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马吧 关注:1,888贴子:172,111

从历史收藏看大轮子车子很多,小轮子的车子几乎见不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木牛流马吧讨论大轮子小轮子省力其目的是与制作木牛流马有关,这个题目就是个抬杠的题目,如推一个婴儿车和推一个老人车重量不同,省力也不同,小车装货量和大车装货量也不同,火车、汽车、飞机的运行路况不同。
现代人懂物理会计算,古人可能都是文盲,所以流传下来的都是大轮子运输工具,由于现代人懂物理认为小轮子省力所以制作了许多小轮子的木牛流马。现代人用小轮子制作飞机,用小轮子制作火车,古人可做不到,。


IP属地:河南1楼2020-10-19 19:55回复
    楼主是贴吧中少有的坚持“木牛流马是传统独轮车”观点者。发表的一些帖子与独轮车资料也很有参考价值。
    所有为了探究木牛流马真相而真正付出努力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
    我性子急,为了说明问题习惯举一些比较极端的例子,容易被人当成是“抬杠”。
    如有言辞不当之处,请见谅。
    下面说正题,说说历史上为什么大轮子的车多,小轮子的车少。
    首先,大与小的标准是人的主观判断。
    到底多大算大?多小算小?其实完全没有标准。举个例子,商朝战车轮径,约在 130~140厘米,那魏晋独轮车车轮直径约1米,算大还是算小?车轮直径约60CM的鹿车车轮算大还是算小?
    其次,还是那句话,用多大的轮,根据需要。
    古人可能知识不及现代人,但智商不低于现代人。即使不懂计算,也能根据经验和实验做出判断。古代的车主要是畜力车,所以车体尺寸(包括轮子大小)是要适应牲畜的体型大小的。这就造成了最简单的主体框架结构和最省力的车轮大小是相对固定的,大了或小了都不太适合。
    使用人力推动的独轮车,车体尺寸(包括轮子大小)是要适应人的体型大小的,也就是现代所说的符合“人体工程学”。所以最简单省力的独轮车结构和车轮大小也是相对固定的,大了或小了也都不太适合。
    这就是传统独轮车车轮一定比马车车轮和牛车车轮小的原因。宋代独轮车车体大,轮子也很大,那是因为也使用畜力,载重不输小型马车。
    第三,这些符合工程学原理、设计合理的车辆,肯定会大量存在并有机会留存下来。特殊用途或设计不合理者,必然会极少使用和极难留存下来。如果你认为它们都是“大轮子”,那只是按你个人的“大小”标准做出的主观判断。如果你认为“大”比“小”省力,那也属于主观判断。


    IP属地:黑龙江2楼2020-10-19 23:58
    收起回复
      2025-09-22 01:49: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你这篇文章说的非常好,“使用人力推动的独轮车,车体尺寸(包括轮子大小)是要适应人的体型大小的,也就是现代所说的符合“人体工程学”。如果光论车子大小轮子谁省力就容易引起抬杠,近期吧里发帖人的物理水平让人佩服,有绘图,有计算公式等等说实话我真看不懂,不过看到有轮轴与拉力的关系是不是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就省力?不符合的就不省力?我觉得这还用讨论吗?独轮车的轮子大小与车子的大小是有很大关系的,是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关键是轮子大了平衡不容易掌握,容易偏沉,“少则否”也适合独轮车,古人把鹿车改成大独轮车是经过多次改进的,欧洲有人就佩服中国的这项发明。
      现代人认为独轮车简单,只要你推一次载重的独轮车走山路不侧翻就算你有本事。另外我不赞同把木牛流马造成小四轮车的原因之一就是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独轮车与鹿车的最大差别是把载重部分放在大轮子的两侧,这样不仅载重多了,而且比鹿车省力。解放前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独轮车,我父亲就有一辆。独轮车的发明者是有大智慧的,关键是大车轮的制作在三国时期已经达到结实耐用,并且轮毂做的非常好,如果使用小轮子会经常坏在路上,也就不会出现行如流马的壮观队形的。现代人摆脱不了两轮和四轮车的思维,在三国时期,两辆车和四轮车制造早已达到顶峰并且开始衰落,在军事上已经减少使用了。有人把木牛流马制作成两轮车和四轮车只能被后人讥笑。有人说四川成都有两轮车的车辙印记,我认为那是马车的轮子印记,在古代双辕车只有牲口才能拉的动,事实证明,车辙印记的路段不是诸葛亮行军的路段。
      两轮车不可能,四轮车就更不可能了,不仅转弯不灵活,车子载重以后木头车轮很容易损坏。现在的小轮,都是多轮的,并且都是受场地、路况限制的。。。


