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柏伊美吧 关注:3贴子:28
  • 0回复贴,共1

我国医疗美容行业监管现状探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年来,无论是公交车站、地铁站、机场等公共交通场所的媒体位置,亦或是各大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无不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医疗美容广告,反映出我国医美行业正在快速发展。然而,网络上关于医美机构就医者的身体健康权和生命权受到侵害的新闻也不绝于耳,除了医美机构自身管理和经营存在问题外,也与外部监管不力分不开。本文将从以下几点探析我国医疗美容行业的监管现状,借鉴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有益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医美行业的监管提出一些建议。

医疗美容行业监管,指的是监管主体对医疗美容广告、医疗美容机构的准入、医疗美容医师从业资质和技术水平、医疗美容药械的生产经营使用和医疗美容服务价格等领域进行监管,目的在于保护就医者的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医美机构合法经营、公平竞争,保证医疗美容行业健康发展。

不同于生活美容只需将护肤品涂抹于皮肤表层,医疗美容则是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术中存在风险,术后也存在一定副作用。此外,医美药品质量参差不齐,医美行业从业者鱼龙混杂,给医美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多隐患和风险。因此,对医美行业进行监管就十分有必要。
当前,我国医疗美容行业监管现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法律配套不完善
2002年,国家卫生部发布了《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这是第一部专门就我国医疗美容行业管理制定的法律规定。该办法对医疗美容进行了界定,并对医疗美容机构的设置、登记、医疗美容行业执业人员资格、医美机构执业规则以及医美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粗略大致的规定。虽然该办法在2016年进行了修正,但仅是对个别条款进行了删减,并没有实质变化。
(二)违法成本低廉
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美容监管,我国对违法违规提供医疗美容服务者的处罚力度明显轻得多。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六章关于罚则的相关规定,对于医疗美容机构及其从业者违法执业的,处罚措施主要有警告、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止执业、没收违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罚金最高数额不超过10000元。然而,在一些欧洲发达国家,如果违规向就医者提供医美服务,罚款数额高达2.5万欧元,从业人员甚至可能受到监禁的处罚。在我国,相较于就医者几十万的整形费用,相关法律规定的处罚措施及其罚金就显得微乎其微。
低廉的违法成本根本无法对医美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形成威慑力,可以见得,为了获取更为丰厚的利益,医美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是根本不在乎这点微薄的违法成本的。
(三)监管力度不够
我国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于医美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监管呈现一个重审批、轻监督的特点,监督过程更注重准入时的审批,但是对医美机构的执业行为缺乏动态的全过程评价及监督。
虽然医美行业的行政监管已从单一部门执法过渡到多部门综合执法,各部门之间有一定的分工,但是因为卫生行政部门、物价、市场监管、药品监督、公安等部门之间配合不力,很难有效发挥行政监督效能。
(四)行业协会监管起步晚
2020年12月12日,中国医美行业发展与监督自律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监督管理论坛在北京召开。相比于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说,我国医美行业协会的监管起步较晚。
在此之前,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加上行业协会监管上的缺位,很多医美机构以“名医坐诊”“无效退款”“特惠价”“免费检测”等不实宣传诱导爱美人士前往就医,给就医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胁和损害。
(五)对美容就医者保护不足
竞争愈发激烈的医疗美容行业,想要在市场上争取更多的客户,通过广告宣传推广无疑是其重要的竞争手段。其广告除了宣传产品服务及特惠价格外,更多地是对机构医师的宣传,但对于整容手术存在的风险以及术后副作用没有进行足够的披露和合理的解释。
一些就医者爱美心切,常常容易被医美机构广告中的溢美之词蒙蔽双眼,在不考虑手术风险和术后副作用的情况下前往就医,往往酿成大祸,不但没有呈现自己想要的效果,甚至付出了生命,这些不幸事件并不鲜见。

在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医疗美容行业的监管主体除了政府相关部门外,行业协会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具体监管措施如下表所示: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医美整形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一些国家还专门就未成年就医者的保护作出了规定。

(一) 外部监管
1.加强立法和执法工作
(1)加强立法,实现立法精细化
提高立法层级;完善医疗美容事故的界定标准和问责制度;加大从业者违规操作的惩罚力度,对未成年就医者的保护作出专门规定。
(2)加强行政部门执法
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医美机构广告的监管;卫生部门应当加强并公开医师注册查询系统、加强对医疗美容药械的监管。
(3)加强日常监管频率
只有提高监管的频率,实现监管常态化,才能不断督促医美机构合法合规行医,促进医美行业良性发展。
2.建立专门的医疗美容资格认证机构
就医者大多通过医美机构自己公布的广告来判断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实力和资质,但这些广告中并未披露从业人员的资质甚至是违法违规执业记录等信息,因此,建立第三方机构来对医美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资格进行认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相关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
一方面,要更加严格首次资格认证的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另一方面,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的组织,对其专业知识和设备操作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
3.建立信息化监管系统
将各项保障就医者安全就医的信息如医美机构的工商信息、广告审查与发布、涉诉情况、医师违法违规执业、药械的生产经营使用等同步到监管系统,为行政部门提供监管信息及执法依据,实现对医美机构全程动态监督,引导医美机构规范行医,同时也方便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让受害者维权有据。
(二)内部监管
医美行业的监管不仅要靠外部监管,还应结合完善的内部监管机制。既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亦要加强医美机构的内部管理措施。
1.行业协会的监管
首先,要加强会员资格的管理,实行定期会员考核制,并设立会员解除制度,实行会员资格的动态管理。其次,要加强会员信息的公开,为就医者选择医美服务提供更权威更真实的信息。
2.企业内部的监督
第一,要加强管理者的监管理念。企业管理者有了监管的理念和意识,才能制定和实施良好的监管措施,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
第二,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人员招聘、岗位管理、专业培训、药械管理与使用以及与客户的沟通等方面,都应当纳入医美机构的规章制度当中。
随着医疗美容技术发展和服务水平升级,医美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医美行业越来越成为美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经济推动下日渐走向成熟。但是伴随医美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非法行医、医疗事故、人才紧缺等相关问题接踵而至。因此,只有将外部监管与内部监管相结合,才能为医美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保驾护航。


1楼2021-04-12 11:4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