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本人的所有观点都来自于本人所收集到的相关数据(主要来自于一些研究文献及WHO的立场文件、严家新孟胜利两位专家的博客、最近的2020年狂犬病年会上的内容还有《狂犬病暴露处置规范》、《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狂犬病暴露处置专家共识》等等,因此本人说的任何一句话愿意承担所可能引起的后果的所有责任。)
——————————————
下面进入正文:
1.狂犬病又叫恐水症,其主要特征为恐水,其他特征均无特异性(也就是说可能出现任何其他疾病的症状)
2.狂犬病虽然被俗称疯狗症,但并不是只有狗才会感染,任何哺乳动物都有可能感染,所以狂犬病是不会学狗叫的,否则被猫咬就得学猫叫了。
3.虽然任何哺乳动物都有可能感染狂犬病,但实际上只有狼、狐狸、狗、猫、貂、黄鼠狼、猫鼬、臭鼬、小熊猫、蜜獾、蝙蝠等风险比较,而像家畜(猪、羊、马、羊驼、骆驼、驴、骡子等)的风险很低。
4.温血动物和哺乳动物的概念不能搞混,像鸟类一般也是温血动物,但鸟类并不是狂犬病的自然宿主。
5.鸟类(包括家禽)、蛇类、龟类、鱼类、蜥蜴、两栖类不是狂犬病的自然宿主,没有可能传播狂犬病。(比蛇类和蜥蜴咬伤要注意预防中毒和细菌或寄生虫感染)
6.啮齿类动物(老鼠、兔子、龙猫、仓鼠、旱獭、水獭、松鼠、蜜袋鼯等)几乎不可能传播狂犬病,也没有在人间传播狂犬病的证据,因此CDC不建议人们接种狂犬疫苗。偶尔有溢出性感染,那是极个别的特殊案例。
7.猫、狗、貂等动物感染了狂犬病潜伏期最长为6个月,人感染了潜伏期最长为1年(绝大多数在1~3个月内发病,少数在3个月以上1年以内发病,只有偶发的不确定是否存在再次暴露的案例为1年以上,国际公认的只有1例潜伏期6年的病例,但最新的WHO相关文件删除了潜伏期1年以上的描述。)
8.健康的动物不传播狂犬病。只要是没有被狂犬病感染的动物,那么就不会发作狂犬病,也就无法将狂犬病毒传播到人的身上。狗也是一样,必须被其他的狂犬病发作的动物咬了才会感染狂犬病毒。(原因是只有在动物发病时,唾液中才存在狂犬病毒)——由此可知,家养的,没出过门的,没跟别的动物打过架的,没被其他感染狂犬病的动物抓伤、咬伤的,绝对不可能传播狂犬病。
9.即便是被感染了狂犬病发作的疯狗咬了,也只有40-70%左右的概率发病。(原因可能跟是否清理伤口、病毒量的多少、伤口暴露程度、伤口所在位置是否神经丰富等有关,也有可能与狂犬病动物发病时间歇性排毒有关)
10.被唾液污染伤口(包括抓伤和舔舐粘膜)感染的可能性极低,只有0.1%,说明这种案例极其罕见,如能确认动物是健康的,则可以完全排除风险。
11.间接传播的可能性只在理论上存在(只有极个别的案例,而且都存在疑点)。因为狂犬病毒在自然环境中特别脆弱,对紫外线、干燥、湿润、温度、酸碱环境、酒精都非常敏感,很容易被快速灭活,导致失去活性而无法感染人。
12.人咬人除非是被狂犬病病人咬了,才有很小的可能感染狂犬病,但被正常没有发病的人咬了,如果咬的够深可能需要注意预防破伤风,但绝对与狂犬病无关。(狂犬病病人的唾液中只有微量的病毒,几乎很难构成感染,而且狂犬病病人在昏迷前意识都很正常,不会随便咬人)
13.被已经打过疫苗的狗咬了(需要证明打的疫苗产生了抗体),无需接种狂犬疫苗,因为这样的狗自身并不会感染狂犬病。如果被打了2个全部疗程(需要至少间隔半年或1年)的,只要你的疫苗是从可信任的渠道买来的,那它绝对不会感染。
