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吧 关注:19,342贴子:72,030

我想象中的秦赵长平邯郸之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阅览过许多有关于秦赵长平、邯郸之战的文章后。心中有个很大的疑惑-为什么长平之战后,赵国精锐尽失,却能接连抵抗住秦国倾举国之力的攻势,最后联合魏韩楚击败秦军?为什么长平之战后,赵国先是答应割地求和,后又敢与单反面撕毁盟约?此举定会招致秦国报复性打击!
难道长平之战中,赵军主力并没有全部覆灭?
赵括又是凭着怎样一套战略战术,说服赵王立他为帅的呢?
基于心中的疑惑和所了解的历史知识,在我脑海浮现的长平、邯郸之战,渐渐清晰了起来。
公元前260年,秦赵已在长平、上党地区整整对峙了三年。在这旷日持久的对峙中,庞大的军需消耗,早已让秦赵两国不堪重负。秦赵两国都迫切的希望早日打破如今的僵局,卸下巨大军需消耗的重担。
在邯郸王宫,赵括正向赵王请求长平主帅一职。他侃侃而谈:长平两军对峙已有三年,空耗无数国力。如若再拖延日久,纵使拖垮了秦国,赵国也势必不堪重负。到最后白白便宜了其它各国。赵国必须迅速改变长平战场对峙局面。我苦思良久,赵军若要打败秦军,非联合韩、魏等国,合纵攻秦不可。秦军长驱直入韩、魏两国与我军作战。若合纵成功,定能重创秦军。但目前此法定不能成功。首先,韩、魏不敢率先贸然出兵。倘若出兵,很可能招致秦国报复,引火烧身,得不偿失。其次,韩、魏等国正乐于坐山观虎斗。秦赵两败俱伤,他们正好从中渔利。这方是其余各国心中最渴望的结果。须知道各国忌惮秦国三分,亦忌惮赵国三分。各国不希望出现一个超强秦国,亦不希望出现一个超强赵国。尤其是韩、魏两国,不论是超强秦国还是超强赵国,对韩、魏来说,都是灭顶之灾!当初平阳君也是基于此才谏言:"如若将韩国上党收入囊中,势必会提前导致秦赵大决,届时各国必然袖手旁观,不如拒收上党。"所以联合各国合纵攻秦,目前是无法实施的。需要等待或创造一个时机,那便是各国得知赵国大败,误以为赵国已元气大伤,消除了对赵国的顾虑!对秦国更添增几分畏惧!当然韩魏即使知道我方大败,也不会立马出兵,须知道秦国现大兵压境韩、魏。没有把握,韩、魏不会孤注一掷。届时可先向楚、齐、燕等国请求援助。只要能抗住秦军攻势,拖延时久,秦军师老兵疲。各国能看到战胜秦国的希望,到时在联合各国合纵攻秦,定能一举成功。因为各国十分忌惮一个超强秦国的出现。时机一到,必定会出兵伐秦,甚至是孤注一掷,也在所不惜!


基于此,我军先诈败并向后方撤军,后以邯郸为基地在武安、武始、邺等地区防守秦军来犯,只须防守,不可主动出击。赵军后撤共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先在长平地区抽调3万兵力隐蔽地、多批次地前往长平后方附近山麓,抽调7万兵力前往屯留。如此,屯留的兵力便由之前的6万增加到13万。同时屯留地区,向其后方附近山麓派遣3万赵军,向与魏边境相连的太行山山脉南端派遣5万兵力,多佩戴弓鴑,分散驻扎。阻击秦国追兵,策应我军撤退。
第二阶段便是将长平地区赵军集结,攻向秦军,之后便诈败。随后,经太行山山脉南端向武安方向撤退。屯留地区余下的5万兵力则经橑阳以南太行山脉,经阏与地区,往云中地区撤退。其间分一小部加入阏与驻守军,其余则加入李牧北方兵团。李牧兵团先按兵不动,以配合赵国宣传赵军大败。以免引起各方猜疑。之后,李牧兵团便以云中地区为基地,展现赵军骑射之长。按照赵武灵王制定的袭秦方略,在九原地区不断袭扰秦国。如有战机,甚至可沿九原、肤施一线,深入秦国国土,大肆破坏。
第三阶段由长平撤退的兵力到达武安附近后,便分别前赴邯郸、武安、武始、邺、平阳、番吾、肥等地区拱卫邯郸,并以邯郸为基地阻击秦军来犯。如此赵军分驻各地,可就近取食。赵国军需供给的重担,将大量减轻。
第四阶段便是分散驻扎在长平后方附近山麓的赵军,在太行山山脉南端、橑阳以南山麓的赵军策应、掩护下,向武安方向撤退。
第五阶段则是太行山山脉南端,橑阳以南山麓的赵军最后也向武安方向撤退。由武安、武始、邺地区的兵力负责策应,掩护。
之后赵国当大肆宣传,赵军大败,以蒙蔽各国,误以为赵国已不足为虑。若秦军来犯,以我军兵力必能抵挡住秦军。秦军孤军深入,师老兵疲。此时若各国联盟合纵,韩、魏突袭秦军后方,秦军必定大乱。赵军与各国盟军趁势出击,必定大败秦军。
面对赵括的娓娓道来,赵王沉思良久,最后毅然决定,立赵括为帅。

