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吧 关注:4,065贴子:1,193,506

略谈“湘关米事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10-11 07:45回复
    历害啊,略谈,略得彻底啊


    IP属地:上海3楼2020-10-11 18:22
    回复
      《三国志吕蒙传》:后(关)羽讨樊,留兵将备G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魏使于禁救樊,羽尽禽禁等,人马数万,讬以粮乏,擅取湘关米。权闻之,遂行,先遣蒙在前。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至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羽不闻知。遂到南郡,士仁、麋芳皆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10-12 07:37
      回复
        关于湘关米的话题其实早在几年前我就曾对人解释过自己的看法,本贴算是较为详细地重新论述一遍,用以纠正很多人对于该事件的理解偏差而产生的错误结论:孙权用关羽“擅取湘关米”的借口去袭击荆州。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10-13 07:26
        回复
          首先,需要说明一下这算是网络上由来已久的争议性话题,那就是很多人都不理解孙权到底是以何种借口去偷袭“盟友”刘备的?孙权怎么能够不先占据任何道德高地而公然地违背契约?
          史书对此早已明确给出了答案:
          《三国志武帝纪》:孙权遣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王自洛阳南征羽,未至,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围解。王军摩陂。二十五年春正月,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
          《三国志吴主传》:权内惮羽,外欲以为己功,笺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曹公表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封南昌侯。权遣校尉梁寓奉贡于汉,及令王惇市马,又遣朱光等归。
          孙权所谓的讨伐关羽以“自效”于曹操,就是对朝廷称臣的一种明示,《吴主传》记载“遣校尉梁寓奉贡于汉”,其实此处记载为【汉】就是表明了孙权当时的态度,这表明了孙权对汉朝是忠诚的,而曹操控制了汉朝,因为关羽出兵攻打曹操的汉朝,所以孙权讨伐关羽即为帮助朝廷消灭叛乱。
          这就是孙权讨伐关羽冠冕堂皇而又无懈可击的理由,以公家汉朝之名去偷袭荆州正是再合适也不过了,假设孙权以任何私怨报复都将会被世人唾以“不顾大局”等骂名,孙权怎么可能会用什么“擅取湘关米”等借口去对付刘备呢?这完全是授人以柄的行为,孙权对于荆州垂涎已久,与近臣心腹更是计出万全,所以也绝不会及此蠢事。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10-14 00:08
          回复
            孙权在擒杀关羽本人之后仍不忘“诛心”,《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
            所谓“传首”即将罪大恶极的军阀、战犯斩首,然后把脑袋送到朝廷(都城)作为战利品,一般曝于闹市。
            《后汉书刘玄传》:九月,东海人公宾就斩王莽于渐台,收玺绶,传首诣宛。更始时在便坐黄堂,取视之,喜曰:“莽不如是,当与霍光等。”宠姬韩夫人笑曰:“若不如是,帝焉得之乎?”更始悦,乃悬莽首于宛城市。
            《后汉书刘虞传》:瓒乃诬虞前与袁绍等欲称尊号,胁训斩虞于蓟市。先坐而沟曰:“若虞应为天子者,天当风雨以相救。”时旱埶炎盛,遂斩焉。传首京师,故吏尾敦于路劫虞首归葬之。
            《汉晋春秋》:关靖曰:“吾闻君子陷人於危,必同其难,岂可独生乎!”乃策马赴绍军而死。(袁)绍悉送其首於许。
            《后汉书吕布传》:布及宫、顺皆缢杀之,传首许市。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10-15 00:07
            回复
              王莽被斩杀之后首级送到更始帝刘玄所在宛城(《后汉书》:更始入都宛城),刘玄命令将王莽首级悬于市集。到了东汉末年,各地军阀相互厮杀混战,胜利方也都会将失败方的脑袋送到汉帝所都之城(李郭时长安、曹操时许都)。如公孙瓒杀害幽州牧刘虞之事,这证明了公孙瓒想要用刘虞首级获得长安朝廷的支持,而刘虞手下吏民们则普遍认为刘虞死于非命,而并非谋反,所以要抢回首级埋葬。冀州牧袁绍后来又斩杀了公孙瓒等人,把他们的首级全部都送到许都,虽然当时袁曹之势已成水火,但是袁绍也必须要将罪臣之首交付给朝廷表彰己功。另外还有像曹操消灭吕布之后,依然将他们的首级送到许都闹市示众。