14.打了疫苗之后,之前的所有暴露一比购销。(因为抗体是在源源不断地产生的,之前在体内的狂犬病毒只要还没有到达中枢神经,抗体就会快速找到病毒并与其中和。而且这个产生的过程会长达数个月甚至数年,所以才有了狂犬疫苗保护期的说法)——同理,这个原理也告诉我们狂犬疫苗应该越早接种越好,但如果因为某些原因接种晚了,那么只要还没发病,打完全程产生抗体了,也绝对不会再发病,而不是非得在什么24小时或48小时内必须接种才有效。
15.在狗出现明显症状的前3天,有些狗可以从唾液中检测出狂犬病毒,但只要检测到病毒,75%的狗在检测到病毒后的4天内死亡,100%的狗在10天内死亡——来自《健康犬不传播狂犬病》,这也是10日观察法的原理。
16.WHO认为,食用生狗肉并不构成狂犬病暴露(原因是生狗肉一般含不含或仅含较少狂犬病毒,且口腔中的淀粉酶和胃中的胃酸,都会让其很快失活)
17.首次接种过暴露前免疫(3针)或暴露后免疫(4针或5针)至少有3个月的绝对保护期和1年的相对保护期,在1年后(可以在1年内)进行过加强的,绝对保护期仍然为3个月,有效保护期1~3年,相对保护期为终生。
18.绝对保护期期间再严重的暴露都可以不用接种疫苗(WHO的建议是3个月后发生暴露才需要接种疫苗),但为了保险,如果真的出现特别严重的咬伤(如头面部的贯穿性咬伤)最好还是加强2针来预防。首次接种有效保护期为半年-1年,加强后有效保护期为1-3年,有效保护期期间对于一般暴露(即使轻微的出血)无需再接种疫苗,相对保护期无限长,在这期间非咬伤类型的轻微暴露(包括出血性的)无需加强,且以后加强针最多打2针,终生无需接种免疫球蛋白。
19.我国国内没有确切的蝙蝠传染给人狂犬病的案例,以前的文献所报道的极个别案例,存在很大的漏洞,因此不被认可。(单个人认为,如果真的能确定被蝙蝠咬伤,为保险最好是接种疫苗)
20.被动物舔过的东西马上又碰到了伤口。——首先,动物没有感染狂犬病,那他的唾液一定是无毒的,可能会有别的细菌。其次,如果伤口是已经闭合的,那说明皮肤时完整的,因此不可能感染狂犬病毒。最后,病毒在自然环境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快速失活,少量的病毒可能在数秒内就全军覆没。全世界只通报过1~2例间接感染的案列,而且还都存在疑点和争议。
——————————————
下面进入正文:
1.狂犬病又叫恐水症,其主要特征为恐水,其他特征均无特异性(也就是说可能出现任何其他疾病的症状)
2.狂犬病虽然被俗称疯狗症,但并不是只有狗才会感染,任何哺乳动物都有可能感染,所以狂犬病是不会学狗叫的,否则被猫咬就得学猫叫了。
3.虽然任何哺乳动物都有可能感染狂犬病,但实际上只有狼、狐狸、狗、猫、貂、黄鼠狼、猫鼬、臭鼬、小熊猫、蜜獾、蝙蝠等风险比较,而像家畜(猪、羊、马、羊驼、骆驼、驴、骡子等)的风险很低。
4.温血动物和哺乳动物的概念不能搞混,像鸟类一般也是温血动物,但鸟类并不是狂犬病的自然宿主。
5.鸟类(包括家禽)、蛇类、龟类、鱼类、蜥蜴、两栖类不是狂犬病的自然宿主,没有可能传播狂犬病。(比蛇类和蜥蜴咬伤要注意预防中毒和细菌或寄生虫感染)
6.啮齿类动物(老鼠、兔子、龙猫、仓鼠、旱獭、水獭、松鼠、蜜袋鼯等)几乎不可能传播狂犬病,也没有在人间传播狂犬病的证据,因此CDC不建议人们接种狂犬疫苗。偶尔有溢出性感染,那是极个别的特殊案例。
7.猫、狗、貂等动物感染了狂犬病潜伏期最长为6个月,人感染了潜伏期最长为1年(绝大多数在1~3个月内发病,少数在3个月以上1年以内发病,只有偶发的不确定是否存在再次暴露的案例为1年以上,国际公认的只有1例潜伏期6年的病例,但最新的WHO相关文件删除了潜伏期1年以上的描述。)
8.健康的动物不传播狂犬病。只要是没有被狂犬病感染的动物,那么就不会发作狂犬病,也就无法将狂犬病毒传播到人的身上。狗也是一样,必须被其他的狂犬病发作的动物咬了才会感染狂犬病毒。(原因是只有在动物发病时,唾液中才存在狂犬病毒)——由此可知,家养的,没出过门的,没跟别的动物打过架的,没被其他感染狂犬病的动物抓伤、咬伤的,绝对不可能传播狂犬病。