公元前260年8月,赵军集结长平地区士兵在野地列阵,攻向秦军西壁垒。西壁垒的秦军不甘示弱,走出壁垒,列阵以待。赵军率先发起了进攻。赵括本想多僵持一些时间,在佯装溃退。不料到,秦军不到一个时辰,便渐渐不支,开始向后方西壁垒溃退。秦军的率先溃退,令赵括愕然。
看到秦军西壁垒附近高大的粮仓,赵括心动了。溃退的秦军带来的混乱,将会使赵军轻而易举的夺下西壁垒。于是分兵一部追击秦军。赵括心中盘算着:纵然有诈,我大军紧跟其后,保持适当距离,就能随时策应前方部队。随后便能将计就计,诈败并撤退,实施预先制定的撤退方案。
西壁垒面对前来追击的赵军,一攻即克。西壁垒地区的秦军仓皇出逃。赵军攻下西壁垒,却发现附近的粮仓都是空仓!
赵括心想:原来西壁垒秦军早已到了断粮的地步,已无法长时间坚守。之所以出阵迎战,是寄望趁士兵作战意志,战斗力尚存,击退我军。纵然不能撼动我军,也可向老马岭方向撤退。到时,也易与向统帅解释:是战败退兵,而不是不战而逃!所以可判定,秦军出垒迎战,败逃等行为,断然无诈!
登高处,极目眺望,秦军逃窜士兵一片茫茫!
赵括下令:留下5万兵力,护卫粮草辎重部队驻守大粮山,其余兵力分成前军、后军两部。前军迅速击杀秦军败逃士兵。后军徐徐前进,以保持与前军、大粮山适当的距离。一旦有变,可从中策应,进退自如。
赵军心中再次盘算道:只要前军、后军、大粮山三部,间隔不超过二十里,纵使有诈,秦军也对我军无可奈何!前军可向大粮山以北韩王山方向追击四十里,便撤回与后军汇合往大粮山附近驻扎。明日再战,以实施预订撤军计划。
赵军三部之间的距离渐渐地拉长了起来。突然秦军一支奇兵突袭长平关得手,并接连攻占了故关,秦军后部源源不断而来,迅速占领了长平关、故关一线-赵军百里石长城,并巡速向大粮山地区袭来!
赵括心中并不慌乱!当将长平关、故关、百里石长城一线兵力抽调在野外集结时,便已料到秦军会趁机突袭。赵括当即下令:前军与后军迅速赶赴大粮山,与粮草辎重部队汇合。依靠大粮山为依托,趁敌军防线未固,往故关方向突围,最终完成赵军诈败并撤军的预订计划!
正当此时,一支由五千乘驷马战车组成的秦国车队,在骑兵的掩护下,直插大粮山与赵军后部之间。迅速以战车为掩体摆成一个直径近10里圆形,彻底断绝了赵军前、后两部与大粮山之间的通道!一瞬间在大粮山与赵军后部之间筑成了一个临时壁垒!而且秦军后续部队正大量地,源源不断地赶向这车城圆阵,加强防守力量。
此时赵括方知:西壁垒秦军的溃败、还有西壁垒附近空空如也的粮仓,都是诱敌之计。目的是引诱我军,不等待粮草辎重部队,展开追击。在我军作战部队与辎重部队拉开距离后。哪怕仅仅只有二十里的间隔,秦军统帅创造性的以战车为临时壁垒,切断了我前,后两军与大粮山的通道。
秦军统帅用兵真可谓:老谋深算!刁钻狠辣!不可思议!



秦军凭借车城圆阵顽强防守,并不断加强防御工事,另派多路游击部队袭扰赵军侧背,还有许多秦兵突破赵军,进入到车城圆阵,弥补了,加强了防御力量。最终才得以击退赵军一次又一次地,死地夺生地猛烈进攻!

