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一大扫荡的时候,到了六月下旬的时候,敌人的扫荡已经进行了50多天了,我军各部队都遭受了比较重大的损失,各主力部队纷纷转移到外线。
相比之下,第四十四地区队虽然也减员了一百多人,但是部队损失只占四分之一左右,主要建制和战斗力仍在。因此,在敌人五一大扫荡的后期,六分区的主要战斗任务,都落在了四十四地区队这一支队伍头上了。
一、沟北望遭遇战
当时在日伪军的大扫荡当中,最难对付的敌人,是日军的野战师团。当时我军六分区面对的,主要是日军的独立混成第9旅团和第41师团这两支部队。这些野战师团装备精良,而且派出的都是抽调的老兵,装备精良作战顽强,是非常难打的。其次就是各地的日军驻守部队,这些部队都全部是日军,装备比较好,战斗意志也顽强。
相对比较容易对付的,是日军和伪军的混合部队,在实际扫荡中,日伪军往往混合编制。当时往往是一个100多人的伪军连队,和一个三四十人为日军小队混编下乡扫荡。这时候往往伪军走在前面趟雷,日军在后面压阵,相对来说这种敌人比较好打。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更容易打的敌人,就是纯粹的伪军部队。他们作战意识很薄弱,没有日军压阵的话往往一触即溃,对我军的威胁并不大。在以往的战斗中,是被我军当成“鱼腩部队”的,他们是我军武器弹药的主要补给来源,被我军戏称为“后勤运输大队”。但是随着大扫荡的局势严峻,和伪军校毕业的铁杆汉奸军官的增多,伪军的战斗力也逐渐增强,甚至有的伪军开始“狗仗人势”,敢和我军正面对抗了。
在六月二十三日,四十四地区队第二、三大队(连)在转移的过程中,于宁晋县沟北望村,与扫荡敌伪军大概一个营相遇。当时的伪军因为我军基本上主力已经退出根据地,而且参战的地区队也没有穿八路军的军装,就以为遇到的是我军的民兵部队,所以胆气很足,居然敢和我们正面对抗起来。
伪军占有人数优势,装备也不错,双方是遭遇战,我们也没有地形优势。于是一开战,这股敌人居然和我军打得有来有往,并不落多少下风。一直激战了两个小时,不耐久战的伪军才被我军打退。此战我军损失不大,并且缴获了5支步枪和一些弹药。
事实证明不穿军装的游击战,虽然可以方便隐蔽机动,但是对于敌人的威慑能力,是大大降低了。但是此战打下来,也有一个很好的连带作用,就是当地的伪军,对于“土八路”的民兵,有了崭新的认识。他们不仅怕穿军服的正规八路军,就连不穿军服的土八路民兵,也不敢轻易招惹了。
二、东西杨村反扫荡:我军的“拉磨老驴战法”
既然伪军开始出工不出力,那么我军的工作就容易开展了。四十四地区队很快就在当地打开了局面,站住了脚跟。而这样的局势,很快就引起了当地县城日军的注意。自己县城旁边,居然出现了一群数百人之多的土八路,战斗力很强而且神出鬼没的,这让县城的日军中队长,如何能够安睡?
日军就处心积虑想着办法,要以一次雷霆万钧的快速扫荡,直接消灭这支可恨的“土八路”。日军中队长派出了各种伪军侦缉队和汉奸联络员,不断侦察我军的情报,没用多长时间,他们就在汉奸的告密下,判断出了我军的主要驻地,是在赵县的东西杨村附近。
而在四十四地区队这边,重新在根据地打开局面后,他们不仅重视开展群众工作,而且也没有丝毫放松战斗警惕。这个地区队的传统,是非常重视侦察工作的。不仅区队里有一个侦察连,就连各大队也有侦察班。他们每到一地,都非常重视团结当地老百姓,然后想方设法搜集敌人的情报。八路军和日军当时虽然没有直接交手,但是双方的情报战,早就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但是虽然双方都有各种情报来源,但是八路军这边毕竟是本土作战,心怀抗日的爱国者毕竟是绝大多数,因此我军在情报收集方面有先天的优势。到了六月底的一天,就有当地群众向我军报告,赵县县城出动了日军100多名,准备向东西杨村合围。而我四十四地区队第一大队,当时就住在这个村。得到情报后,我军一大队立刻紧急集合,做好了战斗准备。
那时候应付敌人扫荡的一般办法,有主动和被动两种。当敌人势大的时候,我军就要被动地提前转移。而如果敌人兵力不多,我军经常会主动出击,在敌人的来路上设伏,主动打击敌人。这次敌人只有100多人,兵力不太多,第一大队(连)就决定主动出击,在东西杨村附近进行游击战,牵着敌人的鼻子转圈圈,把敌人当成是绕圈推磨的老驴,进行所谓的“拉磨作战”。
三、十二勇士突袭县城
而除此之外,因为这次我军侦察工作非常得力,我军不仅得到了敌人出动的消息,而且还了解到了敌人这次兵力配置的详细情报:敌人不放心伪军的战斗力,因此他们这次,是让负责驻守赵县县城的一个日军中队全体出动,而把所有伪军留了下来守城。他们的企图很明确,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