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吧 关注:232,733贴子:1,258,193
  • 4回复贴,共1

纪念汪国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8年4月26日,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因感冒多日未愈,我早早从不甚踏实的睡梦中醒来。窗外天已微亮,尽管多数人还在熟睡。百无聊赖地翻看着手机,腾讯新闻上一则怀念诗人汪国真的文章不经意间还是映入了眼帘。哦,先生离开这个世界已3年整了,想起刚刚获悉先生去世的时候恰恰也是4月26日,我当时正在北京返程的卧铺车厢上,转眼间,这3年就过去了。一样地沉默过后,我决定拿起我笨拙的笔,写一篇记念的文章,给这个素未谋面的著名诗人,也给这么多年来,渐渐远逝的青春……
  作为一名出生并常年生活在乡间的70后,童年乃至少年时的生活无疑是十分清苦的。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奥特曼,更没有互联网。嚼着难以下咽的粗粮、穿着补丁摞补丁的旧衣服,我们就那么顽强地生活着、粗放地成长着。好在读书之后,认识了“山石土田、日月水火”,背诵着“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千古名句,才知道这世界上原来还有诗歌这种东西。而现代诗歌,在当时的语文教材上并不常见,周围的人似乎也很少提及,这也很可能是当时的出版物本就十分匮乏,而因为经济状况,有能力订阅的人又很少的原因罢。
  刚刚上高中那会,开始阅读少量的报刊杂志,记得有种叫做《辽宁青年》的杂志极受年轻人欢迎。现在已记不清是哪一年的期刊了,应该就是通过《辽宁青年》,我接触到了现代诗歌,也有幸拜读了先生那首脍炙人口的《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
  
我不去想、不去想,除了学习,我什么都不去想。呵呵,除了学习,我什么都在想。多梦的年纪,“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预料中”……
  汪先生的诗作,充满了青春与阳光,贴近生活、撞人心扉。既有种脱俗的小清新味道,又不刻意地故作高深,显摆文字技巧。读他的诗,就象在倾听邻家大哥哥诉说。就象那首《感谢》: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
  这分明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面对一次致命的邂逅,不知所措间,偷偷写下的心声呀。
  学习之余,读汪先生的诗作,成为我和同窗好友的共同爱好。我们把传阅的诗作抄在日记本上,空闲时拿出来欣赏,有时甚至模仿着写一些自认为“诗歌”的东西,然后就是静静地发呆。记得先生刚刚去世时,我转发了一篇纪念的文章,信手在感想上写下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还有那些青春偶像”,好友王辉回了句“正在暗恋和意气风发时”。不得不承认,先生的诗作,在我们不少人的青春年华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记。
  汪先生的诗作,充满了思考与哲理,娓娓道来、朗朗上口。象那首《徜若才华得不到承认》:
  徜若才华得不到承认/与其诅咒,不如坚忍/在坚忍中积蓄力量/默默耕耘……
  还有那首《如果生活不够慷慨》:
  如果生活不够慷慨/我们也不必回报吝啬/何必要细细地盘算/付出和得到的必须一般多……
  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是一种快乐
  步入社会多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着、奋斗着,相信和多数人一样,我虽然没有才华,却学会了坚忍,对于自己认为的各种不公,就让它随风去吧。
  大学时代,“四大天王”、流行歌曲火遍大江南北,诗歌,渐渐无人热捧,汪国真先生,淡出多数年轻人的视野。
  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现在回想起来实在短暂。刚步入单位,从事着税务IT业(有点吹)的工作,成为一名并不十分专业的“技术男”,实用主义成为不二的选择。在阅读各种电脑杂志,按需索取技能之余,因为工作需要,有时也写写总结、汇报材料、调研报告之类的东西。“更加、积极地、努力地、合格地”等词汇不厌其烦地出现在各种文章中;“查问题、找原因、提建议”不自觉地幻化为一种“使命”,也懒得看一些思考人生,甚至风花雪月的文章了。
  近几年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兴起,各种“心灵鸡汤”文章在朋友圈疯传,点开翻看过后,有时还确实真有些触动,但早已没有太多的热情去反复阅读甚至传看,就如一日三餐,吃过了就吃过了,你让我过几天再回想下,确实记不起来吃的是什么了。
  更有一些各种专门博取眼球的文章,如“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不仅打击了年轻一代的生存热情,甚至把我们这些心甘情愿苟且于当下的中年人,也批得一文不值了。神州房贵,居大不易。平凡如我辈者,不需要遮羞的获得感,一些无聊的嘴力劳动者们,也别再贩卖焦虑了!
  3年前的4月26日,我躺在车厢内,震惊于汪国真先生的溘然离世。当时正是陪父亲去京城手术后独自归家的路上。2018年4月26日的凌晨,刚刚经历了拆迁搬家的动荡,偏安于一间几个平方的小小卧室,爱人和孩子都不在身边,外屋住着年迈的老父老母,我又被一篇纪念汪国真先生的文章打动了。于是,下班后独自一人在办公室,拼凑了一篇啰里叭嗦的纪念文章。
  天妒英才,斯人已去,在网上搜索着先生以往的旧作,不禁感慨一个时代的鲜明符号终结了。但好在有些东西,是潜移默化的,正如汪先生的诗歌。他并没有号召你作什么,也没有刻意地影响你什么。但近三十年过去了,因着他的离去,因着网上并不众多的追忆文章,自己还是不由自主地记起了他,回想起了自己曾经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
  青春是美好的,也是容易失去的,但好在上天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
   2018年4月28日


IP属地:安徽1楼2021-04-25 16:24回复
    支持自己一把。


    IP属地:安徽2楼2021-04-26 14:42
    回复
      清扬先生的散文,文字清爽可读,脉络可寻。我喜欢。只是近来你来散文吧少了,作品难得一见。我想说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动起来,氛围增强,文友们的兴趣一定会高涨的。文章费心劳神写出来,是希望他人阅读的。如果氛国清冷,人们渐渐就对此冷淡了。共勉。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2-07 09:32
      回复
        平时来得稀少,主要是缺乏灵感,很少再写文章了。


        IP属地:安徽5楼2022-05-09 14:36
        回复
          来纵谈投稿吗,我非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尽绵薄之力,旨为你在匆忙世界里留一方闲地,惆怅现实中存一泓甘甜。主要发布散文、杂文、随笔、诗歌、小说等。


          IP属地:北京6楼2022-05-09 15:59
          回复