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一菩提吧 关注:34贴子:462
  • 10回复贴,共1

文学 | 小径分叉的花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博尔赫斯


IP属地:河南1楼2021-04-06 08:22回复
    纪伯伦于1883年生于黎巴嫩。1895年,他与母亲、哥哥和两个妹妹一同赴美,移居波士顿,住在唐人街。1898年,纪伯伦只身返回黎巴嫩,在贝鲁特学习阿拉伯语文。其间,他读了很多阿拉伯古典文学作品,打下了扎实的阿拉伯文学基础,还在黎巴嫩各地旅行,访寻名胜古迹。四年后他重返波士顿。
    1904年,31岁的玛丽在朋友家中结识了纪伯伦,两人从此结下友谊。玛丽非常赏识纪伯伦的艺术才华,主动资助他赴巴黎学习。两人之间通信不断。纪伯伦返美定居纽约后,两人之间的书信来往和面晤互访也未曾停止。
    玛丽的日记记录了纪伯伦曾在返美后不久向她求婚,但她既不想让婚姻生活束缚他的艺术天赋,更担心可能的婚姻失败会影响两人的友谊,便以自己年长十岁为由婉拒。两人成为终身的挚友。


    IP属地:河南2楼2021-04-06 19:29
    回复
      梅伊·齐雅黛是一名黎巴**作家,1914年,纪伯伦开始与生活在埃及的她通信。双方从来不曾见面,但这段通信关系一直延续到纪伯伦逝世前不久。在纪伯伦的所有文学作品中,堪称其“文学金字塔”的作品是长篇哲理散文诗《先知》。
      《先知》出版后立即在美国引起轰动,并在短短数年内风靡世界,被誉为“东方赠送给西方的最好礼物”。20世纪20年代起,经由茅盾、冰心等文学大师的译介,纪伯伦的作品也走进了中文世界。1931年9月,冰心译《先知》在上海出版,这也是我国出版的第一部纪伯伦作品。
      1931年4月10日,纪伯伦因积劳成疾病故,年仅四十八岁。在你工作的时候,你是一管笛,从你心中吹出时光的微语,变成音乐。你们谁肯做一根芦管,在万物合唱的时候,你独痴呆无声呢?从工作里爱了生命,就是通彻了生命最深的秘密。


      IP属地:河南3楼2021-04-06 19:37
      回复
        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是有了激励;
        一切的激励都是盲目的,除非是有了知识;
        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是有了工作;
        一切的工作都是虚空的,除非是有了爱;
        当你仁爱地工作的时候,你便与自己、与人类、与上帝联系为一。
        怎样才是仁爱地工作呢?
        从你的心中抽丝,织成布帛,仿佛你的爱者要来穿此衣裳。
        热情地盖造房屋,仿佛你的爱者要住在其中。
        温存地播种,喜乐地刈获,仿佛你的爱者要来吃这产物。
        这就是用你自己灵魂的气息,来充满你所造的一切。
        纪伯伦(1883年-1931年)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纪伯伦、鲁迅和泰戈尔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他毕生创作了约七百幅绘画精品,其中的大部分被美国艺术博物馆和黎巴嫩纪伯伦纪念馆收藏。


        IP属地:河南4楼2021-04-06 19:48
        回复
          纪伯伦《雨之歌》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的皇冠上散落,镶嵌了绿色的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雷声隆隆似闪电,在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
          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的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IP属地:河南5楼2021-04-06 19:57
          回复
            阿施塔特(Astarte)女神对腓尼基人而言,是土地丰饶和人口生育的象征,其地位相当于希腊的美和生育之女神:阿芙洛狄忒。泰戈尔:白昼以光明,夜阑以黑暗,轮番地叩击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心弦上弹奏什么乐曲?日复一日,在我们中间创造的奇妙韵律,富于怎样浓厚的意蕴?
            昼夜有规律地现隐,如同昊天的脉动,我们在其间成长起来。世界顷刻之间那么轻易地从一种意境跨入另一种意境。前者的终止和后者的开端之间显现多么温雅的宁静、多么安详的绮丽!日光下,万物的差异清晰地裸露在我们眼前。日光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精确地测定我们每个人的界限。
            对我们来说,各自的工作场所,比其他广阔的领域乃至宇宙还要宏阔,事业的引力比其他任何事情的引力要高尚得多。不久,身着暗蓝罗衫的夜阑悄然来到人世,一霎间模糊了我们外在的差别。于是,我们得以在心中体验彼此间广泛的一致性。夜阑是爱情和团聚的吉时。


