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08日漏签0天
沉默的证人吧 关注:1,047贴子:13,373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回复贴,共1页
<<返回沉默的证人吧
>0< 加载中...

讨论一下本电视剧和美剧《犯罪心理》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Angewandte1
  • 警校壹年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记得这部剧上映的时候,恰恰有一部与其同名的日漫被禁,导致这部剧上映遇到了点麻烦(官方说法是“刑侦剧限制令”)。不过好饭不怕晚,这部剧有点像后来的潜伏,属于慢热型,在各大地方电视台播出了很长时间。个人印象至少在08年前后还有少数电视台在非黄金时段播放这部剧。要知道在高质量电视剧层出不穷的0X年代,这是很辉煌的结果了。
本人第一次了解到这部电视剧,应该是05或者是06年,但是当时因为学业紧张,没有追剧的时间,后来08年前后有时间了,就刷完了该剧。当时就找到了一股久违的老纪实刑侦剧的感觉——这部剧既结合了00年前后纪实刑侦剧的长处,又有自己的创新,可以想象编剧付出了多大的努力(考虑到编剧写作这部作品是在01-02年,这就更不容易)。
在10-13年前后本人又观摩了类似的美剧《犯罪心理》,当时因为两剧模式差别太大,并没有联系起来看。直到最近有时间,重复刷了《沉默的证人》和《犯罪心理》,找出了这两部作品的一些共性和区别,觉得很有意思,和大家分享一下:
1,首先就是凶手的victimology,字幕组的翻译是“犯罪手法”,这是确定能不能并案的关键因素(很多情况下是最关键因素)。这两部剧对凶手犯罪手法的分析都非常细致,而且比对也很严格,这侧面说明了创作人员对行为分析理解的透彻。
2,其次就是凶手的童年经历对自生心理成长的影响。其实无论是《沉默》还是《犯罪心理》,都表明童年遭遇对凶手变态心理的养成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随着人成年,这种影响会固化而不改变。
3,就是trigger point,字幕组翻译是“触发点”即导致凶手行凶的直接因素,这两部剧也有涉及——从侧面说明编剧的功力和对理论知识吃透的深度。
4,连环杀人犯会想方设法介入调查。这个《沉默》没有明说,但是很显然,陈俊威的做法是符合这点的。
当然,因为年代和国情的原因,这两部剧也有区别
1,人物定位不同,虽然可以大致认为刘宝生类似于BAU里面的G叔,周马类似于R宝,袁可为类似于好吃叔。不过这也是有不可忽视的不同的。比如刘宝生并不如G叔那样无所不能,很少犯错,恰恰相反,有一段时间甚至被陈俊威牵着鼻子走,甚至殉职,周马属于成长型新人,智力没有R宝那样超常。袁可为仅仅只是刑侦队长,对犯罪心理研究没有特殊的好感,甚至有一段时间还有抵制——这都加强了这部剧的真实性和可观赏性。
2,组织架构和办案方式的不同,BAU在犯罪心理里面属于核心机构,而且为了突出核心,很多机构的职能都被弱化了(当然,这也是美剧的通病)。但是在《沉默的证人》里面,犯罪心理研究室很显然是一个被边缘化的单位(所以就有周马刚开始想调入刑侦队),而且犯罪心理研究和刑侦研究(含法医)在本剧里面属于相互促进而不是主次分明的关系。比如冯薇遇害案,基本上靠传统刑侦手段破案,但是点兵山一号案,最后还需要犯罪心理学给陈俊威最后一击。
综上所述:两部剧都是优秀的作品。而且美剧在当时(至少在15年以前)一直发扬光大,而《沉默》之后,想看到这种结合纪实侦破和技术侦查/心理分析的作品就很难了。如果有,希望大家留言。


  • 时间的纹理
  • 警校贰年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个是连续剧只讲一个案子,一个是系列剧每集一个案子,相差太远,而且这种系列剧看多了,真是审美疲劳,以前像推理日剧很喜欢看,后来看多了以后,看得能打瞌睡,同样这种美剧也是,虽然很高分,模式化太严重了,都看不下去。最主要气氛出不来,人物来来去去就像赶场一样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回复贴,共1页
<<返回沉默的证人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