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吧 关注:7,035贴子:303,960
  • 0回复贴,共1

共享经济新风口,共享充电售货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共享充电宝的触发条件很高,但是庞大的潜在用户(截至2019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0亿户),逐步扩大的铺设范围和低线城市的拓展,带来了可观的市场空间。
共享充电宝行业实现盈利主要原因之一是稳健的盈利模式与现金流。对比共享经济的其他行业,共享充电宝为刚性需求,因此现金流入有保障,且由于产品成本较低,室内场景下损耗程度及维护费用较低,行业的现金流出主要在商户分成等人为因素可干预的方面。但现今共享充电宝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单纯的充电和微薄的广告收入已经较难满足各大企业的盈利需求,追求盈利渠道的新增是目前的重中之重。今年,“借电”推出的共享充电售货机预测能给整体市场带来新一轮的风潮。
2019年,中国互联网单用户网络广告成本达714.7元/人。线上获客成本不断上升,众多品牌商、互联网巨头开始探索线下流量入口。共享充电宝由于物联网基因收割了大量的线下场景,与互联网的目标受众高度重合,正在发挥更多的引流价值。首先,共享充电宝与优质点位可以实现双向引流,例如与连锁酒店的排他性合作,增强双方的用户粘性。此外,大机柜的屏显可以实现商场等场所和活动的营销推广。另一方面,目前多数充电宝提供免押服务,免押服务与信用挂钩,既为支付平台激活高信用的流量,又为用户提供方便。此外还有众多跨领域营销案例,例如与大IP合作定制充电宝产品来提升双方的品牌价值和好感度等。以共享充电宝的物联网基因为基础,拓展出的售货机结合一体。售货产出的收益势必能超越单纯充电的收益。且可以根据投放的地点去投放不同的商品,避免与商家产生竞争,也可以应场景增加客户购买欲,若能精准投放商品,结合共享充电宝的引流,共享充电售货机带来的收益估计是共享充电宝收益的3-4倍。
除了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未来几年行业仍将保持50%-80%的高速增长趋势。行业发展日趋成熟,商业模式得到市场验证,一二线高产区域得以覆盖,用户习惯培养成功,并且基本实现盈利。但同时,下沉市场还处于早期,尚有大量用户红利可以挖掘,并且创新业务和竞争格局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很多机会和挑战。行业整体处于成熟期的早期,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共享充电宝整体线下消费场景渗透率在20%-30%之间,点位的布局尚未饱和,尤其是三四线城市还有较大的开发空间。截至2020年底,餐饮场景的渗透率最高,约占50.0%,其次是休闲娱乐,包括购物场所、影院、KTV、酒吧、网吧等,约占30.0%,最后是其他类,如医院、酒店、交通枢纽等场所。随着平台资本实力和营运能力的增强,行业将从对单一门店的渗透过渡到对大型的商业综合体,连锁餐饮以及高铁酒店的布局开拓。共享充电售货机根据这些不同的场所进行商品筛选投放,能再进一步开发客户的消费习惯以及对场所的渗透率。达到多方盈利的目的。
目前租赁收入仍然是行业最成熟占比最大的板块。但如何利用渠道复利来获得新的增长点,是行业积极探索的方向。而与售货机得结合,是目前一个极有前景的方向。
前几年,广告收入的体量和增速是最大的,2020年达千万级别。屏显机柜可放置在人流密集的车站机场,小机柜柜体、充电宝机身以及小程序的租赁页面也可以供商家投放广告。同时,后台积累了大量的消费数据,可以帮助挖掘场景内用户的新需求,例如适合在该地区投放的小商品。此外,电子烟也是2020年共享充电宝布局的热点,一些头部企业已经开始小范围投放自动售烟机。所以,共享充电售货机的诞生,也是符合目前市场变化的趋势。
电子烟在充电宝领域的新零售市场销售规模高达700亿元人民币。利用千万级商户资源的强大渠道网络搭建新零售和广告平台。但是目前大部分创新业务处于早期,各模式能否达到预期结果需要时间的验证。
对共享充电宝威胁最大的是快充技术,快充技术在商用普及程度,技术进步速度等方面的发展比较快速,但尚未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手机电池的续航能力未增长,这意味着用户仍有二次充电需求,并且仍需要携带充电设备;二是大部分快充前期充电的速度仍然不够快,充到50%电量大多要30分钟左右;而极速闪充技术采用了电池串联的充电方案,导致其手机无法再用正常5V的充电器,同时对电池寿命产生影响。因此,留给共享充电宝的窗口期还有较长时间。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1-04-06 14:3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