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哲学系吧 关注:38,674贴子:45,839

哲学控制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哲学控制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10-02 08:20回复
    (此楼请勿留言,谢谢)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10-02 08:21
    收起回复
      2025-08-13 13:56: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绪论
      🐊
      近现代,人们的大脑常有两种思维:
      .
      1、科学思维
      2、哲学思维
      .
      哲学是不合格的科学著作,是科学的回收站。但哲学更是伪科学,处处以科学为伪装。科学延伸到哪儿,哲学就延伸到哪儿。哲学是一种有害于科学的劣质思维,[以恶性占位为特征],处处排挤科学思维,害及科学思维。
      与欧美无比繁盛的科学相比,14亿中国人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几乎全面崩溃:没有几部家喻户晓的国内名著,哪怕是社会科学名著都没有,甚至没有几首饮誉全世界的诗与画,仅有一首《茉莉花》在列国间传唱。
      哲学控制了中国!
      哲学控制了中国人!
      哲学控制了中国人的大脑!
      哲学控制了中国人扭曲的思维与发达的四肢!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10-02 08:22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10-02 08:32
        回复
          △哲学祸害中华文明一百年不能昌盛,须知文学艺术与社会学科完全无须高科技实验室。而同期的日本、印度、阿拉伯、及欧洲小国瑞士、瑞典、冰岛、……
          谁像中国这么糟糕?
          难道还不能震动你们麻木的心灵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10-02 08:41
          收起回复
            ○从哲学文章谈起
            🐊
            一篇典型的哲学文章,字、词、句、段、章、篇,几乎都是扭曲的,且冗杂不精。古代欧洲的文化落后,高度质疑他们的小学是否有作文课。
            说实话,我国古时的小学实相当于今时大学,因为文字学、训诂学、声韵学等所谓古代小学,属于现代大学课程。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10-02 10:44
            回复
              凡是由外因所产生的事物,无论它的组成部分是多是少,它所具有的实在性或圆满性没有不是依靠外因而得来的,因此它的存在不是出于它自身的圆满性而是出于它的外因的圆满性。反之,实体所具有的圆满性则不是依靠外因而得来的,所以它的存在只是基于它自己的本性;因此实体的存在,无非是它的本质。可见圆满性不但不取消一物的存在,反到是肯定它的存在。而没有圆满性正足以否定一物的存在;所以我们所最深信不疑的存在,除了绝对无限、绝对圆满的存在,即神之外,没有别的东西了。
              (摘于世界哲学名著)
              .
              说:
              本节是一段典型的哲学论文。可见其思维是扭曲的,扭曲于过度抽象。可改写以兹对比。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10-02 10:56
              回复
                去发啊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10-02 11:04
                收起回复
                  2025-08-13 13:50: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1次改写】
                  🐊
                  凡外因所生的事或物体,其外因须无缺而圆满,而不是出于内因的圆满。同理,实物体的存在,必自身无缺,源于物体的质。
                  有了无缺或圆满性,一物才能存在。而没有圆满性则否定一物的存在。
                  我们最深信不疑的存在,绝对圆满的存在,只有神。
                  .
                  说:
                  第1次改写保住原意,显然比原文易懂。易懂在于略作抽象而非过度抽象。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10-02 17:57
                  回复
                    ◇过度抽象的词
                    .
                    1、事物(事,或物,本是抽象词,事物是过度抽象词)
                    2、实在性
                    3、圆满性
                    4、自身的圆满性
                    5、外因的圆满性
                    6、实体
                    7、实体的存在
                    8、本性
                    9、本质
                    10、绝对无限
                    11、绝对圆满
                    .
                    说:
                    过度抽象术语宜改用适度抽象的词,不得已而用者须作注。一般抽象词亦以略注为宜。原文不注,故难读懂,有违作文的文法。示例如下,
                    .
                    原句:
                    它所具有的实在性或圆满性没有不是依靠外因而得来的。
                    改句:
                    它所具有的圆满性或说是填实性,没有不是靠外因(外物)而得来的。
                    .