      IP属地:河南3楼2020-10-20 10:46
      收起回复
        在经常下雨路滑、容易侧翻的栈道行走,不会只是一人推车,流马运粮是随军行动,可能有士兵帮助推车,独轮车一般在好路段是一人推车,在不好路段都是有人推拉行走的,否则很容易侧翻。至于当时走的栈道路况,肯定是修好才走的,古文说的不是诸葛亮运粮时的栈道状况,后来没有水中柱,只剩下挑梁,路面震动,也只是几个路段,但对于转弯不灵活的小四轮车更不适合,虽然载重不多,由于车身重,再由于路面倾斜更不好掌握方向,四轮车载重以后在不好的路段磨动方向不是那么容易的。小轮四轮车由于车架低不符合人体工程力学,不仅推着累,拉着更累,还不容易掌握方向。人不管推拉车子都不能长时间一直弯腰行走,拉纤也同样,所以造木牛流马车子首先必须符合人体工程学。


        IP属地:河南4楼2020-10-20 12:47
        收起回复
          原文:
          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后杠与等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
          解读:
          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后杠与等。(断句):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
          文中没说板方囊二枚是横着摆放的。


          IP属地:河南5楼2020-10-20 13:42
          收起回复







            IP属地:黑龙江6楼2020-10-20 14:00
            收起回复
              原文:
              流马尺寸之数,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前脚孔分墨二寸,去前轴孔四寸五分,广一寸。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长二寸,广一寸。后轴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与前同。
              “后轴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与前同。”——
              请问后轴孔去前杠分墨只有一尺五分,这么短的尺寸怎么能造四轮车?


              IP属地:河南7楼2020-10-20 14:03
              收起回复
                看了你的图示很好,不像有些人说的天花乱坠但无图示,问题是前轴与后轴间距只有一尺五寸能行吗?三国尺寸一尺=24.2cm,一尺五寸=36.3,车轮半径小于18厘米,车轮直径大约在30cm左右,从以上数据来看,承重整车重量大约200斤还行。


                IP属地:河南8楼2020-10-20 19:45
                收起回复
                  2025-09-22 01:43: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大家想做的四轮车与上图相比如何?古栈道年久失修,板缝变宽,小轮子行走如走山路。
                  曾有人专门去古栈道考察,认为木牛流马不可能是四轮车,因为古栈道弯道多,四轮车转弯不灵活不可能是木牛流马,根据历史考古,没发现有转弯功能的四轮车。


                  IP属地:河南9楼2020-10-21 18:58
                  收起回复


                    无转向系统不代表不能转弯,独轮车与两轮车没转向系统,都能灵活转弯。
                    无转向系统的四轮车,需要转弯时,只需将2个轮子抬高不接触地面(相当于临时变成两轮车)
                    即可!
                    很简单的思路,古人的智慧不低,特别是能工巧匠,很容易 从实践中想到这一点。


                    IP属地:黑龙江10楼2020-10-21 21:54
                    收起回复
                      独轮车轮子大,平衡不好掌握,普通人发明不了。大轮子,普通老百姓做不了,过去的普通老百姓只会做鹿车。栈道不是柏油路,木板湿涨干缩,风吹雨淋,会出现高低不平翘曲现象的,缝隙也会变大,我是木工,这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10-22 07:27
                      收起回复
                        作木牛流马法最大的疑点是木牛有形象没尺寸,流马光有尺寸,没有马的形象描述,这不符合制作设计,如果去掉开头的流马尺寸之数,文中没有一个描述流马的构件,这不符合逻辑。
                        作木牛法中有详细的木牛形象描述,没有制作木牛的尺寸,这不符合情理。木牛有“转者为牛足”的轮子猜想;做流马法中有前轴孔、后轴孔的猜想。但是古代的木轴用途广泛,有画轴、线轴,现代纺织车间都有线轴,有的独轮车上面有两个两头尖的绳轴是为了绑扎货物的。
                        作木牛流马法中有“摄者为牛秋轴”是说车后两根直木把手的,是木牛的双辕(牛仰双辕)。
                        流马法中有轴孔,没轴长的尺寸,更没轮子的尺寸。


                        IP属地:河南12楼2020-10-22 11:33
                        收起回复











                          IP属地:河南13楼2020-10-22 19:04
                          回复










                            IP属地:河南14楼2020-10-22 19:45
                            回复
                              2025-09-22 01:37: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摩擦力计算公式(不论滑动摩擦还是滚动摩擦,公式都是这个,唯一不同时摩擦系数μ不同):f=μ*W 其中μ为摩擦系数,W为正压力
                              “流马“受米4斛6斗,按70公斤,加上装置自重及部分武器装备,按总重100公斤计算,则
                              车轮滚动摩擦阻力f₁=μ₁*W=(0.05~0.08)*100公斤=5~8公斤(几个轮子时都是相同的,因总压力相同)
                              车轴滑动摩擦阻力(有润滑时)f₂=μ₂*W=(0.07~0.15)*100公斤=7~15公斤(几个轮轴时也都是相同的,因总压力相同),
                              车轴滑动摩擦阻力(无润滑时)f=μ*W=(0.2~0.5)*100公斤=20~50公斤(几个轮轴时也都是相同的,因总压力相同)
                              由三国时期技术发展水平可知,车轴是滑动摩擦,有润滑,
                              则“流马”按车轴有润滑,总阻力f₁+f₂=(5~8)公斤+(7~15)公斤=(12~23)公斤


                              IP属地:黑龙江15楼2020-10-23 09:2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