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相知心吧 关注:58贴子:7,246
  • 12回复贴,共1

致富之路第一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1-01-09 22:38回复
    叹气,复健好难
    【时值将近中秋,秋风将起,已然有了些萧瑟的凉意。街上人际往来,喧嚣声一波未停,一波又起,纵如此,仍是一手捧卷,一手捻起桌上早备好的物件,直往正沸着的锅子里添去,不时,已渐渐散出了些药膳独有的醇香】
    【才将汤羹分至瓷盏之中装好,隐约已闻脚步声渐近。再闻茯苓微声道了句安,即便未曾回首,也已犀知来人为谁】孙老先生先前听闻我近来对药膳颇为上心,见我今日要亲自动手一试,寻了个看诊的由头,早早就离了医馆。
    【手中动作稍停,转身顾了人瞧,浅靥略扬,又道】本欲让先生来品这第一遭风味,可着实不太凑巧。不过既是逢着你来了,不妨便替我试试这汤的味道。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1-01-10 01:49
    回复
      【今日无事,新琢磨了几个方子,往前门寻孙先生过目。谁知不巧,他一大清早就去刘寺卿府上出诊,至今未归,现坐堂的郎中是大弟子骆华,一个刻板乏味的中年人。】
      【与他寒暄过,便往后院寻映淮。她比我先拜入门下,又比我勤勉专注,若不是女子,早已够格在前堂为人诊脉,而我只粗熟了皮毛,还差得远。虽然从小相识,不必敬唤一声师姊,但术业有专攻,我心中也服气,是以孙先生不在时,我便为她是瞻。】
      【乖觉地又上前几步,绕室的药香、肉肴香更浓厚。从她言语中听出些不妙,目光从一排辅料上扫过,飞快思忖着对策】
      先生近年名声渐起,忙是自然的。【又看了看盏中之物的成色,不置可否】这是什么,陈皮雉羹?


      3楼2021-01-10 13:23
      回复
        我好悲伤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1-10 21:42
        收起回复
          【与他自幼便识,话音甫落,回以的一番静默,再观其神色,左顾右盼地,临了才将目光投在桌上的瓷盏中,多少有些难以将就的味道】雉肉?下次或许可以试试。
          【于孙先生门下讨教岐黄之术许久,钻研医书时,偶然翻得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一书,近则对食补多有研习。眼下才至临临入门之际,平日更非善于厨艺之人,也难怪一个二个都几番推脱,连一口都不愿品】你只答对了一半,剩下的,亲自尝尝就知晓了。
          【偏首作思索状,临了只堪堪应了句,却是闲闲将碗朝前推了推】秋日天干气燥,此汤润肺滋阴,最宜秋日饮用。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1-01-11 23:28
          回复
            不是雉肉,那是什么?【坐定一伸手,接过那人推来的汤碗,待够近了,才闻见药气馥厚,已经盖过了肉汤的香味。提汤勺搅了几下,陈皮软韧,银耳碎莹白,这两样想必是燥湿的关要。可是,就这?】
            【当年试药的苦涩味犹在舌尖,这古怪的羹汤,我可不肯轻尝】治燥清肺,难道是老鸭汤?
            既为第一遭风味,主厨大人何不亲自试试?【一边猜度,一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汤碗原封不动地推了回去。】


            7楼2021-01-16 21:11
            回复
              是鸽肉,按着药膳方子煮了,我又添了些党参,味道可能会与原本的味道有些差别。【鸭肉性微寒,不适予体寒者食用。鸽肉性平,益补气血,益入肝肾。凡体虚者皆宜。相较之下,自是择鸽肉入药膳最为妥适】
              【伸手抵住被推回的汤碗,明眸一扬,一番坦视】你方才未来之时,我与茯苓已经先行尝过了。【语音一滞,丝毫未有半分糊弄的神色】茯苓这丫头,凡是经我之手的东西,从来未曾说过一句不好。至于我么——只觉是普通汤羹的味道,只好另寻他人来尝了。


              8楼2021-01-16 22:59
              回复
                【鸽肉性平滋补,的确比雉肉、鸭肉更宜,且其与党参、陈皮、银耳滋味功用相近,一同入汤羹并无不妥——只是药理上的妥当。从未听闻这新鲜大杂炖佐方,但眼下烫手的山芋推不出去,姑且一试也无妨,总不会比阿苑烹的怪食更难以下咽。】
                【拂开药渣舀了一勺白汤,低声嘀咕道】
                哎,就知道欺负我。有本事,怎么不去寻骆师兄尝。
                【一勺入喉,滚热的汤水还有些蛰舌,但仔细回味一番,竟觉别有洞天,顾不上评论好坏,又舀起一大勺。】


                9楼2021-01-17 14:33
                回复
                  【你来我往的推拒之间,终了于那一声不情不愿的低喃之音中落了帷幕。恰是将那不大不小的话声收入耳中,临了也只抬眼,略有些好笑的反问了句】骆师兄那人,比孙先生还像个老学究,若他那么好,平日那些药理学识,你怎么不大爱乐意同他请教?
                  【目光旁落随意搁在桌边的书卷,再归回时,已见他品着汤盏,似是意味不明的揣摩之色,随即不由也蹙了眉,不大确定问询道】如何?我只是按着方子,又加了些许党参而已,也不至于这么难以入口罢?


                  10楼2021-01-17 22:42
                  回复
                    【她所言不无道理,却仍是嘴硬】他懂什么。
                    【我虽不近庖厨,却在阿苑的目濡耳染下,对膳食之学略知一二,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怪异吃食的熏染下,调出的口味是否宜人,还得亲自试一试。沉住了气,仍是不答所问,只向茯苓要来一盅沙饴,往一新盏中添了几勺,往她眼前一推】
                    鸽肉、陈皮、党参的味皆清甘,加盐渍反不出滋味。这个更好,你尝尝。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1-01-20 20:47
                    回复
                      【左右是按着前人所制的膳食方子所作之物,又有人于旁品位二三,遂是也未再推托。伸手接过茯苓新递来的一碗汤羹,添一勺入口,琢磨二三,转才展眉臻首】如此也好,既添了两分调剂,又保持了食材八分的本味。
                      【正与他说着,不经意地侧眸,却是将骆师兄远远朝这儿的注目收入眼底。无声一笑,只压低了几分声音,同他小声道】,只是咱们添了许多原方子里没有的东西,让那老古董瞧见了,又该要嘀咕许久了。


                      12楼2021-01-22 17:49
                      回复
                        不妨事,他从不上三楼,哪有资格品评。【时药堂中又来新客抓药,骆华便领着两个药童忙碌去了,再无暇顾及此处】
                        只不过,前人食方终归不可尽信,还是自己适当佐配,但药理毕竟复杂,这些你得与孙先生商议。
                        【二人就此题闲谈了片刻,才记起袖中的几张药方,便取出来先向她讨教。还未等人瞧完,便听门前的鹦哥学舌——每逢此情形,便是孙先生的车轿已至门前,二人对视一眼,起身向外迎去。】


                        13楼2021-01-22 21: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