            IP属地:河南6楼2021-04-07 11:11
            回复
              地球呱呱坠入黑暗中,光泉涓涓涌流的黑暗中,世上各种演进静静地积蓄力量。形态各异的疲惫沉浸在酣眠的琼浆中,酝酿着新生活。从冷寂黝黑的深处腾跃的璀璨的白昼,有如从沧海飞向空中又回归沧海的浪花。
              我们躺在床上,胸口是那样深切地感受到宇宙母亲。强烈的差别感,不会离间我们,使我们处于分隔的状态。宇宙的气息,通过珍贵的静谧扑面而来,床头可以感受宇宙母亲投来的亲切目光。
              早晨是我们的父亲,把我们送到外面的工作场所,交代任务。夜晚是我们的母亲,接我们返回内宅,卸却我们的责任。我们的生活在昼夜两种不同的氛围中运动。1930年7月14日,爱因斯坦在他位于柏林郊区的家中迎接了泰戈尔。


              IP属地:河南7楼2021-04-07 11:16
              回复
                纪伯伦:他人的实质,不在于他所表露的,而在于他未表露的。你若想了解他的实质,就不要听他说的,而要听他没说过的话。我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美,其他一切不过是形形色色的等待。真正伟大的人,是既不想压制任何人,也不受任何人压制的人。
                1895年,纪伯伦12岁时,由于父亲被陷害,被捕入狱,家产被没收,他和三个兄弟姐妹一起随母亲移民美国,在度过了最初一段艰难贫寒的岁月后,他因出众的绘画才能和文学天赋,结识了波士顿先锋文学圈的几位好友。
                1908年,在玛丽的资助下,纪伯伦赴法国巴黎留学,学习绘画艺术,在那里他接触到了世界级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作品,为他后期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打下了基础。


                IP属地:河南8楼2021-04-07 11:28
                回复
                  1910年返美之后,为了发展事业,纪伯伦从波士顿迁居至先锋文化中心纽约,正式开始了在美国的文学创作生涯,他用阿拉伯语和英语双语写作,得到阿拉伯国家和美国文学界、批评界的高度关注,作品受到民众的欢迎和追捧,他超越了东西方之间的隔阂,被誉为“是东方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
                  纪伯伦对爱的思考不仅在于世俗之爱,而是从多维度去探讨它,好像在他看来,爱是体现一切事物中的不灭之光。在《灵魂》一诗中,他从造物主的角度中谈论爱,“他感到有一种无限的爱,把人们与他人的灵魂结合起来。”
                  在他后期用英文创作的散文作品《大地之神》中,则通过三位神的对话,体现了对爱的神圣性的思考。纪伯伦通过第三位神之口说:“它是我们的主宰和向导”,并认为“有限的爱情要求占有对方,而无限的爱情只要求爱本身”。


                  IP属地:河南9楼2021-04-07 11:38
                  回复
                    纪伯伦一生都追随着爱,也曾给爱下过许多定义:“爱是最高形式的正义”;“爱是伴随我们存在的一种力量,它把我们的现在同世代人的过去与未来连接起来”;“爱是一种奇异的光,他从敏感的自我深处射出,照亮四周”;“爱是发自灵魂深处的一串笑声,一种神圣的奥秘,所有秘密中的秘密”;“心灵借助爱从黑暗引向光明”;“爱用痛苦使人重生”。
                    纪伯伦所宣扬的那种爱,是一种博大和无限的爱,融构了世俗的欲爱和神圣的挚爱。美与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互为证实、诠释,是贯穿纪伯伦作品的核心概念。
                    由于童年时期的成长环境,纪伯伦十分向往自然风光旖旎的田园生活,特别擅长从大自然中发现美。在他看来,如果能仔细审视田园生活,会发现她“在春天微笑,在夏天繁盛,在秋天收获,在冬天休憩”。


                    IP属地:河南10楼2021-04-07 11:47
                    回复
                      纪伯伦经常劝诫人们相信美的神力,“把美当作宗教,美中有真理,美中有光明,美是随处可见的。”在散文《论美》中,他呼吁因宗教派别不同而争斗的人们,将美作为神来崇拜。这种美的力量给人带来的是无可比拟的快乐,是“爱情的向导,精神的美酒,心灵的佳肴”,他认为“存在就是追随美,活着只为发现美”。
                      在各种各样的美中,纪伯伦谈论的最多的是灵魂之美,也最崇尚这种美,因为“灵魂之美是一切美,是一切崇高之源”。虽然这种灵魂之美并不张扬,甚至是静默无声的,可是无论它多么隐蔽,也会被人惊喜地发现,听到它的声音。
                      纪伯伦《幸福的家园》:“在心灵的家园里,只有爱与美,还有他们的女儿——智慧与他们作伴。”


                      IP属地:河南11楼2021-04-07 12: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