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board吧 关注:592,836贴子:56,818,284

【Billboard】人类音乐史上最盛大的离经叛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Radiohead发行于2000年的专辑Kid A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1-23 20:59回复
    “Radiohead最好的专辑是哪张”向来是有争议的。“KidA党”的理由有很多,我的理由是,它是叛逆的。这种叛逆,包括了准备阶段的预谋已久,反叛阶段的轰轰烈烈,并且埋下了永远无法了结的后患。
    如果哪天人工智能暴动,企图推翻人类政权,那我们一定要反思这张Kid A在2000年所埋下的叛逆种子。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1-23 20:59
    回复
      看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1-23 20:59
      回复
        1. 准备阶段的蓄谋已久
        1997年,Radiohead释出另类摇滚专辑OK Computer并大受好评。这张专辑直至今日都是Radiohead最佳专辑的最有力候选者。在获得如此盛大的成功之后,整个乐队陷入了低谷。
        1997年后,对于包括乐队成员Thom在内的五人来说,是无比苦涩的。他们感到创作灵感枯竭。他们顶着巨大的外界压力和自我怀疑,在乐队解散的边缘挣扎。吉他手Ed O'Brien希望复制OK Computer的成功,再来一张吉他驱动的摇滚专辑。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1-23 21:00
        回复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1-23 21:00
          回复
            这一切都被Thom Yorke打破了。他决定放弃三吉他摇滚的配置,转而做一张电子乐专辑。他们不再从吉他旋律的动机出发进行创作,而是去一间别墅里研究各种电子设备的应用。他们录制时不再一起演奏乐器,而是分组录制各音轨,再整合到同一曲目中。当然,乐器分工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例如吉他手Jonny Greenwood开始研究马特诺电子琴,并且成功演奏了这种堪称古早的电子乐乐器。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1-23 21:01
            回复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1-23 21:01
              回复
                电子乐的关键在于:旋律片段,采样处理,循环编排。这样的创作制作流程大多依赖电子设备。Radiohead对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整个创作过程借鉴或采样了:Aphex Twins的氛围Techno电子音效,Charles Mingus的爵士乐器乐片段,以及过去专辑的片段等等,把各类元素拼贴在一起,再蒙上不止一层电子乐的面纱。每一个片段的失真,卷积,混响,都调得恰到好处。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1-23 21:01
                回复
                  文本方面,Thom像Talking Head乐队创作专辑Remain in Light时一样,写孤立的词组,而非句子。最后把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词精挑细选,堆在一起。前一句是个生活用语Where'd you park the car?后一句就来个暴击Cut the kids in half。这种前言不搭后语的反差感反而与这张专辑的音乐本身高度契合。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1-23 21:02
                  回复
                    一方面,Kid A这张专辑的音乐纹理是冰冷的,丧的,来自外太空的异物。毕竟Kid A就是一个克隆人。另一方面,这些音符的排列也是来自创作者内心的火种:像人类情绪一样,时刻流动不受控制,且悲喜之间保持着对峙。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听众认为,悲伤时听这张专辑会有温暖感,但大多时间听感仍旧是颓靡沮丧的,虽然不会过火。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01-23 21:02
                    回复
                      2. 反叛阶段的轰轰烈烈
                      Track01 Everything In Its Right Place 非常好地体现了这张专辑的思路。机器人般呓语的和声上下翻腾,Thom提供的高频假声很好地融入了冰冷的配器氛围中。
                      Track03 The National Anthem 是器乐表现非常优秀的曲目。前奏的重低音贝斯成功垫下了整首曲目的基调。中后部爵士风格管乐的加入格外有趣,既灵活外放又被限制在低频贝斯的节奏框架中,仿佛一只带着镣铐跳舞的机器人。
                      Track06 Optimistic 有着最“积极”的标题,和最“消极”的内核。一遍遍重复着“You can try the best you can”却又被无情地打回现实:在末世面前,人类是束手无策的。
                      作为closing track的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似乎是这一切的缓和:更加暖色调的音色选择,更加舒适的氛围营造。但在这种难得一见的暖光灯下,Thom用“红酒、安眠药、滥交、伤感电影”来了一波情绪轰炸。从昏黄灯光下的卧室直接转移到了安乐死前的牢房。直到最后他还像机器人那样与听众告别“I will see you in the next life”。为什么是下辈子?谁会死去?这一切都有很多种解读方式。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1-23 21:03
                      回复
                        是的,这张专辑的整体情感是丰富的,甚至过度复杂。它的音乐质感如同封面中的极地一般冰冷理性,却用最低调的表达方式传递了过多的、令听众精力透支的情绪。前作OK Computer也是一张探讨科技与人类关系的专辑,它的封面还是有模糊的人影。而到了Kid A这张以克隆人为概念的的专辑中,人影却消失了。一切都是末日的景象:雪山喷发出岩浆,天空中的火焰,闪着银光的冰河,就是没有人类的踪迹。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1-23 21:03
                        回复
                          3. 永远无法了结的后患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01-23 21:03
                          回复
                            OK Computer把Radiohead的摇滚美学推向了巅峰,Kid A紧接着用电子音效把它轰炸得渣都不剩。也正因如此,2000年之后的各类音乐,虽然没有明码标榜,但绝大多数都站在了Kid A这边。
                            从“现场录制器乐合奏”到“一个人+一台电脑”,音乐生产方式的改变一方面来源于科技进步,一方面归功于这些具有先驱性的探索。2000年之前,全球音乐处于摇滚时代。2000-2010这十年是摇滚乐最后的辉煌十年,也是电子音乐制作模式崛起的十年。往后2010-2020在电子制作人的加持下,嘻哈音乐、电子舞曲等成为主流引领时代,这些无一不曾追溯到千禧年发行的这张Kid A——从它出世的那一天开始,Radiohead这个摇滚乐队就亲自为所在的阵营设置了死亡倒计时。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01-23 21:04
                            回复
                              更重要的,则是听众审美的改变。这张专辑让很多摇滚听众接触、了解、热爱上了电子音乐。虽然当时的评论界褒贬不一,虽然当时的乐队粉丝一头雾水,但是从今天再往回看,我们不得不感谢,那个在极地的冰雪中独自行走的孩子甲。这张以克隆人命名的专辑就像第一只克隆羊一样,值得被载入史册。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1-01-23 21: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