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人”的因素
人员:主要是医、护、保洁、患者、职能科室督导检查人员等
医护人员:医疗护理人员培训资质、技能掌握、工作经验和技术职称、隔离防护认知、责任心、耐心、家庭支持等;
保洁人员:保洁人员文化程度、培训技能掌握情况、工作经验、责任心、隔离防护知识认知等;
患者:病情危急、侵入操作多(使用呼吸机、中央静脉置管、留置尿管、气管切开等)、抵抗力低下、多器官功能障碍、抗菌药物暴露、输液输血、多重耐药菌感染等;
职能科室人员: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等职能科室人员对感染防控措施督导检查频度、力度;
图片
“机”的因素
有无隔离病室;
层流或洁净设备;
清洁消毒设备、消毒物品设备;
呼吸机、监护仪、注射泵清洁、血气监测仪等设备;
非触动手卫生设施、干手设施等;
纤支镜、咽喉镜;
负压吸引设施;
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一般诊疗用品;
图片
“料”的因素
一次性深静脉置管包、导尿包、会阴包换药包、消毒产品、吸痰管、吸氧装置、气管插管等医疗用品材料证件是否合格;
洗手液、干手纸及速干手消毒剂配备情况;
封管液;
抹布地巾配置;
湿化瓶湿化液;
职业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面屏等;
微生物标本培养材料;
图片
“法”的因素
科室感控管理组织、制度;
岗位职责;
留置尿管、使用呼吸机、血管导管等各操作流程;
感染暴发处置相关预案;
多耐防控流程;
环境设备物表及一般诊疗物品的清洁消毒流程,消毒频次;
医疗**管理制度及处置流程;
抗菌药物治疗使用指征及培养标本采集送检流程;
血培养操作流程;
图片
“环”节因素
血管导管置管是否急症、封管液使用;
导尿管、血管导管、呼吸机等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落实依从性;
多耐感染患者措施落实情况;
感染暴发预警措施;
ICU住院时间;
重症监护室的布局流程;
培训学习计划及学习内容;
医疗**管理措施;
抗菌药物治疗使用前是否送检情况;
血培养是否双套双瓶;
图片
“测”的因素
“三管感染发生率”监测,并纵向对比了解控制措施情况,横向对比了解感染发生情况进展;
每季度空气环境微生物学监测,了解净化设施维护保养情况;
每季度工作人员手卫生监测,了解手卫生正确性及依从性;
每季度物表、设备表面微生物学监测,了解物表清洁消毒效果;
每季度消毒纤支镜、咽喉镜效果监测,了解清洗消毒效果;
至少每年2次的医用织物监测,了解织物清洗消毒效果;
VAP感染防控措施预防率监测,了解措施落实依从性;
总之,只有发现、列举和描述风险要素进行风险识别,才能识别风险性质,确定风险等级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价,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重症监护室感染风险很多,我们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梳理总结,便于发现和管理感染风险,降低发生率,保障医患安全。
“人”的因素
人员:主要是医、护、保洁、患者、职能科室督导检查人员等
医护人员:医疗护理人员培训资质、技能掌握、工作经验和技术职称、隔离防护认知、责任心、耐心、家庭支持等;
保洁人员:保洁人员文化程度、培训技能掌握情况、工作经验、责任心、隔离防护知识认知等;
患者:病情危急、侵入操作多(使用呼吸机、中央静脉置管、留置尿管、气管切开等)、抵抗力低下、多器官功能障碍、抗菌药物暴露、输液输血、多重耐药菌感染等;
职能科室人员: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等职能科室人员对感染防控措施督导检查频度、力度;
图片
“机”的因素
有无隔离病室;
层流或洁净设备;
清洁消毒设备、消毒物品设备;
呼吸机、监护仪、注射泵清洁、血气监测仪等设备;
非触动手卫生设施、干手设施等;
纤支镜、咽喉镜;
负压吸引设施;
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一般诊疗用品;
图片
“料”的因素
一次性深静脉置管包、导尿包、会阴包换药包、消毒产品、吸痰管、吸氧装置、气管插管等医疗用品材料证件是否合格;
洗手液、干手纸及速干手消毒剂配备情况;
封管液;
抹布地巾配置;
湿化瓶湿化液;
职业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面屏等;
微生物标本培养材料;
图片
“法”的因素
科室感控管理组织、制度;
岗位职责;
留置尿管、使用呼吸机、血管导管等各操作流程;
感染暴发处置相关预案;
多耐防控流程;
环境设备物表及一般诊疗物品的清洁消毒流程,消毒频次;
医疗**管理制度及处置流程;
抗菌药物治疗使用指征及培养标本采集送检流程;
血培养操作流程;
图片
“环”节因素
血管导管置管是否急症、封管液使用;
导尿管、血管导管、呼吸机等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落实依从性;
多耐感染患者措施落实情况;
感染暴发预警措施;
ICU住院时间;
重症监护室的布局流程;
培训学习计划及学习内容;
医疗**管理措施;
抗菌药物治疗使用前是否送检情况;
血培养是否双套双瓶;
图片
“测”的因素
“三管感染发生率”监测,并纵向对比了解控制措施情况,横向对比了解感染发生情况进展;
每季度空气环境微生物学监测,了解净化设施维护保养情况;
每季度工作人员手卫生监测,了解手卫生正确性及依从性;
每季度物表、设备表面微生物学监测,了解物表清洁消毒效果;
每季度消毒纤支镜、咽喉镜效果监测,了解清洗消毒效果;
至少每年2次的医用织物监测,了解织物清洗消毒效果;
VAP感染防控措施预防率监测,了解措施落实依从性;
总之,只有发现、列举和描述风险要素进行风险识别,才能识别风险性质,确定风险等级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价,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重症监护室感染风险很多,我们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梳理总结,便于发现和管理感染风险,降低发生率,保障医患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