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特产吧 关注:141贴子:465
  • 0回复贴,共1

蓝印花布—青与白的邂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江苏南通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东临黄海,南倚长江,气候温宜,山清水秀,物阜民丰,素有“崇川福地”之称。南通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吴越文化,荆楚文化,齐鲁文化在此融汇,形成了江海平原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风情。在千余年的历史中,南通人民创造并发展了丰富多彩、名噪四方的民间工艺。
南通蓝印花布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间工艺品之一。由吴元新创办的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已被列为中国蓝印花布传承基地,由他负责申报的"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通也被命名为----蓝印花布之乡。
蓝印花布是从宋朝的“药斑布”发展而来,《嘉定县志》记载:“以灰药涂布染青,俟干拭去,青白成文,有山水、楼台、人物、花果、鸟兽诸像”,药是指染料原料蓝靛,斑是指蓝色的纹样,到了清代又称之为“浇花布”。除了土布在南通的广泛生产和应用,染色的关键还在于染料原料——蓝草。蓝草有马蓝、蓼蓝、菘蓝、茶蓝等种类,南通当地多为蓼蓝草。南通地区温暖湿润的气候,给蓝草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蓝草种植在当地农村十分普遍,成为众多农民的副业。南通人祖祖辈辈多以种蓝草、蔬菜为生,每年农历二月种植蓼蓝草,五月收割头蓝,大暑季节收割二蓝,蓝印花布就是利用蓝草色素染色。关于利用蓝草中的蓝靛染色,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述了我国古代人民用蓝草制靛的方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制靛工艺记载。随着纺织印染事业的发展,野生蓝草的数量渐渐地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人们开始自己种植蓝草。《齐民要术》中也详细记载了种蓝草的方法和经验。制作“蓝靛”的技术也日趋成熟,在明朝末年,南通地区已有专门运销染料的“靛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12-28 09:1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