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B,数据库相关代码,目前数据库是采用SSDB。代码用工厂模式实现,方便日后扩展其他类型数据库。
5、Schedule,定时任务相关代码,现在只是实现定时去刷新代码,并验证可用代理,采用多进程方式。
6、Manager,get/delete/refresh/get_all等接口的具体实现类,目前代理池只负责管理proxy,日后可能会有更多功能,比如代理和爬虫的绑定,代理和账号的绑定等等。
7、其他文件,配置文件:Config.ini,数据库配置和代理获取接口配置,可以在GetFreeProxy中添加新的代理获取方法,并在Config.ini中注册即可使用。大家平常搭建一个可用的代理IP池也是按照这些的方法吗?如果不是,也可以参考下的。如果想快捷方便有效可以使用http,IPIDEA全球http每日9000w的IP量包含全球240+地区的ip,足以符合需求量大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