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戏曲事业得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据1950年统计,全区有职业剧团6个、半职业剧团40个、农村、工厂业余剧团219个,从业人员13000人。
1952年平山县政府为扶持西调秧歌,开办了秧歌艺人训练班;正定县成立了老调剧团。
1954年专区将边福仲、李兰英等12名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专区大众河北梆子剧团。同年又有河南坠子戏、河南曲剧、豫剧及山西梆子等在深泽、灵寿、栾城、元氏、井陉等县通过交流演出而扎下了根,分别建立了民间职业剧团。
1955年全区进行了民间职业剧团登记工作,共登记了24个剧团,1560人。
1959年2月28日至3月27日,为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专区举办了首届观摩汇演。有36个戏曲团体(其中京剧团7个、评剧团11个、河北梆子团6个、丝弦剧团3个、秧歌剧团2个、坠子剧团2个;豫剧、晋剧、老调、乱弹各1个团,以及4个教学单位)参演,其中9个剧团13个剧本,获优秀演出奖和创作改编奖,剧目有京剧《赤胆忠心》、《赵云》、《今昔艺人》;评剧《扭转乾坤》、《钢铁之花》、《战斗青春》;河北梆子《穆桂英》;丝弦《白罗衫》;老调《烈火扬州》;秧歌《郭小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