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桩是吕洞宾祖师所传,是丹道筑基功法之一。下面我讲讲混元桩的实修经验,混元桩的口诀头四句是:
一趾落地四趾飞,
开天门兮地户闭,
赤龙临虚洒玉液,
虚心实腹颠坎离。
“一趾落地四趾飞” 是指我们站桩时足大拇指平展贴地,而四小足指努力外展平铺贴地,双手自然放下,足后跟要有虚浮的感觉。我的经验是足后跟下好像有一只蚂蚁,我们要不轻不重踩着它,要有如履薄冰的感觉,这样一来足少阴肾经的井穴“涌泉穴”,就会自然打开帖在地下接上地气。这里有个重点要说明,就是站桩要求赤足。
开天门兮地户闭: 开天门是指上下牙齿咬合,下颔稍微内敛,如果上下牙齿尖合一,会改善脸颊肌腱、神经的功能。上下牙齿一咬合,下颔内敛时。我们的眉心“印堂穴”就会打开,这就是开天门。地户闭是指提肛收腹。
赤龙临虚洒玉液:赤龙是指口舌,赤龙临虚是指舌尖要顶上腭;洒玉液是指练功时,口中津液不断自然的增加。而深一层的意思是,站桩时头顶百会穴里好像伸出一条无形的绳索,挂在虚空三尺以上,这样一来,我们的背脊骨就像宝塔一样堆砌起来,这也是开天门的意思。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这叫“虚领顶劲”。……………
虚心实腹颠坎离,这句是本口诀的重点。那如何才能做到“虚心实腹颠坎离”的功夫呢?这就要结合吕祖的百字碑来理解了,百字碑中的前两句是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无为”。……………
说“养气忘言守”。大家知道,我们没有修行经验的人,就像《清静经》中所说的“烦恼妄想,忧苦身心”,精神意识受外界影响,心猿意马、杂念纷飞,身心精神没有片刻安宁。如此一来我们的元气,就会损失耗散,元气耗散的结果,就会未老先衰,各种疾病也就乘虚而入。所以我们修道必须先养气,养气必须“忘言”,“忘言”则气不散。我们平时站桩或者闲坐时舌顶上腭,这个方法在丹道术语中叫做搭建“上鹊桥”。舌顶上腭就不能讲话,这样就达到了“止语”,从“止语”慢慢就修成“忘言”,达到“忘言”的境界,这时杂念灭而正念起,我们的心就空明清静,这就是丹经中讲的“欲神”退位而“元神”复位,从而达到了“养气”的效果。那为什么舌顶上腭能达到养气“虚心”的境界呢?因为人的任督二脉是分开的,在口中上腭部位有一条沟,这个沟缝就是通往任脉的气门,这个气门平时是闭着的,在我们练功的时候用舌头顶住上腭,就是要把气门打通,顶住上腭气门就通了,气门打通口中津液会泊泊而出,吞嗯时味道有点甘甜。这就是百字碑里“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的意境。……………
而身体下半部的任督二脉相交点为会阴,所以要提肛、收腹让任督二脉相交,这在丹经中叫做搭“下鹊桥”,“下鹊桥”搭上,腹部元气就充沛了,这才是“地户闭”与“实腹”的真意。任督二脉相交之后气就养住了,也就是讲,守住了自己的那点命宝,即精气。所以祖师讲:开口元气散。前面已经讲养住精气,就必须少说话,“养气忘言守”的“守”,是指自然而“守”,如果我们结合混元桩的功法来修练,那开始时就是意守足后跟部位。
庄子讲“真人呼吸以踵”,也是讲意守足后跟部位。就是讲功夫到了,足部经脉通畅,病邪之气就会从足部自然排泄掉,足部空灵了,就会吸纳地中之灵气。我们看到农民的生活条件同城镇居民比,还是很艰苦的,但农村长寿老人比城镇居民多。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一年四季大都赤足劳动,赤足时,足底部裸露接触土地,等于每天按摩足部,所以身体健康长寿。现代都市里有很多足疗房,据称效果也很好。以上这些足以证明足部经脉畅通,身体就健康,也就说明了站桩时赤足的重要性。这里给大家提个建议,如果你坚持每天早晚赤足散步15至20分钟,对身体健康绝对是有益的。
