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天启元九年·八月 ]
舅母的身子一日较一日更差,或许是因此,府中人遂我所愿,并未过多关注于我终年不好的咳疾,只有徐大,三不五时地愁。不过很快,他也没有那个心思了。
舅母病危。
徐大终究是姓方的,我能理解、甚至催促他去照料舅母,晚一步踏入院子时,我只听到舅母絮絮叨叨,断断续续地说,她这一辈子,只嫁出去一双女儿,还没见到过家中儿郎娶妻。
她是拿我与琬之当做亲生儿女看待的。
我还未来得及涌上感动,就被一阵小旋风的离去惊动。
是良延。
[ 承天启元九年·九月初 ]
我曾以为,只要助阿瑜立稳方氏,只要琬之、蕙真在婆家尚有底气、只要我的良延能一生顺遂,我也不必再多一位家人、再求旁的虚妄。可舅母哀切的盼望使我无所适从,默认了她的荐婚,甚至放任自己的愚昧,使这一桩亲事,多少带着些“冲喜”的意味。
听说是陶家一位娘子,合算了八字,总之是由舅母牵头,人我尚未见过。并非我有意不肯配合,只是眼下还有一桩愁事儿。
——我不知如何与良延说。
他平白多了我这样一位不称职的父亲。说着“头一回”、说着“会好好学”,却总是囿于外事。经年流转,他仍是独自一人待着的时候多些。我并没有给他一个完整的家,甚至,八月末舅母拿我的婚事与之分说时,并不是征求他的意见。
他显而易见的不开心了,源自我这个失败的父亲。
于是我将大段时间空出来,预备陪一陪他。谁知第一日施行时,舅母病痛缠身;第二日,朝事无歇;第三日、第四日...待到我再想起来时,距这个念头,已去十日。
我叩响他的门扉,只得了一室静谧。一日是这样、日日是这样,也过了十日。
“良延,”我多了句嘴,“你若是不喜欢、不愿意,只要你说。”
刻意划去脑中舅母的面容,我狠一狠心说,“不用管别的,只要你不愿意,就只有你我。”
他应了,就在那个夜风微凉的初秋。在我迈出三步时,他的院门朝我打开,露出小小的一个谢良延。那夜无月,我看不清他的神情,只能仗着秋风作美,将他的回答送来。
他说“好”,我权且当做一个同意。
[ 承天启元九年·九月中 ]
可惜,舅母终究没有等到这场“冲喜”。她走在一个温暖的午后,一片枫叶盖在她的面容上,无人惊动。直到我归去时,揭开那片叶,露出她僵直的满面笑容。
徐大哭丧着脸,全府的仆妇都在落泪,这一回我不是冷静的谢珩之,不是那个局外人了。
阿瑜又请了一回省亲假,她入宫七载,唯二两回再临广袤的天地,竟是为省两位故人。她稳重得多,没有同前一回一样大闹灵堂,眼神却是一片的灰败。我当着她的面止不住的咳,将嘴里的腥甜咽下,没有再说“还有我”,她不能再失去任何一个人了。
[ 承天启元九年·九月下 ]
阿瑜卸了尚书内省的担子,苦求来一个放归,要带舅母回缙云。我在她眼里看不见坚毅、困顿,只能看见缙云的绿水青山,和方府前那个好吃的烧饼摊。
我没有拦她,只在她临行前应邀,给予了她一个最后的拥抱。她也只提了两个要求,一是让她见一见良延,二是仍要我成亲,只挪去十二月。
“娘会欢喜的。”她这样说。
[ 承天启元九年·十二月 ]
花轿抬进了门,我见来人却扇掩面,绿袍喜服,迎着不甚欢喜的祝福走来。
一拜寂寥天地。
二拜空座高堂。
子藏拍着我的肩,大着舌头祝福,喜不自胜地与我说,“好事将近”。我不好驳了他的面子,只得腹诽,这样人人看来的“好事”已成事实,没有那个“将”字。
宾客兴致正浓,因舅母仙去并未大办,这是阿瑜的意思。但府中以徐大为首的侍从仆妇并不开怀,只有他们与我晓得,此时张灯结彩的方府,并没有一位方氏族人。
“二爷,”青阳谨慎地从后方绕来,“少郎君不见了。”
我心头一惊,酒醒了大半,却得故作醉态,请子藏替我挡酒,再借着他们闹喜的由头,半推半就地出了门,四处去寻良延。闻仙、花园、青玉案...