              所以,孙权声称归顺朝廷,想要“讨羽自效”,那么他最后也必然要将关羽的脑袋送给朝廷方为完成全部讨贼流程。不过孙权这里故意抖了机灵,他把关羽首级送到了曹操所在的洛阳而非献帝所在的许都,这也非常吻合《魏略》所云“孙权上书称臣,称说天命”,孙权故意把曹操抬高到和汉帝并驾齐驱的地位,这样一来孙权不仅是为汉朝讨伐关羽,更是为曹操讨伐关羽,这样既有了大汉名义,还把祸水引给了曹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10-16 00:02
              回复
                说了这么多无非想说明孙权想要消灭关羽,霸占荆州完全有好得多的“借口”,那就是走忠汉路线,只有打着忠于朝廷的旗号才可以取得更多舆论支持,才能够不必拘束于所谓的孙刘盟约(归附朝廷亦属拨乱反正、弃暗投明),同时也更符合孙权自身的利益。
                以此观之,关羽取不取湘关米又能改变得了这种意识层面的事情吗?显然不能。又“湘关米事件”仅被记载于《三国志吕蒙传》当中,其余如《蜀书》诸传包括《先主传》、《关羽传》皆未言及此事,还有《吴书》诸传如《吴主传》、《陆逊传》也丝毫不提,表明“擅取湘关米”和吕蒙本人关联更大,但与他人无关,这点下面会详细说明。
                只不过很多人都误认为《吕蒙传》记载的【(关羽)擅取湘关米。权闻之,遂行】意味着孙权将此事视作为刘备方开衅的决定性证据,那么我也要说明一下这里面的逻辑关系。
                1、所谓“遂行”只是表明了孙权听说了“湘关米事件”之后就正式开始行动,并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孙权是为了湘关米被夺而去袭击荆州的,具体孙权打着忠汉旗号行夺地杀将之事上面已经论证完毕。
                2、吴国鼓吹曲中有《关背德》、《通荆门》,《宋书》记载前者“言蜀将关羽背弃吴德,心怀不轨”,后者“关羽自失之愆,戎蛮乐乱,生变作患,蜀疑其眩,吴恶其诈”。又有《典略》载关羽曾放言“貉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于是“权闻之,知其轻己,伪手书以谢羽,许以自往”。这些都表明孙权想要找个袭击关羽的“借口”真是相当的多,难道关羽抢个湘关米就是“背德”和“心怀不轨”?就是“自失之愆”?显然,在“数生狐疑,疆场纷错”(见《鲁肃传》)的吴蜀荆州问题上,抢个湘关米根本不是什么大事,甚至可能都算不上事。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10-17 08:02
                回复
                  还有人认为“湘关米事件”是吴国自导自演故意诬陷关羽的,陆逊曾经在给关羽的书信中写道“喜邻威德,乐自倾尽”之语,他们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孙权愿意把扬州资源全部奉献出来,以用作关羽北伐之资。因此关羽取湘关米其实是孙权默许的,只不过后来又变卦反悔了,成为了关羽的“罪证”。
                  对于这种毫无根据的揣测,看不懂古文的水平和极其奇葩的理解能力,本人也确实为这类人感到汗颜。
                  《三国志陆逊传》:逊至陆口,书与羽曰:“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一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庆拊节,想遂席卷,共奖王纲。近以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禀良规。”又曰:“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兹。闻徐晃等步骑驻旌,闚望麾葆。操猾虏也,忿不思难,恐潜增衆,以逞其心。虽云师老,犹有骁悍。且战捷之后,常苦轻敌,古人杖术,军胜弥警,愿将军广为方计,以全独克。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傥明注仰,有以察之。”羽览逊书,有谦下自托之意,意大安,无复所嫌。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10-18 08:21
                  收起回复
                    陆逊给关羽的书信中先是一通溜须拍马,讨得关羽欢心。后来又明确提到了徐晃近日率军前来增援襄樊,并且曹操一定会给徐晃增添兵力,希望关羽多加注意。最后陆逊还自谦“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如果把结合上下文去理解“乐自倾尽”的意思,那就是陆逊表示自己说得全部都是肺腑之言,也愿意给关羽提供一些建议,而并非是提供任何财力物力的支援,更没有涉及粮米之类。
                    何况关羽在阅读完信件内容后的反应是“意大安,无复所嫌”,这就证明关羽也接受了陆逊对自己的谦下态度,认为孙权让陆逊这样的书生屯驻陆口对自己没有威胁,仅此而已。如果关羽真的能读出孙权方愿意供给粮草之类的意愿,何不大大方方伸手去要,反倒要去取什么湘关米?陆逊又何必不在书信中明确表示出来?