赵括无奈下令撤军,最后赵军被秦军困在泫氏河谷。赵括率领前后两军在韩王山附近驻扎,期望各国援军来救。
在赵军被包围的四十六天时间里。秦王迅速赶到河内郡,发出告示:凡是此时参军,皆赐爵一级。征召的新兵用来补充兵力,预防可能的各路援军。
赵王在赵军被围十天左右才得知消息。本预马上组织兵力、粮草,救援赵括。可被臣下劝阻:第一,赵括被围已十天左右,由于作战部队与辎重部队被分开,估计赵括以断粮有五六日了,战斗力大减。无法有力配合赵国救援部队打击秦军,甚至会连累了救援部队。同理,韩、魏等国断不会救援赵括。第二,赵国国力已空,此时正值秋收,若再强行征召士兵,误了农时。赵国恐不战而亡。
建议命令,赵括最初从长平抽调,回后方的10万士兵,迅速赶回赵国,参与秋收。并做好防卫武安的准备。
赵王心急如焚,一心想救出长平赵军,可国库已空。向燕,齐借粮,最终又被拒绝。此时,赵括被围困的时间又多了几日,救援已无力回天。最终,赵王采纳了臣下的建议。
最后,赵括率军突围,被射杀。剩余赵军最终向秦军投降。可秦军统帅白起却将已降的赵军全部坑杀,只放过了几百名少年士兵。
连年战事加上此次之战,秦国国力实质上已大损。于是向赵国索要城池,签订休战盟约。赵国已危如累卵,答应了秦国的请求。 在秋收之后,赵国已做好防御部署。便拒交城池,单方面撕毁盟约。从长平撤出的10万赵军加上赵国各地士兵再加上新征召的兵力,准备以邯郸为基地,在武安、邺、平阳等地区拖住秦军,节节抵抗,最后联合各国合纵攻秦,大败秦军。赵王依然相信赵括的谋略,能打败秦军。
面对赵国拒交城池,背弃盟约。秦王大怒,决定再次发兵攻赵。可之前长平统帅白起却谏言:长平之战,我军大胜。列国皆已胆寒。但此时出军,赵国必然坚守不出,屯兵日久,恐生变化。秦军极有可能被各国合纵联军击败。
秦王不悦,遂立王陵为帅攻赵。但赵国举国同心,同仇敌忾,严密防守。秦军久攻无果。秦王于是命王龁为帅,并增派十万兵力攻赵。但依然久攻无果。
最后,魏国信陵君窃得兵符,并率领各国联军,突袭秦军后方,秦军大乱,赵军趁势杀出,大败秦军。秦军一路向西逃窜,各国联军趁胜追击。先后收复魏之河东郡以及安阳、汾城,赵之晋阳、屯留、武安,韩之上党郡以及汝南。
长平、邯郸之战,以秦、赵两败俱伤而告终。天下间的格局似乎又被拉回了均势!
麻烦请关注我的百家号:历史之直挂云帆济沧海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12-12 19:57回复
    人才呀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12-13 12:33
    收起回复
      这篇文章实质是我对这长平邯郸之战这一历史事件,分析推测总结,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12-17 18:36
      回复
        秦赵若继续对峙,那么,不论谁胜谁负,秦赵都是输家,其余各国才是赢家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12-19 21:54
        回复
          最初,韩赵都占了一部分上党盆地,后韩献地,赵虽接受,但没有及时派兵驻守,致使韩上党丢失,最后,廉颇在丹水东岸筑垒防守。长平战场是赵第一道防线,太行山是第二道防线。还有赵不及时派兵救援冯亭,估计是不想把战线拉得太长,而故意拖长秦军战线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12-20 04:49
          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12-20 07:31
            回复
              在战国时代,各国多放博弈中,有一股很强大的力量一直在无形中维持国与国之间的平衡,这也就是战国之世,多国纷争的微妙之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12-20 15:29
              回复
                个人看法哈:可以用李牧履历的升迁来佐证长平之战中曾大量抽调赵国北方兵团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12-20 18:49
                回复
                  李牧是在公元前229年失踪或去世的,历史中分别突出了廉颇,王翦等是老将,可并没有说李牧是老将。可以我们可估计李牧失踪或去世时,年龄为近60岁。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12-20 20:11
                  回复
                    李牧是在公元前246年被赵王从北部边境召回邯郸的,那可估计,那时李牧年龄为近43岁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12-21 08:52
                    回复
                      李牧是在公元前246年被赵王从北部边境召回邯郸的,那可估计,那时李牧年龄为近43岁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12-21 08:52
                      回复
                        长平之战结束与公元前260年,可估计,那时李牧年龄为近29岁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12-21 11:12
                        回复
                          而李牧在被召回邯郸之前,曾驻守北方边境有势十多年。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12-21 13:12
                          回复
                            如此可推测出,李牧在当上北边最高军事长官,估计是在30岁左右。与长平之战结束时,李牧当时的年龄相近。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12-21 14:00
                            回复
                              但是,史书并没有记载:李牧有显赫的家世,青年时有多大的战功,再加上李牧年轻,资历浅,那么李牧为何又能在30岁左右的年龄,当上北边最高军事长官呢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0-12-21 15: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