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回后贾府抄家,北静王为何亲临现场维护贾府?
《红楼梦》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雨村拍手笑道:“是极。我这女学生名叫黛玉,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我心中每每疑惑,今听你说,是为此无疑矣。怪道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度其母不凡,故生此女,今知为荣府之外孙,又不足罕矣!可惜上月其母竟亡故了。”子兴叹道:“老姊妹三个,这是极小的,又没了!长一辈的姊妹一个也没了。只看这小一辈的,将来的东床何如呢。”
红楼梦开篇就通过冷子兴之口介绍了贾府女儿的情况,最后一句话是:“试看这小一辈几位的东床如何?”显然这部小说主要剧情是讲贾府这几位小姐的婚姻的。林黛玉是贾敏的女儿,又被贾府收养,当然也算贾府小一辈女儿。如果林黛玉没嫁人就死掉,大家还怎么看她的东床?
而且,根据冷子兴这段话的前后文语境,似乎有强调让大家重点关注贾敏的女儿林黛玉未来的东床的意思。这就是林黛玉日后必会嫁人的明证,而且她与她的丈夫将来的表现可能还很有看头。
只看这小一辈的,将来的东床何如呢?元春嫁了皇帝,虽然煊赫一时,却最终给贾府惹来抄家之祸。迎春嫁了一个武将孙绍祖,却受尽丈夫欺辱虐待。第一百零五回,贾府被抄家后,看看迎春的丈夫孙绍祖的表现:原文:
//便见门上的进来回说:“孙姑爷打发人来说,自己有事不能来,着人来瞧瞧。说大老爷该他一项银子,要在二老爷身上还的。”贾政心内忧闷,只说:“知道了。”众人都冷笑道:“人说令亲孙绍祖混帐,果然有的。如今丈人抄了家,不但不来瞧看帮补,倒赶忙的来要银子,真真不在理上。”贾政道:“如今且不必说他,那头亲事原是家兄配错了的。我的侄女儿的罪已经受够了,如今又找上我来了。”//
贾府被抄家为什么要写孙绍祖这一笔呢?还不是为了扣住开篇冷子兴说出的“只看这小一辈的,将来的东床何如呢。”的主题。贾政的结论是,迎春是配错了。但是,贾府被抄家后,北静王的表现却很亮眼。原文:
//说着,只见王府长史来禀说:“守门军传进来说:‘主上特命北静王到这里宣旨,请爷接去。’”赵堂官听了,心里喜欢,说:“我好晦气,碰着这个酸王。如今那位来了,我就好施威!”一面想着,也迎出来。只见北静王已到大厅,就向外站着说:“有旨意锦衣府赵全听宣。”说:“奉旨意:‘着锦衣官惟提贾赦质审,馀交西平王遵旨查办。钦此。’”西平王领了,好不喜欢,便与北静王坐下,着赵堂官提取贾赦回衙。里头那些查抄的人听得北静王到,俱一齐出来,及闻赵堂官走了,大家没趣,只得侍立听候。//
//北静王便挑选两个诚实司官并十来个老年番役,余者一概逐出。西平王便说:“我正与老赵生气。幸得王爷到来降旨,不然这里很吃大亏。”北静王说:“我在朝内听见王爷奉旨查抄贾宅,我甚放心,谅这里不致荼毒。不料老赵这么混账。但不知现在政老及宝玉在那里,里面不知闹到怎么样了。”众人回禀:“贾政等在下房看守着,里面已抄得乱腾腾的了。” //
//贾琏连忙走上跪下,禀说:“这一箱文书既在奴才屋内抄出来的,敢说不知道么。只求王爷开恩,奴才叔叔并不知道的。”两王道:“你父已经获罪,只可并案办理。你今认了也是正理。如此叫人将贾琏看守,余俱散收宅内。政老,你须小心候旨。我们进内复旨去了,这里有官役看守。”说着,上轿出门。贾政等就在二门跪送。北静王把手一伸,说:“请放心。”觉得脸上大有不忍之色。//
西平王奉旨带领锦衣府赵全来查抄贾赦家产,赵全趁机攀咬上贾政,并搜到贾琏凤姐在荣国府重利盘剥的罪证。赵全趁查抄贾府之机,将贾府各院落一顿荼毒,无非想浑水摸鱼顺走一些财物。凤姐多年积攒下来的私房钱,七八万两银子就这样一下就被抄没了。平西王因为之前跟宁荣二府有交情,所以查抄贾府时还维持表面上情面,对赵全们的胡作非为有所劝阻。
