课的时候,被学姐及时叫停。后来发现,贸大关于宏微观计算题的出题方式,并不是类似于北大那种艰深的中高级水平数理分析,更多的是对于经济学原理本身的深刻理解在模型上的应用。也许你不知道怎么计算间接效用,也许你不会证明谢泼德引理,但你却必须通过对指定的四本书的反复思考和
定义的牢牢掌握来将所有基础宏微观知识点数理化、模型化,进一步也可以说是去拥有这些基础经济知识的模型表达思想。
再比如,讲微观课的L学姐和宏观课的W学姐,她们在搭配讲义讲课的时候,经常会做一些必要的提点和补充。上完暑期课后,那本暑期讲义已经被写的满满当当,后期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支出。

在得知了只需要看四本指定教材后,也许很多小伙伴会和我一样,总希望多看点什么让自己更安心。刚刚好,课程配套的这些做满笔记的讲义,就是考研路上最宝贵的“教辅”。我当时跟着直播班上到最后,一共有三本做满笔记的讲义、两厚本自己做的宏微观笔记、120张正反面写满的A4纸计算题笔记以及划了重点的四本教材。这些就是我专业课最后冲刺的倚仗啦。
值得说的是,在遇见贸大815课上发的三本讲义,分别对应暑期强化班、国庆提高班和最后的冲刺班,正好对应了三个时期,即暑假、国庆、考前一个月,从而也在这三个关键时期帮助我把课本理解的更加深刻,同时考前也基本上只看讲义不看书了。

定够。
三、专业课复习全过程

(1)6月之前
6月遇见贸大开课前,高鸿业两本书过了两遍,第二遍主要是以题为主但是没有系统的做笔记。平狄克刷了一遍,多恩布什没来得及看。
这样的进度我觉得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可以的,不算很快但绝对不慢。重点在于细致的理解和框架的梳理。上课的时候尽可能做到听完学姐的课就能达到学姐讲授这些课的水平(后期肯定要再听一遍复习,但是可以二倍速的看)。
(2)6月——10月
上完课到10月的国庆提高班,我重点的把平狄克和多恩布什的书刷完两遍,并且开始做平狄克和多恩布什的课后题笔记。
我做笔记的方法👉除了把重点的知识点,模型和自己的小tips写成笔记(这个和绝大部分人都一样),再就是把所有学姐课上画的书后题,抄在A4纸上,然后自己先想如何做,最后无论会还是不会,看答案理解后再把答案写在题目下(答案就是圣才系列啦)。
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平狄克的课后题非常多,外加多恩布什的一些不错的题,我还找来
了曼昆的书,把一些重点章节(比如长超期的增长理论、最初的国民经济核算)后面的习题也做了,同时高鸿业课后题有些不错的也要做。这部分笔记加一起大约就有100页正反面A4纸了。
这些笔记做完后,国庆的提高班也上完一段时间了。这时我已经把高鸿业两本、平狄克+多恩布什都看了两遍,曼昆个别章节(因
为要做题)看了一遍,两期课程视频也都二倍速复习了,同时还有两本记满笔记的讲义,微观和宏观复习笔记各一本,100张正反面A4纸的计算题。
(3)10月中旬——12月上旬
我除了把真题在11月中旬做了一遍(没记笔记)外,还把名校真题里面的好的计算题也都摘了出来,以及最后的冲刺讲义里面很多很好的计算题也摘了下来,记在A4纸的笔记册里,最后计算题大概能有120页A4纸吧。我认为这对于打好计算题基础是很必要的,而且这个过程中,不在于你算的多么准确,见过的题有多多,而是在于你能否从那些计算题里明白经济学模型的原理。
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例子是当时平狄克做到汽油税退税的问题时,前面的例题,课后练习题
还有后期的一道名校真题(好像是人大的)关于退税方式都各有特点,但之间又有联系。这时如果你没能把退税这个问题完全想明白,就很容易混淆这三个题的问法,也就自然会做错。而想明白之后又因为做了笔记,就可以把问题之间联系的思路记在当时写的这道题的旁边,后面再看就一目了然啦。
(4)12月中旬——临考前
完成所有的书本复习、笔记、课程视频复习、真题后,就是回顾我做的笔记和讲义了。前期你有多努力,在这时你就能收到多少回报。从名词解释、选择、判断、计算、论述这五个题型的角度出发,名词解释、判断和选择不好做笔记,所以遇见贸大的讲义帮我省了很大的功夫;计算题和论述题我自己做了详尽的笔记,则可搭配讲义一起复习;而关于论述题中的热点部分以及流派问题,除了多积累、做笔记,观察近十年真题中热点方向外,课程和讲义也帮助做了补充。
把这些复习好,我相信专业课的成绩会是一个令你满意的水平。
以上就是我专业课复习的个人经验和见解,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小伙伴。在考研的一路上,孤独与困惑、泪水与汗水一定是少不了的,每一位努力过的人,都一定能深深体会到其中的滋味。但我们心中的那一团不算炽热的小火苗总是能让我们砥砺前行。相信各位小伙伴付出了不让自己后悔的努力后,一定会收获令自己满意的成果的。
最后,望我们可以相约金秋,相遇贸大,各位小伙伴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