一趾落地四趾飞,
开天门兮地户闭,
赤龙临虚洒玉液,
虚心实腹颠坎离。
“一趾落地四趾飞” 是指我们站桩时足大拇指平展贴地,而四小足指努力外展平铺贴地,双手自然放下,足后跟要有虚浮的感觉。我的经验是足后跟下好像有一只蚂蚁,我们要不轻不重踩着它,要有如履薄冰的感觉,这样一来足少阴肾经的井穴“涌泉穴”,就会自然打开帖在地下接上地气。这里有个重点要说明,就是站桩要求赤足。
开天门兮地户闭: 开天门是指上下牙齿咬合,下颔稍微内敛,如果上下牙齿尖合一,会改善脸颊肌腱、神经的功能。上下牙齿一咬合,下颔内敛时。我们的眉心“印堂穴”就会打开,这就是开天门。地户闭是指提肛收腹。
赤龙临虚洒玉液:赤龙是指口舌,赤龙临虚是指舌尖要顶上腭;洒玉液是指练功时,口中津液不断自然的增加。而深一层的意思是,站桩时头顶百会穴里好像伸出一条无形的绳索,挂在虚空三尺以上,这样一来,我们的背脊骨就像宝塔一样堆砌起来,这也是开天门的意思。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这叫“虚领顶劲”。……………
虚心实腹颠坎离,这句是本口诀的重点。那如何才能做到“虚心实腹颠坎离”的功夫呢?这就要结合吕祖的百字碑来理解了,百字碑中的前两句是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无为”。……………
说“养气忘言守”。大家知道,我们没有修行经验的人,就像《清静经》中所说的“烦恼妄想,忧苦身心”,精神意识受外界影响,心猿意马、杂念纷飞,身心精神没有片刻安宁。如此一来我们的元气,就会损失耗散,元气耗散的结果,就会未老先衰,各种疾病也就乘虚而入。所以我们修道必须先养气,养气必须“忘言”,“忘言”则气不散。我们平时站桩或者闲坐时舌顶上腭,这个方法在丹道术语中叫做搭建“上鹊桥”。舌顶上腭就不能讲话,这样就达到了“止语”,从“止语”慢慢就修成“忘言”,达到“忘言”的境界,这时杂念灭而正念起,我们的心就空明清静,这就是丹经中讲的“欲神”退位而“元神”复位,从而达到了“养气”的效果。那为什么舌顶上腭能达到养气“虚心”的境界呢?因为人的任督二脉是分开的,在口中上腭部位有一条沟,这个沟缝就是通往任脉的气门,这个气门平时是闭着的,在我们练功的时候用舌头顶住上腭,就是要把气门打通,顶住上腭气门就通了,气门打通口中津液会泊泊而出,吞嗯时味道有点甘甜。这就是百字碑里“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的意境。……………
而身体下半部的任督二脉相交点为会阴,所以要提肛、收腹让任督二脉相交,这在丹经中叫做搭“下鹊桥”,“下鹊桥”搭上,腹部元气就充沛了,这才是“地户闭”与“实腹”的真意。任督二脉相交之后气就养住了,也就是讲,守住了自己的那点命宝,即精气。所以祖师讲:开口元气散。前面已经讲养住精气,就必须少说话,“养气忘言守”的“守”,是指自然而“守”,如果我们结合混元桩的功法来修练,那开始时就是意守足后跟部位。
庄子讲“真人呼吸以踵”,也是讲意守足后跟部位。就是讲功夫到了,足部经脉通畅,病邪之气就会从足部自然排泄掉,足部空灵了,就会吸纳地中之灵气。我们看到农民的生活条件同城镇居民比,还是很艰苦的,但农村长寿老人比城镇居民多。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一年四季大都赤足劳动,赤足时,足底部裸露接触土地,等于每天按摩足部,所以身体健康长寿。现代都市里有很多足疗房,据称效果也很好。以上这些足以证明足部经脉畅通,身体就健康,也就说明了站桩时赤足的重要性。这里给大家提个建议,如果你坚持每天早晚赤足散步15至20分钟,对身体健康绝对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