其实众所周知,北静王跟荣宁二府之前也是有交情的,怎么赵全在听到北静王来了之后反倒心中欢喜,认为能够更好地施威,为所欲为?他笃定北静王当时跟贾府已经翻脸,所以也会趁机落井下石?但是为什么呢?很大可能,是因为之前林黛玉拒婚北静王,闹得人尽皆知,北静王府因为颜面问题拒绝退婚,这场官司已经闹到皇帝那里去了。所以在旁人看来,此时的北静王府跟贾府的关系已经非常紧张,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赵全才会认为北静王也会像他一样对贾府不利。
谁知道北静王却专门请旨赶到抄家现场来回护贾府,不仅对锦衣府肆无忌惮的破坏行为及时弹压,还一阵风将凶神恶煞的赵堂官弄走,西平王于是顺水推舟卖好,很快把锦衣军支开,这样才勉强为贾府挽回一些损失。
贾府获罪,北静王一个身份如此尊贵的王爷,不知道置身事外远离是非之地,反倒一头凑过来,利用自己的权威干涉官员执法,这就很不寻常。
想想,贾府一个获罪被抄家的家族,人家自己的亲女婿都是那样的态度,你北静王什么身份,不避嫌疑插手抄家过程,为贾府开脱罪名为哪般?小说写北静王的表现,很可能就是与孙绍祖的表现作出的对比。就是,北静王是以什么身份立场亲临现场插手贾府被抄家?
所以推测原文的意思,此时北静王的身份,应该算是贾府的一位准女婿,当时贾府已经把林黛玉许配给他做妾,这样他在贾府落难时出面维护贾府才合情合理。由于宝黛联手拒婚,贾母王夫人妥协,答应了宝黛婚事,但是北静王府拒绝退婚,这场官司一度闹到皇帝那里去了。皇帝判断贾府理亏,贾府无奈,才利用掉包计令宝玉娶了宝钗以绝林黛玉之望。贾府被抄家,北静王不计前嫌维护贾府,也显示出了他坚持要娶林黛玉的诚意与决心。
至一百零六回://贾政此时着急异常,又听外面说:“请老爷,内廷有信。”贾政急忙出来,见是北静王府长史,一见面便说:“大喜!”贾政谢了,请长史坐下,请问:“王爷有何谕旨?”那长史道:“我们王爷同西平郡王进内复奏,将大人惧怕之心、感激天恩之语都代奏过了。主上甚是悯恤,并念及贵妃溘逝未久,不忍加罪,着加恩仍在工部员外上行走。所封家产,惟将贾赦的入官,馀俱给还,并传旨令尽心供职。惟抄出借券,令我们王爷查核。如有违禁重利的,一概照例入官,其在定例生息的,同房地文书,尽行给还。贾琏着革去职衔,免罪释放。”贾政听毕,即起身叩谢天恩,又拜谢王爷恩典:“先请长史大人代为禀谢,明晨到阙谢恩,并到府里磕头。”那长史去了。少停,传出旨来,承办官遵旨一一查清,入官者入官,给还者给还。将贾琏放出,所有贾赦名下男妇人等造册入官。//
也就是说,贾府第一次抄家,在北静王的庇护下,转危为安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贾府上下一定会认为,将林黛玉许配给北静王,没有配错人。
《红楼梦》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雨村拍手笑道:“是极。我这女学生名叫黛玉,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我心中每每疑惑,今听你说,是为此无疑矣。怪道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度其母不凡,故生此女,今知为荣府之外孙,又不足罕矣!可惜上月其母竟亡故了。”子兴叹道:“老姊妹三个,这是极小的,又没了!长一辈的姊妹一个也没了。只看这小一辈的,将来的东床何如呢。”
红楼梦开篇就通过冷子兴之口介绍了贾府女儿的情况,最后一句话是:“试看这小一辈几位的东床如何?”显然这部小说主要剧情是讲贾府这几位小姐的婚姻的。林黛玉是贾敏的女儿,又被贾府收养,当然也算贾府小一辈女儿。如果林黛玉没嫁人就死掉,大家还怎么看她的东床?