9.即便是被感染了狂犬病发作的疯狗咬了,也只有40-70%左右的概率发病。(原因可能跟是否清理伤口、病毒量的多少、伤口暴露程度、伤口所在位置是否神经丰富等有关,也有可能与狂犬病动物发病时间歇性排毒有关)
10.被唾液污染伤口(包括抓伤和舔舐粘膜)感染的可能性极低,只有0.1%,说明这种案例极其罕见,如能确认动物是健康的,则可以完全排除风险。
11.间接传播的可能性只在理论上存在(只有极个别的案例,而且都存在疑点)。因为狂犬病毒在自然环境中特别脆弱,对紫外线、干燥、湿润、温度、酸碱环境、酒精都非常敏感,很容易被快速灭活,导致失去活性而无法感染人。
12.人咬人除非是被狂犬病病人咬了,才有很小的可能感染狂犬病,但被正常没有发病的人咬了,如果咬的够深可能需要注意预防破伤风,但绝对与狂犬病无关。(狂犬病病人的唾液中只有微量的病毒,几乎很难构成感染,而且狂犬病病人在昏迷前意识都很正常,不会随便咬人)
13.被已经打过疫苗的狗咬了(需要证明打的疫苗产生了抗体),无需接种狂犬疫苗,因为这样的狗自身并不会感染狂犬病。如果被打了2个全部疗程(需要至少间隔半年或1年)的,只要你的疫苗是从可信任的渠道买来的,那它绝对不会感染。
14.打了疫苗之后,之前的所有暴露一比购销。(因为抗体是在源源不断地产生的,之前在体内的狂犬病毒只要还没有到达中枢神经,抗体就会快速找到病毒并与其中和。而且这个产生的过程会长达数个月甚至数年,所以才有了狂犬疫苗保护期的说法)——同理,这个原理也告诉我们狂犬疫苗应该越早接种越好,但如果因为某些原因接种晚了,那么只要还没发病,打完全程产生抗体了,也绝对不会再发病,而不是非得在什么24小时或48小时内必须接种才有效。
15.在狗出现明显症状的前3天,有些狗可以从唾液中检测出狂犬病毒,但只要检测到病毒,75%的狗在检测到病毒后的4天内死亡,100%的狗在10天内死亡——来自《健康犬不传播狂犬病》,这也是10日观察法的原理。
16.WHO认为,食用生狗肉并不构成狂犬病暴露(原因是生狗肉一般含不含或仅含较少狂犬病毒,且口腔中的淀粉酶和胃中的胃酸,都会让其很快失活)
17.首次接种过暴露前免疫(3针)或暴露后免疫(4针或5针)至少有3个月的绝对保护期和1年的相对保护期,在1年后(可以在1年内)进行过加强的,绝对保护期仍然为3个月,有效保护期1~3年,相对保护期为终生。
18.绝对保护期期间再严重的暴露都可以不用接种疫苗(WHO的建议是3个月后发生暴露才需要接种疫苗),但为了保险,如果真的出现特别严重的咬伤(如头面部的贯穿性咬伤)最好还是加强2针来预防。首次接种有效保护期为半年-1年,加强后有效保护期为1-3年,有效保护期期间对于一般暴露(即使轻微的出血)无需再接种疫苗,相对保护期无限长,在这期间非咬伤类型的轻微暴露(包括出血性的)无需加强,且以后加强针最多打2针,终生无需接种免疫球蛋白。
19.我国国内没有确切的蝙蝠传染给人狂犬病的案例,以前的文献所报道的极个别案例,存在很大的漏洞,因此不被认可。(单个人认为,如果真的能确定被蝙蝠咬伤,为保险最好是接种疫苗)
20.被动物舔过的东西马上又碰到了伤口。——首先,动物没有感染狂犬病,那他的唾液一定是无毒的,可能会有别的细菌。其次,如果伤口是已经闭合的,那说明皮肤时完整的,因此不可能感染狂犬病毒。最后,病毒在自然环境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快速失活,少量的病毒可能在数秒内就全军覆没。全世界只通报过1~2例间接感染的案列,而且还都存在疑点和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