                    《英雄记》:布初入徐州,书与袁术。术报书曰:“、、、将军有三大功在术,术虽不敏,奉以生死。将军连年攻战,军粮苦少,今送米二十万斛,迎逢道路,非直此止,当骆驿复致;若兵器战具,它所乏少,大小唯命。”布得书大喜,遂造下邳。
                    袁术为了让吕布帮自己袭击刘备,明确在信中提到了送米二十万斛,其他武器装备更是“大小唯命”,这才是一个真正愿意提供实质援助的姿态,而绝不可能给出什么模棱两可,语焉不详的文字内容。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10-19 00:03
                    回复
                      还有一个明证,那就是《典略》记载:羽围樊,权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进,又遣主簿先致命於羽。羽忿其淹迟,又自已得于禁等,乃骂曰:“铬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权闻之,知其轻己,伪手书以谢羽,许以自往。
                      显然,如果孙权、陆逊等人想要真心帮助关羽的话,也大可以直接派兵攻打淮南或者供给粮草辎重等支援,何必还要派遣使者去请求参战而又故意迟到呢?关羽当时已消灭于禁等军,志得意满,自然不将孙权放在眼里,陆逊又写信给关羽令其**大意,江东君臣早有吞并荆州的想法,当然不会当冤大头把什么军事物资白白送给关羽了,试想如果关羽真的走了大运把襄樊给打了下来,孙权岂不是要直接对关羽屈膝称臣了?
                      所以,孙权、陆逊谁都没有曾许诺给关羽任何帮助,都只是表面上的奉承以骄关羽之心,而关羽虽然急需兵力和粮草(求助刘封,催促糜芳),但是也并没有愚蠢到会认为孙权真的能帮自己,正如裴松之所言“荆、吴虽外睦,而内相猜防”。这同时也就证明了,孙权不可能设下什么湘关米的陷阱给关羽,因为这对于孙权而言只能是白白的消耗自己实力,关羽更不会轻易地相信孙权会有什么“好心”。
                      只不过结局就是关羽“擅取湘关米”后孙权就派吕蒙等人借机袭击了荆州,那么“湘关米事件”对于孙权的整个荆州战略到底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10-20 00:03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10-21 00:04
                        回复
                          湘关的地理和位置
                          《三国志鲁肃传》:备遂割湘水为界,於是罢军。
                          《三国志吕蒙传》:刘备请盟,权乃归普等,割湘水,以零陵还之。
                          《三国志先主传》: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
                          《三国志吴主传》:未战,会曹公入汉中,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权令诸葛瑾报,更寻盟好,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
                          刘备与孙权之间所谓的“湘水之盟”正是出自鲁、吕二人传记,其大意为荆南四郡中地理位置相对靠西的零陵、武陵归刘备,相对靠东的长沙、桂阳则归孙权,双方以湘水为界。《三国志集解》中赵一清引《方舆纪要》“湘口关在永州府北十里,潇、湘二水合流处也”,又谭其骧地图中标注三国时“湘关”在荆州零陵郡泉陵偏北,正好有汇流处,可见二者当吻合无误。
                          湘水是洞庭湖水系中最主要的河流,支流甚广,晋朝罗含《湘中记》曰:“有营水,有洮水,有灌水,有祁水,有宜水,有舂水,有烝水,有耒水,有米水,有渌水,有连水,有浏水,有沩水,有汨水,有资水,皆注湘。”湖南永州(泉陵)段湘水能达至湘东、长沙、桂阳等地郡县,皆可用于民生、农业、商业用途。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10-22 00:03
                          回复
                            湘关的作用
                            《资治通鉴注》:胡三省曰:吴与蜀分荆州,以湘水为界,故置关。
                            《读史方舆纪要》:湘水实贯于数郡间矣时又置关水上,以通商旅,谓之湘关。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得于禁降军,粮食乏绝,擅取权湘关米。权闻之,遂发兵袭羽。
                            湘水作为天然的孙刘地盘分割线,当然也要设置一些关卡用以盘问、巡察两地行人、商旅,特别是在荆南四郡的商人为了运送货物到对方地盘做买卖,而南荆行水路又必经湘水,那么湘关也就因此有巨大地人流量和价值。至于湘关本身并不属于刘备或孙权其中一方,而是双方共同拥有的关卡,具体如何分属管理,由于史料不详我们当然无法做具体分析,但是依照约定“割湘水为界”来看就知道一定是各家各法,各有治理。对孙刘而言,湘关给予他们最大的实际利益应当还是商人税收(关税)部分。
                            《汉书武帝纪》:徙弘农都尉治武关,税出入者以给关吏卒食。
                            《晋书载记》:(姚)兴以国用不足,增关津之税,盐竹山木皆有赋焉。群臣咸谏,以为天殖品物以养群生,王者子育万邦,不宜节约以夺其利。兴曰:“能逾关梁通利于山水者,皆豪富之家。吾损有馀以裨不足,有何不可!”乃遂行之。
                            关(津)税就是依照商人的货物种类缴纳赋税,而湘水又是江边也就自然会有口岸码头、邸阁货仓等设施用以停泊船舶和储存货物,猜想当年孙刘双方在湘关应该都有不菲的税收收入,而湘关也经常是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10-23 08:05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0-10-24 00: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