                    说:
                    前句,用“或说是填实性”对圆满性作注,属于句中注。后句,用(外物)对外因作注,属于符号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10-02 18:19
                    回复
                      【第2次改写】
                      🐊
                      凡外因所生的事或物,其外因须无缺而圆满,而非出于内因的圆满。如播种,须水、温、土相宜,缺一不可。此是外因所成。而内因圆满(即子实饱满)了亦不生。
                      除理论之物外,一切实物体的存在,无不是自身无缺,否则就不能存在。如桃花,它若缺了花萼,或缺了花托,或缺了花房,或缺了花粉,它都不能成其为桃花。
                      可见,有了无缺性或圆满性,一物才能存在。而没有圆满性则否定一物的存在。
                      我们最深信不疑的存在,绝对圆满的存在,只有神。神是万能的。
                      .
                      说:
                      第2次改写同样保住了原意,且更加通俗易懂,是因为举例。那么,为何哲学家不懂简简单单的举例论证呢……
                      哲学是一种臆想思维,它并不懂科学论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10-02 22:20
                      收起回复
                        ○从辩证法看哲学思维的扭曲
                        🐊
                        辩证法是一套不错就误的学说,亦无实用价值,几乎都是臆想而未作严格论证,彰显哲学是一种浅陋的思维。
                        辩证法三大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
                        2、质变量变规律。
                        3、否定之否定规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10-03 07:44
                        回复
                          ◇术语扭曲
                          🐊
                          ①辩证,辨析考证。
                          ②辩证法,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辩证法认为事物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而这些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
                          (摘于《汉语词典》)
                          .
                          说:
                          谨按“运动、发展、变化”的定义,故dialectics理当译作“辩运法”,而非“辩证法”。
                          “运”是中国古代的函数学名词,而哲学家谈运动、发展、变化时,亦爱讲些数学,故名副其实。
                          “辩证”是中医术语,又叫“辨证”,是辨治同症不同病的诊断学说。与“运动、发展、变化”相比,可谓风马牛不相及。
                          可见哲学是一种扭曲思维。学科思维宜缜密,每个学科术语都马虎不得。学科术语的扭曲必将形成整门学科的扭曲。思维被扭曲了,所思、所言、所行都会马马虎虎。
                          略证:
                          此是“举一反三”的思维原理。若学科术语都马马虎虎,学科思维必然亦马马虎虎。“马虎”是新文化时期的流行语,是哲学的社会语病,古汉语无之。
                          由于辩证法不实用且有误,因此人们在日常口语中,常把哲学辩证置换成中医辩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0-10-03 07:53
                          回复
                            古汉语中并无“马虎”之词,当然亦无“马马虎虎”之语,此词仅收于《现代汉语词典》。
                            引证: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 顾局长的脾气就是一点不肯马虎。”
                            秦牧 《艺海拾贝·广州城徽》:“虽然艺术是一个整体,不容对某一部分马虎从事,但这点道理却是和‘突出重点’的道理辩证地统一起来的。”
                            杨朔 《万古青春》:“没有联络员,耳目眼睛都没有了,你别马虎大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0-10-03 08:30
                            回复
                              2025-08-13 13:44: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对立统一规律
                              🐊
                              黑格尔辩证法是很肤浅而有害的哲学,其对立统一规律几乎不成立。
                              (1)设A与B对立,A与B统一,则A是何物?B是何物?没作定义,则属于理论严重残缺不全。
                              (2)哲学是一种臆想思维。世上有太多不对立,不统一,而他们就是视而不见。如宇宙、太阳光、地球、鸡蛋、空气、鱼……,请问谁和谁对立,谁和谁统一?退一步说,假设你真的发现其中有对立统一,又是如何论证的?凭臆想就是真理吗?
                              (3)哲学是一种浅陋的思维。对立统一规律浅陋至于无用。用老一辈反哲学人的话说:卑之无甚高论。
                              另外,我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本可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齐名,也被浅陋的对立统一规律扭曲成了封建迷信。
                              如果全国师生的脑子里装满了这些哲学畸形思维,则他们还能正常地学习和研究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0-10-03 19:4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