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时候,咱们章丘有个修理白炽灯泡的地方,哪时候我小,我没去过,我父亲去过两次,我昨天突然想起这事,和很多人说起来,几乎所有人都不相信是真的。
我昨天发问了一下我父亲,他说大体位置应该是在普集和枣园之间,或者是靠近枣园的地方。
那个时候家里用的都是那种白炽灯泡,由于哪时的电压不够稳定,灯泡里面的钨丝经常就会断。钨丝断了灯泡也就不亮了。
一般情况去的时候,问一下一窝一块的,邻居家里有没有需要修的灯泡,凑够十几或者几十个,弄个包带着去修。这次你去,下次我去,一般是过个一年半载的就有个去的。
修理的时候师傅会把灯泡的底部正中的位置给先割个洞,然后用工具通过这个大概有10毫米直径的洞把钨丝换上,吹惰性气体然后用酒精灯把口封住,25W的灯泡,如果你愿意,给你换上40W的灯丝,你灯泡就是40W了,也比以前亮了。反之是一样的。修理过的灯泡会在底部留有一个小尾巴,有时候小尾巴没烧正当,朝一边弯着,看起来很别扭。
现在的想想那个时候的人真是手巧,什么都可以修理。在物质极度缺乏的年代,很多方法也是被逼出来的。现在物质丰富了,大部分东西也不需要修理了,特别是一些价值低的东西,都成了一次性的消费品,甚至不等他坏就换掉了。
社会发展的真快,回想起来也很有趣。
我昨天发问了一下我父亲,他说大体位置应该是在普集和枣园之间,或者是靠近枣园的地方。
那个时候家里用的都是那种白炽灯泡,由于哪时的电压不够稳定,灯泡里面的钨丝经常就会断。钨丝断了灯泡也就不亮了。
一般情况去的时候,问一下一窝一块的,邻居家里有没有需要修的灯泡,凑够十几或者几十个,弄个包带着去修。这次你去,下次我去,一般是过个一年半载的就有个去的。
修理的时候师傅会把灯泡的底部正中的位置给先割个洞,然后用工具通过这个大概有10毫米直径的洞把钨丝换上,吹惰性气体然后用酒精灯把口封住,25W的灯泡,如果你愿意,给你换上40W的灯丝,你灯泡就是40W了,也比以前亮了。反之是一样的。修理过的灯泡会在底部留有一个小尾巴,有时候小尾巴没烧正当,朝一边弯着,看起来很别扭。
现在的想想那个时候的人真是手巧,什么都可以修理。在物质极度缺乏的年代,很多方法也是被逼出来的。现在物质丰富了,大部分东西也不需要修理了,特别是一些价值低的东西,都成了一次性的消费品,甚至不等他坏就换掉了。
社会发展的真快,回想起来也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