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乾隆九年--乾隆十一年皇后殿的建立
“天地一家春”是臣子颂圣的,出处是唐杨巨源《圣寿无疆词》之四:“云山九门曙,天地一家春。”。天地一家春殿,原有匾“山容水态”挂天地一家春后檐前,乾隆四年(1739)正月遵旨移至屋内,向北悬挂。天地一家春最北之十五间房在雍正七年(1729)挂御书“茂育斋”匾,后又易额“水容峰翠”,至乾隆五年(1740)最终定名为泉石自娱。
图二 乾隆九年九州清晏景区格局
从雍正朝至乾隆九年九洲清晏的格局基本未变,见图二。从中可以明显看到图一中的皇后殿并不存在,在皇后殿的位置其实是片被游廊环绕的空地, 这可在乾降四年前绘成的彩绘绢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之一的《九洲清晏》(图三)中明显看出。
但成图于乾隆十年左右的木刻板《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九洲清晏》(图四)中皇后殿就已经出现了。木刻板《圆明园图咏》由沈源、孙祜所绘,也为四十景;御制诗后附有鄂尔泰、张廷玉、张若霭等大臣的注释,全部文字均由张若霭缮写。由于张若霭谢世于乾隆十一年,因此木刻板底本的成图时间当在乾隆九年至十一年之间。
将乾降四年前绘成的彩绘绢本《九洲消晏》局部与成图于乾隆十年左右的木刻板《九洲清晏》局部(见图五)相对比,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在彩色绢画中九洲清晏殿东南廊院是空的,只有游廊。而在木刻图内此处已有三间两卷皇后殿,殿西带有两个耳房,殿后有游廊通往西边的皇帝寝宫九洲清晏殿,殿前还正对着一个形制完全一样三间两卷带两个耳房的倒座房,两殿东部还有一个配殿,形成了一个封闭的院落。这个院落的形制明显是为皇后或某个宠妃(可能性较小)所建:封闭的小院,与皇帝的寝宫最近,而且有游廊相连。而在乾隆二十八年以后样式雷的图纸上这个三间两卷殿确实被标注为皇后殿,因此至少乾隆继后那拉氏,嘉庆帝的孝和皇后和道光帝的孝慎皇后之一住过这个院落,而这个院落在乾隆九年至十一年间建成。
图三 彩绘绢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之《九洲清晏》
图四 木刻板《圆明园图咏》之《九洲清晏》
图五 彩绘绢本和木刻板《九洲清晏》皇后殿区域局部对比
乾隆十一年-乾隆二十八年这二十年缺乏相关资料,但从乾隆二十八年以后的样式雷图纸可以发现天地一家春格局包括皇后殿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乾隆九年--乾隆十一年皇后殿的建立
“天地一家春”是臣子颂圣的,出处是唐杨巨源《圣寿无疆词》之四:“云山九门曙,天地一家春。”。天地一家春殿,原有匾“山容水态”挂天地一家春后檐前,乾隆四年(1739)正月遵旨移至屋内,向北悬挂。天地一家春最北之十五间房在雍正七年(1729)挂御书“茂育斋”匾,后又易额“水容峰翠”,至乾隆五年(1740)最终定名为泉石自娱。

从雍正朝至乾隆九年九洲清晏的格局基本未变,见图二。从中可以明显看到图一中的皇后殿并不存在,在皇后殿的位置其实是片被游廊环绕的空地, 这可在乾降四年前绘成的彩绘绢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之一的《九洲清晏》(图三)中明显看出。
但成图于乾隆十年左右的木刻板《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九洲清晏》(图四)中皇后殿就已经出现了。木刻板《圆明园图咏》由沈源、孙祜所绘,也为四十景;御制诗后附有鄂尔泰、张廷玉、张若霭等大臣的注释,全部文字均由张若霭缮写。由于张若霭谢世于乾隆十一年,因此木刻板底本的成图时间当在乾隆九年至十一年之间。
将乾降四年前绘成的彩绘绢本《九洲消晏》局部与成图于乾隆十年左右的木刻板《九洲清晏》局部(见图五)相对比,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在彩色绢画中九洲清晏殿东南廊院是空的,只有游廊。而在木刻图内此处已有三间两卷皇后殿,殿西带有两个耳房,殿后有游廊通往西边的皇帝寝宫九洲清晏殿,殿前还正对着一个形制完全一样三间两卷带两个耳房的倒座房,两殿东部还有一个配殿,形成了一个封闭的院落。这个院落的形制明显是为皇后或某个宠妃(可能性较小)所建:封闭的小院,与皇帝的寝宫最近,而且有游廊相连。而在乾隆二十八年以后样式雷的图纸上这个三间两卷殿确实被标注为皇后殿,因此至少乾隆继后那拉氏,嘉庆帝的孝和皇后和道光帝的孝慎皇后之一住过这个院落,而这个院落在乾隆九年至十一年间建成。



乾隆十一年-乾隆二十八年这二十年缺乏相关资料,但从乾隆二十八年以后的样式雷图纸可以发现天地一家春格局包括皇后殿没有发生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