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容分析:
内线:
这一届大赛的内线相对较薄,虽然中国队又是一口气带了5名内线。但是常用的只有3个。巩晓彬和纪敏尚都没有获得多少上场时间。在技术层面,这三位主力内线——单涛、吴乃群、刘玉栋。都有着一手中投,大家可以通过当时的录像看出来。
和中国队过去的内线一样。吴乃群和刘玉栋则类似于过去的四号位。这种四号位我在之前的86一代的评价中已经做过简评,这里不在累述。而我认为,他们两个四号位(而且经常摆到中锋)相对于之前球员的最大优势是他们的对抗能力的提升。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前场篮板都还冲抢的不错。比如吴乃群在与希腊的比赛中抢下7个前场篮板;刘玉栋在与巴西的比赛中抢下4个前场篮板。
在轮换上,因为进攻端的戏份不像现在那么重,他们会更多的把精力投入防守。这样的话,对自身体能要求不像最近这次那么大。所以在当时,虽然赛程较长,但是长时间的内线三人轮换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问题。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对比看出来。都是三人轮换的内线,为什么94年的轮换大体没出问题,可是去年却出了那样的事?难道现在的内线不如当时吗?当然不是的,只是内线的职责变了。不过,当时的内线在实力水平、等级能力、轮换人数都有限的情况下,还算圆满的完成了自己的辅助任务。
不足:还是老问题。单防能力和护框能力还是很一般。所以后场篮板的保护能力不足。在单涛下场的时候,平均身高只有两米的内线根本顶不住那些拥有强力内线的球队。事实上,在与西班牙的比赛中最后关头单涛被罚出场,我们甚至要用孙军顶上四号位。
锋线:
这是我们有史以来最好的锋线群,三位侧翼的主力可以说都是世界级的前锋。我们可以毫不掩饰的说,中国队这次突破历史就是靠着优秀的锋线完成的。虽然他们依然有着状态不稳定、个别场次表现差距较大的问题,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是我们晋级八强最重要一环的事实。
锋线的三位球员拿下了中国男篮577分中的286分(占比49.6%)、101次助攻的47次(占比46.5%)、204个篮板里的65个(占比31.9%)、63次抢断里的28次(占比44.4%)可以说他们是攻防兼备的。而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孙军的传球和组织能力无出其右,他也是当时中国队实际上的组织者虽然得分不多、命中率也不高,但是他场均送出了3.3次助攻(全队第一)、8+3+3的数据虽不够亮眼,但足够全面。
郑武是中国队的杀手,他的中投能力极强而且特别稳定,两分三分的命中率一样,都超过了百分之50。篮板能力强,场均的篮板球超过三个(全队第三),事实上我们可以在两年后的那场生死战中以篮板球做出更大的贡献。但他真正强大的是自己的大心脏,他在与巴西和西班牙的比赛中都命中了锁定胜局的进球,他是中国队真正的杀手,他生死战的表现还不止于此,在两年后面对安哥拉和阿根廷时、甚至在六年后面对法国时,我们都能看到他在生死战上出色的发挥。他是中国队两次晋级八强的直接功臣。
胡卫东,虽然他更多的是以轮换的身份在替补端发挥作用,但他是实际上中国队出线的最大功臣。他拿下了中国外线最后一次单届大赛的场均15+得分。无论是突破还是三分,他都贡献着自己最大的能量。与巴西队的加时赛中,他用突破一次次的击穿巴西的防线,直至最后胜利;与克罗地亚的比赛中,他单场投进9个三分,让库科奇记住了这个中国前锋。他也通过这届比赛成为中国锋线当之无愧的标杆。
此时的中国锋线群不再是那些迷你身形的得分机器、也不是那些质朴无华的三分射手、更不是那些空有身体的工兵蓝领。他们全面、他们攻守兼备、他们兼具着基本功和身体天赋。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的中国男篮都难有他们的匹敌者。所以,他们带着男篮走向了成功。
后卫:
和我们之前评价的86一代比,这个后卫线比较薄弱。主控阿的江几乎没有任何进攻能力。当然这个队也不需要他进攻。但是在对阿的江的使用中,我们已经明显的感受到了缺乏进攻能力的组织者对球队进攻的拖累。所以很多时候中国队会选择使用吴庆龙。但是吴庆龙并不是控卫出身,而且作为一个射手,持球进攻的能力不强,对对方防守阵型的改变能力有限。以至于大量的进攻是由锋线发起并终结的。
也就是说,后卫本身已经存在了巨大的问题。实际上当时的教练们应该已经发现了后卫需要以足够的进攻火力去带动组织。而不是单纯的控运和传球。但仅仅发现了问题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后卫问题的根源在于选材的盲目大型化,直接反映是原来的前锋降位置去打了后卫。这是个承前启后的时期,从94年开始,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一号位只有阿的江一人,在两年以后是一个都没有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关于后卫的名场面在中国队发生。我们也越来越接近自己所熟悉的那个时代。
主教练:
蒋兴权。其实他从青年队起就开始带这一批球员。对于球员他是很熟悉的。经历了一些大赛,在94年也已经有了丰富的执教经验。更可贵的是他以自己独特的智慧帮助中国男篮取得历史性突破。
我们不是什么强队,要想从一个死亡之组突围更多的只能依靠智取。在那个网络、媒体都不发达的时代,蒋兴权指导用自己的方式在热身赛上保存实力,在正赛上扮猪吃虎的方式是值得肯定的。当然,我们也能看到他在关键时刻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放权给队员并激励他们。这比有些志大才疏却不敢承担责任的年轻人不知好了多少。所以他们也在最关键的时刻顶住了压力,取得了成功。
在进攻端,他基本延续了传统中国队快速、机动、灵活的打法。很注重基本功的训练,这样让我们在关键时刻有着可以信赖的罚球水平,在与巴西和西班牙队的比赛中这一点得到了证明。球队的训练水平和体能储备很高,哪怕经历了八场高强度、高水平的较量,我们的球员还处于一个大体稳定的状态。这是十分不易的。
在防守端,其实受到比赛级别的影响。蒋指导的防守一直被大家低估了。各种阵型的联防的运用在小组赛的两场生死战里其实做得很不错,我们也尽了最大可能在防守端抵消了两个对手的内线优势。西班牙的中锋在下半场几乎没有发挥,让我们通过防守和篮板球一点一点蚕食对方的优势,直到反败为胜。对巴西的上半场则通过防守为球队的领先打下基础,上半场对方仅得30分。在争夺八强席位的比赛中,这些都是关键而不引人瞩目的。
如果说有什么不足,则是轮换太少。尤其是进入八强以后,在面对更高层次对手时我们应该放平心态,没有必要还是八人轮换打到底。如果轮换能多一些,我们是不是可以更好的锻炼队伍呢?未来的大赛里我们是不是会有更多可用之人呢?
当然,无论从球队表现还是比赛结果看,我们不用再质疑,胜利者是应该受到赞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