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货车吧 关注:40贴子:175
  • 0回复贴,共1

为什么2021年比2020年更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联合商会金融中心#跌宕起伏的2020年终于进入到12月,大家都在问明年会怎么样。这里我想谈三句话:
1、2020很意外,2021很艰难
2、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
3、理性的投资者夜夜安枕
第一句话,是讲困难,明年比今年还要难。
第二句话,是讲在困境中依然有大机会,希望大家能抓住。
第三句话,是讲我们的应对。
01
第一句话,2020很意外,2021很艰难。
明年难在哪里?
第一难,个人的财富风险在上升。
近期连续发生不同寻常的事:
(1)债券爆雷,永煤控股、紫光集团违约,它们都是安全等级很高的国企。
(2)多家银行安全性颇高的R2级理财产品出现了亏损,包括工行、平安、招行、建行等,“理财净值跌破本金”。有知名财经博主自曝理财亏了30万元。
(3)出现了罕见的银行破产案例(包商银行)。
爆雷现象这几年相继发生,它们有个很清晰的演进路线,就是从外围到核心,从高风险产品向安全资产延伸。
先是P2P爆雷,然后是私募,再然后是原本刚兑的信托,再到安全性很高的银行理财产品。先是民企债券,再延伸到国企债券。
这背后是金融业发生的一个本质变化:打破刚兑。
刚兑全称是刚性兑付,意思是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刚性),都按说好的收益付给你(兑付),保本保息。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为了保持金融稳定,经济整体情况也比较好,刚兑被应用到很多领域,有的金融产品即使亏损了,机构或政府也出面掏钱补上窟窿,投资者不会亏。
但经济下行,刚兑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管理层的态度,就是该爆的雷就让它爆。打破刚兑的行动一直向纵深推进,规模也在放大。
明年爆雷肯定会更向纵深发展。
对普通人来说,理财环境发生了本质变化。我称之为,中国人将彻底告别无脑获取10%年收益的时代。
客观说,以前只要不去买泛亚、e租宝等那些乱七八糟的金融产品,不乱炒股,只买理财产品和房产,基本不会亏钱。理财收益加上房产涨幅,能持续达到无脑获取10%的年收益。
打破刚兑背景下,现在真正保本的只有这几类:50万银行存款,券商收益凭证,储蓄险。其他理财产品不能再做无风险无脑对待了。
而你手中的房产,最近三年真正涨的并不多,北京、上海等一线甚至还在跌。
2021年,我们将面对更复杂的金融环境。无脑获取10%年收益的时代,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有。
有朋友说,这么多雷,那我躺着不动行不行,不去乱投,只买保本的?
不行。
因为有一个财富的隐形杀手在等着。这就是下面的第二难。
02
第二难,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威胁。
通货膨胀是财富最大的隐形杀手。你的资产待在那里不动不增值,就会因为通胀而持续缩水。
通胀主要源于货币超发。2020年各国疯狂印钞大放水的后遗症,将在2021年爆发。
巴菲特说:“每隔十年左右,乌云就会笼罩在经济的上空,随后便会下起金子雨。”其实就是印钞机启动了。
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曾总结,疫情危机和经济衰退发生后,各国有三种选择。
第一,让富人承担损失。加大征税力度,让富人多缴税来帮助穷人。但是疫情之下增加税收可能让经济雪上加霜。
第二,让穷人承担损失。经济不好,政府也没有钱,干脆就少花钱,让普通人自己去熬。
第三,政府出面借钱,给穷人去花,而且政府借钱也不找富人,而是直接向央行借,本质是印钞放水。于是穷人有钱花,富人也不用去掏钱,皆大欢喜。
最快捷最容易的显然是第三种。
于是各国不约而同都走上了大印钞大放水的路。
美联储史无前例地宣称放水无限量,各国也竞相跟上。
下面是各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的变化:
美国拉了一根直线往上飙,差不多翻了一倍;
日本一路往上,从不回头;
欧洲陡峭式上升;
中国,稳,但拉长时段看放水量也不少
这次大放水比08年有过之而无不及。
疯狂印钞的后果很严重。印出来的钱如果跑到实体经济、跑到消费领域,就会物价飞涨,通货膨胀。钱如果跑到资本市场、跑到金融领域,就会催生股市楼市大涨,形成资产泡沫。
通货膨胀造成普遍性的货币贬值,财富缩水。
资产泡沫则造成重新洗牌,财富分化。持有相应股票房产的人享受到了上涨的红利,他们身价暴增。
这次全球大印钞大放水一开始,各种资产都疯涨。
(截至12月4日)
美股创下新高,如果抹掉3月那段时间,若干年后没有人会注意到它曾发生了史无前例的4次熔断。
美国房产在大放水之下大涨,幅度达到14.8%。
其他英国、日本等地的房产都表现不错。各国印钞放水发出来的钱在找出路。
但能享受到大放水红利的人是少数,受益的是手握资产者,没有入局的人被时代抛在后面,成为贫富分化中的弱者。
美国从2020年3月18日到5月19日之间,600多位亿万富豪的总资产增加了4345亿美元。而几乎同期,美国工人损失了1.3万亿美元的收入,平均每人近89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12-09 21:4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