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论坛吧 关注:1,571贴子:11,676
  • 8回复贴,共1

公与私的关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任何一个群体(包括动物群体),不论大小,在其内部都存在着一种无形的文化氛围(或者说文化生态,或者说软环境,或者说心态环境,或者说精神世界)。认识到也好,认识不到也好,重视它也好,轻视它也好,它都是客观存在的。文化二字准确讲是二个词。文是名词,和武相对,就是保持群体成员处于一种和谐状态。化是动词,化是转化,是变化,是改变。文化二字合起来它的本义就是去掉不和谐因素,实现群体的和谐和凝聚力。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正确理解公与私的关系。
公指一个群体。可以是班级,是学校。可以是班组,是企业。可以是部门,是单位。可以是班排,是连队。可以是家庭,是家族。可以是村(社区),是乡镇(街道)。从大处说是社会,是国家,是全人类。就大群体和小群体而言,也是一个公与私的关系。
我从中医扶阳学派的“阴阳合一”之道,“天人合一”之道,“形神合一(身心合一)”之道,以及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之道得到启发,进而得出公私合一之道。
长期以来,无论是提倡道德的人还是私心重的人,都是用公私对立的观点来看问题,认为公私之间是对立的,不相容的。然而真正的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公私(这种私是正当的个人需求之私)之间是互利的,相容的。公中有私,私中有公。
公为众私,脱离了公,每个人的私就失去了保障。正如老子所说:“鱼不可脱于渊”。许多人成就了,发达了,做出了成绩,就认为只是他个人努力,看不到群体为其创造的条件,看不到“公”所起到的无形作用,这是一个必须纠正的严重错误。要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长辈的扶持,感恩师长的教诲,感恩前人的智慧,感恩同伴的相助,感恩社会的付出,感恩天地的造化。正如法国思想家卢梭所说:“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孝道、担当、付出就是感恩报恩的表现,也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只有唤醒感恩报恩之心,才能形成社会和群体的强大凝聚力,才能有人类社会和群体的强大生命力。同样,没有私,也谈不上公,或者这种公是某种借口甚至空壳。公是每一个个体的正当需求(安全感和生存权)得以保障的基础。为公就是为了群体的利益,或者为群体中一部分人甚至个体的利益但同时也有利于群体至少是不损害群体的利益。老子指出:“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不是损公肥私,是损公害私。不是大公无私,是为公利私。不是公而忘私,是公而得私。
请认清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自己也是群体的一分子,很多时候照顾好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也是为公的表现。为公要从够得着的地方开始,照顾好自己就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和牵挂,减轻了单位的责任和付出,为社会增加了一名健康成员,减少了社会的负担和义务。
公而私,私而公,这就是公私合一之道,就是命运共同体,就是同舟共济。公私合一之道统一在什么地方,统一在“生”。楼宇烈教授指出:中国文化是生生之学,生生之道。私是为了己生,公是为了众生,没有一个个己生就没有众生,同样没有众生作为一个个体也无法生存。这就是共生共存。
这里存在一个担当的问题。当公的利益受到威胁或者侵犯的时候,当公的利益需要的时候,能否站得出,顶得住,主动吃亏,甘当“傻子”,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公私观是否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老子说:“圣人后(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在一个群体中,总会有某些个体为了自己不惜牺牲群体的利益,并可能一时得逞。如果任其蔓延,不加扼制,就给整个群体的心态带来震动,甚至群起仿效。人们会说:别人可以这样做,我为什么不行,造成了负面攀比。这样整个群体就衰落了,最终人人都是牺牲品,没有一个赢家。所以天下兴亡,从我做好,绝不学走下道的,才能带好整个世界,才会有自己和社会的美好未来。


IP属地:山东1楼2020-10-26 15:23回复
    谈论的已经比较到位了,感觉还是从外面谈的,没有触及根本所在。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10-27 16:16
    收起回复
      还是逃不脱一个功利和说教模式。最关键的是把来龙去脉真正说清楚,让人明白后,自觉,自度。自然而然。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10-27 16:20
      回复
        置顶讨论


        IP属地:江西4楼2020-10-28 18:34
        回复
          不从根本上解决,说的再好,道理再清楚,具体到每一个人最终还是会有一个选择问题,他自己去按照自己的标准来选择公或私,来争取他自己认为的最大的利益。所以,这样子没有触及根本的问题或道理,就是空洞苍白的问题或道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10-29 08:03
          收起回复
            公与私,是一体中阴阳矛盾对立的双方,该双方是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的、运动变化的双立统一体。它的运动规律,就是先后次序的变换,如同唯物的,先物质后意识,变换成唯心的,先意识后物质。因此说,宇宙的根本规律,其实就是内在次序的变换。如同来是,从无到有,从0到1,从1到2,从2到3,依此类推无穷;回是,从无穷到3到2到1到0到无。人们把这两大规律简称后,就是“一分为二的对立统一”,再简化后就是“1221”。此两大规律,今天的我们把它称为,客观逻辑规律,诸葛亮称为天机(语出《诸葛亮全书》最后半页),圣经称的“弟兄姊妹”,易经称的“四象”。从而使我们便知道了,没有一分为二,就没有对立统一,对这一规律的反映认识是相反的,即对立统一的一分为二,诸葛亮此规律你为,“天下大势”,今天的我们把这一规律称为,“主观逻辑”。而真理定义的核心是,主观逻辑被客观逻辑统一是真理,反知,客观逻辑被主观逻辑统一是谬误。因此真理的十八字定义里的“主观被客观的统一”是指主观逻辑被客观逻辑的统一,这一原理就是易经的八卦原理和圣经说的父在子里面,子在父里面的原理。如同今天,公私是个对立的一体,如果公在先,私在后,把这一次序而表现出来的社会形态,人们把它称为社会主义。如果私在先,公在后,人们把它称为资本主义。神道就是公私之道,魔道就是私公之道。坚持神道,反击魔道,这不仅仅是中国人民,而且是全世界人民克己奉公的坚巨任务!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1-20 07:0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