太阴星君送来了这个冬日的第一场雪,我终于在晨光熹微前,于十三邀门前寻到他。
“良延...”我将小怪物纳入怀中,一如处时于十三邀门前见到他时那样。
可我是冷的、他也是冷的。
我们谁也暖不了谁。
舅母的身子一日较一日更差,或许是因此,府中人遂我所愿,并未过多关注于我终年不好的咳疾,只有徐大,三不五时地愁。不过很快,他也没有那个心思了。
舅母病危。
徐大终究是姓方的,我能理解、甚至催促他去照料舅母,晚一步踏入院子时,我只听到舅母絮絮叨叨,断断续续地说,她这一辈子,只嫁出去一双女儿,还没见到过家中儿郎娶妻。
她是拿我与琬之当做亲生儿女看待的。
我还未来得及涌上感动,就被一阵小旋风的离去惊动。
是良延。
[ 承天启元九年·九月初 ]
我曾以为,只要助阿瑜立稳方氏,只要琬之、蕙真在婆家尚有底气、只要我的良延能一生顺遂,我也不必再多一位家人、再求旁的虚妄。可舅母哀切的盼望使我无所适从,默认了她的荐婚,甚至放任自己的愚昧,使这一桩亲事,多少带着些“冲喜”的意味。
听说是陶家一位娘子,合算了八字,总之是由舅母牵头,人我尚未见过。并非我有意不肯配合,只是眼下还有一桩愁事儿。
——我不知如何与良延说。
他平白多了我这样一位不称职的父亲。说着“头一回”、说着“会好好学”,却总是囿于外事。经年流转,他仍是独自一人待着的时候多些。我并没有给他一个完整的家,甚至,八月末舅母拿我的婚事与之分说时,并不是征求他的意见。
他显而易见的不开心了,源自我这个失败的父亲。
于是我将大段时间空出来,预备陪一陪他。谁知第一日施行时,舅母病痛缠身;第二日,朝事无歇;第三日、第四日...待到我再想起来时,距这个念头,已去十日。
我叩响他的门扉,只得了一室静谧。一日是这样、日日是这样,也过了十日。
“良延,”我多了句嘴,“你若是不喜欢、不愿意,只要你说。”
刻意划去脑中舅母的面容,我狠一狠心说,“不用管别的,只要你不愿意,就只有你我。”
他应了,就在那个夜风微凉的初秋。在我迈出三步时,他的院门朝我打开,露出小小的一个谢良延。那夜无月,我看不清他的神情,只能仗着秋风作美,将他的回答送来。
他说“好”,我权且当做一个同意。
[ 承天启元九年·九月中 ]
可惜,舅母终究没有等到这场“冲喜”。她走在一个温暖的午后,一片枫叶盖在她的面容上,无人惊动。直到我归去时,揭开那片叶,露出她僵直的满面笑容。
徐大哭丧着脸,全府的仆妇都在落泪,这一回我不是冷静的谢珩之,不是那个局外人了。
阿瑜又请了一回省亲假,她入宫七载,唯二两回再临广袤的天地,竟是为省两位故人。她稳重得多,没有同前一回一样大闹灵堂,眼神却是一片的灰败。我当着她的面止不住的咳,将嘴里的腥甜咽下,没有再说“还有我”,她不能再失去任何一个人了。
[ 承天启元九年·九月下 ]
阿瑜卸了尚书内省的担子,苦求来一个放归,要带舅母回缙云。我在她眼里看不见坚毅、困顿,只能看见缙云的绿水青山,和方府前那个好吃的烧饼摊。
我没有拦她,只在她临行前应邀,给予了她一个最后的拥抱。她也只提了两个要求,一是让她见一见良延,二是仍要我成亲,只挪去十二月。
“娘会欢喜的。”她这样说。
[ 承天启元九年·十二月 ]
花轿抬进了门,我见来人却扇掩面,绿袍喜服,迎着不甚欢喜的祝福走来。
一拜寂寥天地。
二拜空座高堂。
子藏拍着我的肩,大着舌头祝福,喜不自胜地与我说,“好事将近”。我不好驳了他的面子,只得腹诽,这样人人看来的“好事”已成事实,没有那个“将”字。
宾客兴致正浓,因舅母仙去并未大办,这是阿瑜的意思。但府中以徐大为首的侍从仆妇并不开怀,只有他们与我晓得,此时张灯结彩的方府,并没有一位方氏族人。
“二爷,”青阳谨慎地从后方绕来,“少郎君不见了。”
我心头一惊,酒醒了大半,却得故作醉态,请子藏替我挡酒,再借着他们闹喜的由头,半推半就地出了门,四处去寻良延。闻仙、花园、青玉案...
太阴星君送来了这个冬日的第一场雪,我终于在晨光熹微前,于十三邀门前寻到他。
“良延...”我将小怪物纳入怀中,一如处时于十三邀门前见到他时那样。
可我是冷的、他也是冷的。
我们谁也暖不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