而且,根据冷子兴这段话的前后文语境,似乎有强调让大家重点关注贾敏的女儿林黛玉未来的东床的意思。这就是林黛玉日后必会嫁人的明证,而且她与她的丈夫将来的表现可能还很有看头。
只看这小一辈的,将来的东床何如呢?元春嫁了皇帝,虽然煊赫一时,却最终给贾府惹来抄家之祸。迎春嫁了一个武将孙绍祖,却受尽丈夫欺辱虐待。第一百零五回,贾府被抄家后,看看迎春的丈夫孙绍祖的表现:原文:
//便见门上的进来回说:“孙姑爷打发人来说,自己有事不能来,着人来瞧瞧。说大老爷该他一项银子,要在二老爷身上还的。”贾政心内忧闷,只说:“知道了。”众人都冷笑道:“人说令亲孙绍祖混帐,果然有的。如今丈人抄了家,不但不来瞧看帮补,倒赶忙的来要银子,真真不在理上。”贾政道:“如今且不必说他,那头亲事原是家兄配错了的。我的侄女儿的罪已经受够了,如今又找上我来了。”//
贾府被抄家为什么要写孙绍祖这一笔呢?还不是为了扣住开篇冷子兴说出的“只看这小一辈的,将来的东床何如呢。”的主题。贾政的结论是,迎春是配错了。但是,贾府被抄家后,北静王的表现却很亮眼。原文:
//说着,只见王府长史来禀说:“守门军传进来说:‘主上特命北静王到这里宣旨,请爷接去。’”赵堂官听了,心里喜欢,说:“我好晦气,碰着这个酸王。如今那位来了,我就好施威!”一面想着,也迎出来。只见北静王已到大厅,就向外站着说:“有旨意锦衣府赵全听宣。”说:“奉旨意:‘着锦衣官惟提贾赦质审,馀交西平王遵旨查办。钦此。’”西平王领了,好不喜欢,便与北静王坐下,着赵堂官提取贾赦回衙。里头那些查抄的人听得北静王到,俱一齐出来,及闻赵堂官走了,大家没趣,只得侍立听候。//
//北静王便挑选两个诚实司官并十来个老年番役,余者一概逐出。西平王便说:“我正与老赵生气。幸得王爷到来降旨,不然这里很吃大亏。”北静王说:“我在朝内听见王爷奉旨查抄贾宅,我甚放心,谅这里不致荼毒。不料老赵这么混账。但不知现在政老及宝玉在那里,里面不知闹到怎么样了。”众人回禀:“贾政等在下房看守着,里面已抄得乱腾腾的了。” //
//贾琏连忙走上跪下,禀说:“这一箱文书既在奴才屋内抄出来的,敢说不知道么。只求王爷开恩,奴才叔叔并不知道的。”两王道:“你父已经获罪,只可并案办理。你今认了也是正理。如此叫人将贾琏看守,余俱散收宅内。政老,你须小心候旨。我们进内复旨去了,这里有官役看守。”说着,上轿出门。贾政等就在二门跪送。北静王把手一伸,说:“请放心。”觉得脸上大有不忍之色。//
西平王奉旨带领锦衣府赵全来查抄贾赦家产,赵全趁机攀咬上贾政,并搜到贾琏凤姐在荣国府重利盘剥的罪证。赵全趁查抄贾府之机,将贾府各院落一顿荼毒,无非想浑水摸鱼顺走一些财物。凤姐多年积攒下来的私房钱,七八万两银子就这样一下就被抄没了。平西王因为之前跟宁荣二府有交情,所以查抄贾府时还维持表面上情面,对赵全们的胡作非为有所劝阻。
其实众所周知,北静王跟荣宁二府之前也是有交情的,怎么赵全在听到北静王来了之后反倒心中欢喜,认为能够更好地施威,为所欲为?他笃定北静王当时跟贾府已经翻脸,所以也会趁机落井下石?但是为什么呢?很大可能,是因为之前林黛玉拒婚北静王,闹得人尽皆知,北静王府因为颜面问题拒绝退婚,这场官司已经闹到皇帝那里去了。所以在旁人看来,此时的北静王府跟贾府的关系已经非常紧张,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赵全才会认为北静王也会像他一样对贾府不利。
谁知道北静王却专门请旨赶到抄家现场来回护贾府,不仅对锦衣府肆无忌惮的破坏行为及时弹压,还一阵风将凶神恶煞的赵堂官弄走,西平王于是顺水推舟卖好,很快把锦衣军支开,这样才勉强为贾府挽回一些损失。
贾府获罪,北静王一个身份如此尊贵的王爷,不知道置身事外远离是非之地,反倒一头凑过来,利用自己的权威干涉官员执法,这就很不寻常。
想想,贾府一个获罪被抄家的家族,人家自己的亲女婿都是那样的态度,你北静王什么身份,不避嫌疑插手抄家过程,为贾府开脱罪名为哪般?小说写北静王的表现,很可能就是与孙绍祖的表现作出的对比。就是,北静王是以什么身份立场亲临现场插手贾府被抄家?
所以推测原文的意思,此时北静王的身份,应该算是贾府的一位准女婿,当时贾府已经把林黛玉许配给他做妾,这样他在贾府落难时出面维护贾府才合情合理。由于宝黛联手拒婚,贾母王夫人妥协,答应了宝黛婚事,但是北静王府拒绝退婚,这场官司一度闹到皇帝那里去了。皇帝判断贾府理亏,贾府无奈,才利用掉包计令宝玉娶了宝钗以绝林黛玉之望。贾府被抄家,北静王不计前嫌维护贾府,也显示出了他坚持要娶林黛玉的诚意与决心。
至一百零六回://贾政此时着急异常,又听外面说:“请老爷,内廷有信。”贾政急忙出来,见是北静王府长史,一见面便说:“大喜!”贾政谢了,请长史坐下,请问:“王爷有何谕旨?”那长史道:“我们王爷同西平郡王进内复奏,将大人惧怕之心、感激天恩之语都代奏过了。主上甚是悯恤,并念及贵妃溘逝未久,不忍加罪,着加恩仍在工部员外上行走。所封家产,惟将贾赦的入官,馀俱给还,并传旨令尽心供职。惟抄出借券,令我们王爷查核。如有违禁重利的,一概照例入官,其在定例生息的,同房地文书,尽行给还。贾琏着革去职衔,免罪释放。”贾政听毕,即起身叩谢天恩,又拜谢王爷恩典:“先请长史大人代为禀谢,明晨到阙谢恩,并到府里磕头。”那长史去了。少停,传出旨来,承办官遵旨一一查清,入官者入官,给还者给还。将贾琏放出,所有贾赦名下男妇人等造册入官。//
也就是说,贾府第一次抄家,在北静王的庇护下,转危为安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贾府上下一定会认为,将林黛玉许配给北静王,没有配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